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挑战】挑战吧太空

  王直望是江苏巡抚王师的崽,王师是清朝树立的清官模范,但再怎么清官,家里银两还是有的。这个王直望,“数理化”没学好,但有个好爸爸,给他捐了官,连考都不用,直接升为了县长。
  考虑到干部队伍以及先富起来的“社会精英”的儿女读书总是不大行,若完全实行高考分数线一刀切,他们子弟有排除在上层建筑层的危险,所以,清政府从顺治六年开始,制定了捐监政策,即:“令民输豆麦,予国子监生,得应试入官,谓之监粮。”(这个民字用错了,多半是官与商而已。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哪可能去输豆麦?但说用错,其实也没错,为官商制定政策,借民名义)王直望就是这样当的官。这个政策实行之后,弊病丛生,一是官家与商家嫌买粮食麻烦,直接折算成银两了,使捐监监粮以做国家储备粮的初衷落了空;二是大家都不愿做亏本生意,买官花了小钱,那就得卖官大赚钱。乾隆隐隐然有个感觉:赚了这些人一些碎银子,可能会因此坍塌自己的好江山。他觉得划不来,所以,在乾隆三十一年,这个捐监政策给取消了。
  步入了上升轨道后,王�望的官越做越大,乾隆就把他从浙江调至甘肃任藩司。就是在甘肃,王种下了祸根。
  捐监叫停,对其他地方没多大影响,但对甘肃这个贫困地区,几乎要命。甘肃十年九旱,一旦灾荒了,如果没有国家储备粮,可不得了,所以乾隆三十九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勒尔谨向乾隆打报告,要求重新捐监。乾隆组织开了一次理论务虚会,最后决定,给甘肃一省开个政策口子,重新捐监,但强调:“积贮监粮,为备荒赈恤之用。”核心政策是,只准捐纳粮食,不准折成银两。
  王宜望来到甘肃这个“政策特区”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怎么解放思想呢?就是大胆地闯禁区。怎么大胆呢?就是不唯上,不唯规,只唯钱:上面规定不准将粮食折算银两,我就要将粮食折算银两;上面只准将监粮人国库,我偏偏将银两人私囊。他搞了不少新政策新措施,比如,按照上面规定,捐监起步价是50石粮食,他把这折算成银两47两。给你捐监得填表啊,得盖章啊,得发个本本啊,服务费加工本费是8两,共55两;55两还不行啊,王�望还“上有老”,上有老领导嘛,“下有小”,下有小的们嘛,他把这些成本都打入里面,其中,赡养上与抚育下都是2两,还有不可预计的事情要应付,打了预算1两,加起来整数60两,这倒也少了找零的麻烦。
  王�望把上面领导与下面干部,全部纳进了他的笼子里,要腐败大家一起腐败,谁也不能站到岸上。大家都拿好处,你不拿吗?为了拿着方便。王�望有个制度创新,他首创了个“驻省办”,要求各县各府都在省城建立办事处,“令设各州县坐省长随,遇有需索,即令人向坐省长随通知,以便送信给各州县”。有什么需索呢?就是家里要办寿了,准备建房了,小妾要生孩子了……就通知办事处,办事处再通知州县,送钱来。办事情,更是需要打点。当时甘肃有句顺口溜:“一千见面,二千便饭,三千射箭。”意思是,给一千两银子,可以跟你见个面;给二千两,留你吃个便饭;给三千两。可以给你办事了。
  王宜望这样干着,干得有声有色,到任半年,他向乾隆汇报工作,说已有19,017人捐监,捐纳粮食80万石。3年后,共有捐监生15万,收到监粮600万石。这么多的粮食得有储备库,得国家拨款啊,大笔大笔的银子转移支付来了……王直望既然政绩如此突出,那么不提拔,就对不起干部了,就体现不出用人的政策导向了,所以,乾隆就把他调任浙江去当巡抚了。
  这家伙调到浙江后,有桩案子牵系到他,他向乾隆表态,我捐款给国家搞建设吧,不是要治理海河吗?我捐50万!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么露富哪行?他被双规了。
  甘肃案子因此浮出水面,案子一查,叫乾隆吓了一大跳,帝国干部不是坏了一个啊,整个甘肃干部全部烂了柴,无一人没卷入其中。
  现在轮到乾隆磨脑壳了。按照乾隆自制法律:“数在一千两以上者拟斩监候。”如果有法必依,那么甘肃全省县处级都得“嚓嚓嚓”,掉脑壳,甘肃干部不全部完了吗?反腐败也得实事求是嘛,乾隆专就此案修改法律:两万两以上者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万两以上,二万两以下,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一万两以下者,再议!5000两的,算了吧。为了适应反腐新形势,乾隆对腐败的立案标准一下子从一千提高到一万!
  照这司法解释,相关部门把名单报上来,乾隆还是吓了一跳,得判死刑的,还是多啊。乾隆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再次出台了司法解释,贪污二万两以上者,如果以前有年终考核什么的,得了嘉奖、立了三等功什么的,可以免死。呵呵,这个司法解释出台后,挽救了一大批干部,最后只有52名被处死刑,被发遣被抄家者194人。
  一个省,现在县处级怕以三五万计,乾隆时没那么多,三五千大概是有的;科局级更多,被处理者却不上200;其他干部呢,得利于你腐败我腐败大家都腐败,得利于乾隆把腐败的纸面立案标准的大幅度提高,反腐败被抓大放小,他们没啥事了,被稳定压倒一切而稳定在贪腐的岗位上,该当干部继续当干部,该干嘛还是继续干嘛。
  腐败的人越多,腐败的面越广,腐败者就越安全。王�望拉大家共腐,也许并没有形成这种理论性的韬略,但从造成的客观事实看,许多贪腐者因此吃到了甜头,这让那个位处九五之尊的乾隆分明也有了忌惮。乾隆一再提高杀头门槛,本意哪里是什么宽仁呀,最简单的道理是,把一省的官员都杀光了,形成权力真空,他怕两北会出突发性的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