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梁家河培训心得体会

  “两学一做”梁家河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能够重温习总书记当年在陕北高原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也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以下是韩美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两学一做”梁家河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接到通知之初,我本抱着“游山玩水完任务、走马观花走形式”的“游客”心态来到梁家河,准备参加组织安排的全市第一书记“两学一做”轮训班,可是随着学习的一步步深入,我们对习总书记当年工作生活的一步步了解,思考的一步步推进,使我心灵深处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对第一书记的使命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今后工作也有了很大启发。

  第一次触动:当我们了解到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脓包;吃着粗粝杂粮,难以下咽;从事着从来没有的苦力劳动;还遭遇着不信任的目光等。他依然勇闯“五关”,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种地好把式,切切实实的成为了群众中的一员。其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让我触动。再想想现在的农村,条件极为优越,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劳动机械化,信息网络化,并且天天吃绿色食品,享受绿色生态。我时刻反问自己,长期的安逸生活已经让我们锈迹斑斑,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他一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农民当中呢?

  第二次触动:当我们了解到习近平同志当年插队正处文革时期,在北京就是当时的重点批判对象,到了延安又有一堆“黑材料”,加入党组织根本没人敢受理。但他为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曾经8次入团、10次入党,其过程之难,打击之大,都没有阻止其前进的脚步,足以体现习近平同志那种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也证明了其坚定的理想信念。这让我再次触动,我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过一点挫折,但我难免表现出一些怨气,埋怨机遇不佳、社会不公、组织不明等,曾也消极以待,不思进取,与其相比,我们显得太过脆弱,意志太不坚定了。

  第三次触动:当我们了解到习近平同志当年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村里的面貌;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了收入;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等。他这种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一心为民的亲切情怀,让我又一次触动。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村支书的职责所在,虽然自己带领村民干了一些实事,但依然存在一点政绩情怀,缺乏更多的创新意识,仍将村民视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未能完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同样从城市到乡村,我不停对照比较,不停认真反思。我感悟到作为一名称职的第一书记,安下心才能安下身,干实事方能得民心,说给听不如做给看,想成事必须先吃苦。当年的上山下乡造就了一批党的优秀干部,今天的场景及其相似,我们应大力弘扬梁家河精神,沿着习总书记当年的足迹走下去,促进我国的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