江西宜春中学高中地理1.2.1人口的迁移导学案必修2,1.doc

1.2.1 人口的迁移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人口迁移的意义。

2.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3.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自主学习】(“六加一”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导”由教师自主完成;
此学案中“自主学习”即为第二环节“思”,这部分建议学生务必课前预习完成,课堂上直接快速对答案,重点知识稍加讲解) 阅读教材P11-13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和 。

2.人口迁移的概念 (1)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①空间的位移由 到 。

②居住地的变更跨越 界限 ③时间限度具有 。

(2)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分析回答。

①图中ABC表示三个不同的 区域。

②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 和 。

原因是 。

③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和 。

判断依据是 。

3.人口迁移的分类 和 1国际人口迁移 a.“二战”前特点 ;
流向 b.“二战”后特点人口从 国家向 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 的人口增多;
流向 。原因 。

2国内人口迁移 A.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 时间 特点 原因 古代 大批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 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 到20世纪80 年代中期 有 、 有 地进行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后 B. 简要归纳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交流探究】(“交流探究”部分包括了“六加一”课堂教学中的“议、展、评”三部分,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回答问题或者上前台展示讨论成果,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总结点评) 探究一读课本思考 1.二战前,人口迁移有三大路线,也是三种人的血泪史,指出三条路线和原因 2.当今世界移民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即为“六加一”教学模式中的“检”,要求当堂完成,当堂讲解)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人口的空间位置改变,就是人口迁移 B.各国友人来北京观看奥运项目比赛,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C.学生出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D.走亲访友,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

2.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拉美迁往欧洲 D.从欧洲迁往非洲 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农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 “农民工”流向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华北流往重庆 4.下列省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出地的是 A.上海 B.四川 C.广东 D.江苏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即“六加一”教学模式中的“练”,要求限时30分钟以内完成 一、选择题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C.湖南 D.河南 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省区平均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读图,两省区人口流动的趋向是 ①甲省区人口稀疏,为净流入区 ②甲省区劳动力富裕,为净流出区 ③乙省区人口稠密,为净流出区 ④乙省区劳动力短缺,为净流入区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 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②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5.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过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A.①② B.②③C.④ D.①③ 下表是“2005年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6~7题。

年龄/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0.514 2.014 1.468 0.494 0.176 女性人口/万人 0.384 4.710 1.163 0.401 0.178 6.表中所示迁入人口比重大的是 A.男性青壮年 B.女性青壮年 C.男性儿童 D.女性中老年 7.由表可知,该市规模突出的产业可能是 A.第三产业、轻工业 B.高新产业、重工业 C.重工业、第三产业 D.轻工业、高新产业 读“美国本土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9.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200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回答10~12题。

10.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1.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动量最小的是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2.影响四大地区人口迁移的最重要 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 二、综合题 13.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最可能的原因是 。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 ,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2年1月18日中国经济网讯 2011年我国内地有流动人口2.30亿人,比上年增加828万人。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

材料2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的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
上海流动人口的52.1来自安徽和江苏。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
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3下图是“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根据材料1,说明人口迁移、流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分析人口迁移对流入区的影响。

2结合材料2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3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 、 、 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 。

2.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2.1人口迁移 自主学习 一、1.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2.(1)一地到另一地;
行政;
永久或长期 (2)行政;
A1-B1 C1-A2 原因移动一定距离并跨行政区域;

A1-A2 C1-C2 依据距离短的交移动,不叫迁移 3.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1)a特点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

流向欧洲-美洲,非洲-美洲 中、日、印度等国-东南亚、美洲 b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转向外籍工人(增多);

流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 原因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2) A.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原因国家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特点数量增大,自发为主,多为务工经商;
原因国家改革开放、户籍放开、农村剩余劳动力 B.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交流探究 1. 第一条欧洲人自愿到美洲,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第二条非洲人被迫到美洲,是非洲人的血泪史。

第三条亚洲人被迫招工到东南亚和美洲,是亚洲人的血泪史。

2. 见课文p12阅读材料 课堂练习1-4 CADB 课后练习 1.D 2.A 3. D 4.D 5.C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13. 1高 外来人口增加 2低 人口迁出 3增加 经济因素 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