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中的行动学习:国际研究回顾与趋势]

  摘 要 随着行动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行动学习已然在国际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国际行动学习的研究特点是:行动学习基础的研究中心转变;行动学习实践中案例研究增多;行动学习的焦点关注各类项目的开发。行动学习的研究趋势是:行动学习的评估研究方兴未艾,行动学习研究的反思成果将增多,跨文化行动学习研究将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 行动学习;工作场所;研究特点;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 G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0-0083-06
  作为组织应对激励竞争的重要手段,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作为一件利器广为流行,并成为组织提升绩效的重要手段。伴随着行动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行动学习已然在国际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1985年的《管理开发杂志》(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首次把行动学习列为研究专题开始,《教育与培训》(Education+Trainning)(1996)、《人力资源开发评论》(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1999)、《工作场所学习》(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0)等期刊都把行动学习作为重要话题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行动学习:研究和实践》(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期刊的创办,在全球领域内掀起了行动学习研究的热潮。然而,与国际研究热潮相比,我国行动学习研究领域则是一块“尚待开发的肥沃土地”。因此,剖析国际行动学习的研究热点,探讨国际行动学习的研究趋势,无疑对我国行动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一、概念与理论框架
  20世纪80年代起,瑞文斯(Reg Revans)开始将行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进行推广。瑞文斯的研究获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各领域学者的兴趣和关注,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然而,自瑞文斯在1940年提出行动学习概念以来,截至目前仍未形成一个普遍共识的概念。虽然很多学者力图对行动学习给出一个明确定义,但行动学习本身的内涵、性质、特征等属性都面临概念难以描述的困境。正如瑞文斯所说的:“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来描述行动学习的原因是因为它太简单。”[1] 尽管众多学者的概念存在多元取向,但是基于不同学者的核心概念要素,见表1,仍然可以总结出行动学习的主要本质内涵。
  首先,行动学习是一种批判性反思的过程。行动学习好像一面“镜子”,学习团队在“实践—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中,通过沟通、对话、讨论、发现等批判性反思活动,促进人们的思考和反思,以致能够清晰认识自己并采取更有效的行动。
  其次,行动学习聚焦学习和行动。行动学习十分强调行动和学习的同时实现,瑞文斯指出,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就缺乏清晰与精确的行动。行动学习的学习内容来源于所要采取的行动,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对过去行动经验的批判性反思进行,学习结果运用于改善行动。
  第三,行动学习强调基于工作场景中的问题解决。行动学习主要围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参与者要在真实的实践中处理现实中没有正确答案的真实问题。正如温斯特(Krystyna Weinstein)认为的,行动学习处理的是问题(Problems),而不是困惑(Puzzle);同时,他还进一步指出,问题是指不存在一个确定的解决方案和唯一的行事方法,并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环境下会建议采取不同的行动;而困惑是指对于已经存在的、有一个正确答案的解决方案的迷惑。
  表1 行动学习的多元诠释
  行动学习在领导力开发和组织开放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然而,当前行动学习领域研究较为模糊,因此,更好地理解行动学习理论和实践领域,将为当前关键研究主体提供更好的知识和视野,为实践领域和实践参与者提供更优质的措施。2003年,彼特·斯密斯和朱迪·奥奈尔(Peter A C Smith&Judy O’Neil)曾经对工作场所中的行动学习进行了研究回顾(1994-2000年)。在回顾的文献中,他们主要采用修正过的类似Alan Mumford分门别类的方法,对行动学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2]。根据研究工作场所行动学习的文章内容,他们把行动学习理论框架描述为如图1所示。
  图1 行动学习的文献研究框架
  资料来源:Smith, P. A. C., & O’Neil, J. A Review of Action Learning Literature: Part 1[J].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3a:155.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许多情况下,组织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靠不断地学习,从而与外界不断进步的环境保持同步。”在成人教育、工作场所学习、学习型组织等多种理论共同驱使下产生的行动学习,在新时期面临新问题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文在沿用Peter A.C Smith和Fudy O’Neil采用的行动学习基础、行动学习实践、行动学习关注点等分类别的方法,以“Action Learning”为英文关键词,对《管理开发》《教育与培训》《工作场所学习》《人力资源开发评论》《行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等期刊2001~2011年间关于行动学习的356篇文献进行分类、统计,概括了国际语境下行动学习研究的基本特点,见图2。
  (一)行动学习基础:研究重心的转变
  从现有的研究趋势看,依然有25%的研究关注行动学习基础领域,说明该领域依然有研究拓展空间。当然相对于1994~2000年的研究领域,21世纪以来行动学习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体现在:一是从概念性研究到价值观的研究。从彼特·斯密斯和朱迪·奥奈尔1994~2000年的分析成果看,许多学者致力于对行动学习概念、释义方面的证明[3],但从最近10年的研究成果看,许多学者致力于探讨行动学习的价值。David Coghlan和 Paul Coughlan以瑞文斯的理念为例,指出其行为学、学习共识和科学方法为行动知识的形成、实施和生成提供了重要基础。围绕行动学习的价值,从传统思维看,行动学习的开展既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也有利于组织的发展[4]。然而,Ivo De Loo和Bernard Verstegen却对该价值观提出了质疑,研究者从三个观点否证了行动学习能够直接推动组织成长的结论[5]。二是从应景式向虚拟式行动学习转变。从前期的研究成果看,行动学习研究更多局限于实体式、触觉性的成果,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行动学习研究成果日益增多。Mollie Dickensona、John Burgoynea和Mike Pedlera等对虚拟行动学习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勾勒:“虚拟性行动学习指行动学习发生在虚拟情境中,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整合性的或合作性的沟通技术来实现。”[6] Deborah Dewolfe Waddill对在线行动学习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线行动学习方法有利于参与者知识的改变,但遗憾的是,在线学习共同体并没有形成[7]。三是行动学习过程变量从显性向隐性转变。从原有的研究成果看,许多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组织结构、制度等显性要素对行动学习过程的影响,然而,许多研究者也开始关注隐性要素如权力、政治和情感等对行动学习过程的影响。Russ Vince指出,相对于传统的显性结构对组织行动学习效果的影响,权力、政治和情感等因素也不可忽视[8]。Matthew Hinda和John Koenigsbergera则揭示了文化与契约对组织行动学习成果的影响[9]。四是从参与者向受益者转向。从前期的研究成果看,许多研究者探讨了教练和导师在行动学习中的角色,但很少有学者关注如何通过行动学习提升教练和导师的技能。Clare Norman和Anne Powell就尝试反其道行之,揭示了行动学习在教练技能提升方面的价值[10]。   (二)行动学习实践:案例研究日益增多
  从前期研究成果看,在行动学习实践领域,关于行动学习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然而,从近期研究成果看,其已经摆脱了传统缺乏组织情境性的行动学习设计过程,而是把实践活动嵌入到各类组织中去,从而更加体现了行动学习实践的权变性特点。Jean Clarke 和Richard Thorpe以英国北部的100个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揭示了行动学习在中小企业中的功能和价值,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建立互动性的学习关系,并上升到战略层面[11]。Eversley Felix和Joan Keevil以英国BBC广播电视台为例,描绘了BBC公司行动学习的发展历程(2002-2007年),研究者通过纵向维度研究发现,BBC的行动学习实践从无意识的、缺乏计划的过程转变为有计划的、战略性的干预变量[12]。Gaby C. Jacobs则以荷兰的公共健康部门为例,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一项关于“授权”的行动学习案例[13]。Jeffrey S. Kuhna和Victoria J. Marsick以成熟组织为案例,推出了基于战略创新的行动学习模型,该模型的中心是创设一套复杂的认知能力:意义建构、战略思考、批判性反思、发散思维、概念能力和延展性的学习目标[14]。Dawn Penneya和Bridget Leggett则把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学校领域,指出,把行动学习整合到专业实践范畴中,有利于提升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技能、知识和兴趣。从当前关于行动学习实践的研究成果看,案例设计的组织类型丰富,主题较为广泛且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15]。
  (三)行动学习焦点:关注各类项目开发
  从最近10年与2000年前的研究趋势比较看,领导力开发、管理开发和组织开发依然是研究重点,见图3,且研究成果比例有所提升。《行动学习:研究和实践》于2009年以专题的形式讨论了中小企业领导力开发与行动学习之间的关系。Richard Thorpea和Jason Copeb对上述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虽然中小企业由于其范围小、灵活性强且具有创新精神,从而能够为行动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16]。而且也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把行动学习提升到组织议程,帮助企业管理者提升领导力。但是,正如Dean Maraghc在研究中所发现的,对于中小企业的收益或价值来说,依然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指出,由于长期的独立性工作,在行动学习中很难把相关问题以公开的形式拿出来供大家讨论[17]。《管理开发》则在行动学习与管理开发话题方面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Joan F. Marques在一项管理者参与的行动学习项目的实证研究中发现,许多管理者的决策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53%的成员从经验性决策向理性决策转变。N. Gladson Nwokah揭示了管理者胜任力与行动学习间的关系,其通过对123名管理者参与行动学习项目实践效果的分析发现,行动学习有利于开发管理者“冰山模型”中的价值观和气质[19]。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组织开发也逐渐成为行动学习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Mary Holmes的研究主要描述了行动学习如何在团队项目开发中分享学习,并给予个体分享个人观点的空间,从而构建学习型团队,最终成为学习型组织[20]。Annika Olssona和 Carl Wadel则揭示了行动学习与组织创新能力开发的关系。研究表明,如果想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在合作伙伴和网络之间构建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习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分享知识,并提升组织创新能力[21]。
  图3 三大项目开发的研究论文数量情况(2001-2010年)
  三、工作场所中行动学习的研究趋势
  (一)行动学习评估的研究方兴未艾
  如何评估行动学习的成果和价值,逐渐成为行动学习研究领域的主流话题。在H. Skipton Leonarda 和Michael J. Marquardt的一项行动学习调查中发现,虽然参与此次调查的73%的公司都宣称使用行动学习来开发相关能力,但多数公司都表示很难找到合适的评估方式来衡量行动学习的价值。为此,2010年,以“行动学习:评估价值”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在英国召开,从而掀起了行动学习评估研究的序幕。在此次大会上,许多学者讨论了行动学习评估应该研究的问题,并指出了行动学习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一是如何用科学方法评估行动学习的价值。围绕此分支领域,Judi Marshall、John、Burgoyne等对该话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Judi Marshall强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估其价值;Burgoyne则注重通过质性访谈方法来构建评估指标,并基于此通过定量方法来衡量其价值。然而,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性的意见:即当前行动学习评估的方法较为滞后,需要行动学习领域的研究者寻找更为科学的方法。二是如何评估行动学习的价值。许多研究者对于该话题也持有不同观点,Michael J. Marquardt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有效概括:行动学习能够开发管理层的技能,特别是合作领导力和教练技术;行动学习能够提升管理者处理冲突情境的能力;掌握行动学习的关键技能,如问题分析和关键性反思能力等。然而,与会者一致认为,Marquardt的观点只是代表了行动学习评估的学习层面和行为层面,缺乏对行动学习最终带来绩效的评估[22]。三是行动学习是否需要构建评估模型。有学者主张行动学习应该像培训评估一样,开发出自身的评估模型,从而提升行动学习在组织中的价值和地位。关于行动学习评估的研究,行动学习之父瑞文斯是这样描述的:“如果要把行动学习研究比作正在开发的沃土,那么行动学习评估依然处于待开发状态。”
  (二)行动学习反思的研究不断涌现
  随着行动学习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相关案例的不断分析总结,人们在研究中也出现了对行动学习从理论到应用的反思,而在这之前相关研究比较少。近几年,学者从对最初的瑞文斯的“黄金原则”的反思,到反思行动学习的具体应用,深刻认识到了行动学习的优点与弊端,如Carole Davis指出,行动学习在提高护士技能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对行动学习原则把握不当、学习小组指导者干预不当等问题,同时就行动学习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关注点:考虑谁最适合参与到行动学习中;组成行动学习小组的最有效办法是什么;行动学习的推动者应提供什么样的培训等。相信随着人们对行动学习反思的不断深入,将有利于更好地解决行动学习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Lisa Anderson和Richard Thorpe探讨了行动学习中的新视角,基于社会建构理论,能够帮助管理开发提供批判和反思,并从社会构建的视角为行动学习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三)跨文化行动学习研究日益兴起
  除了对行动学习的反思外,跨国、跨文化研究也是近几年的新趋势。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跨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带有跨学科性质的学术研究。总体来看,跨文化研究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跨文化研究与全球化、民族国家的兴起、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增多密切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的诸多问题才凸显出来,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跨文化研究领域越来越倾向于达成如下共识:在当今文化冲突和危机不断的世界里,推进我们和其他文化的相互理解是各门学科最迫切的需要,而跨文化研究有助于这项工作。由于世界的一体化与多元化,对于行动学习的研究也不得不从研究一个国家的行动学习到研究多个国家的行动学习,如Boshyk,Y.的《世界范围内的行动学习》从研究一个组织到跨文化组织的行动学习研究。现在行动学习在跨文化、跨国方面更加关注不同国家的应用与对比[24]。同时,近几年行动学习也日益与E-learning相结合,网络、电子技术、远程等辅助技术的发展既促进了行动学习研究的发展,也为跨国、跨文化的行动学习研究提供了便利,为学者研究行动学习提供了多元化视角。韩国学者Cho Yonjoo和Bong Hyeon-Cheol则以韩国六个公司的行动学习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领导力开发中行动学习有效平衡的措施,研究结论指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行动学习在领导力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存在差异,切不可盲目照搬行动学习的实践[25]。
  当前,行动学习已成为组织中最为流行之一的学习方式。通过行动学习项目,组织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最为有效地发展个体、团体与组织,并使组织在未来获得成功。行动学习对于组织的作用,正如马奎特(Marquardt,Michael)所说:“对于你的组织来说,行动学习是真正的财富。”从当前行动学习的研究趋势看,行动学习项目要在工作场所中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依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Krystyna Weinstein. Action Learning: A Practical Guide[M].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5:5.
  [2]Smith P. A. C., O’Neil J. A Review of Action Learning Literature: Part 1[J].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3a,15:63-69.
  [3]Smith P. A. C., O’Neil J. A Review of Action Learning Literature 1994-2000: Part 2[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3b,15:154-166.
  [4]David Coghlana,Paul Coughlana. Notes Toward a Philosophy of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J].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0(2):193-203.
  [5]Ivo De Loo, Bernard Verstegen. New Thoughts on Action Learning[J].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1(25):229-234.
  [6]Mollie Dickensona, John Burgoynea, Mike Pedlera. Virtual Action Learning: Practices and Challenges[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9,7(1):59 -72.
  [7]Deborah Dewolfe Waddill. Action E-learning: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of Action Learning Applied Online[J].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2006,9(2):159.
  [8]Russ Vince. Action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ower, Politics and Emotion in Organizations[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4,1(1):63-78.
  [9]Matthew Hinda, John Koenigsbergera. Culture and Commitment: The Key to the Creation of an Action Learning Organization[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7,4(1):87-94.
  [10]Clare Norman, Anne Powell.Using Action Learning to Consolidate Coaching Skills[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4,1(1):91 -99.
  [11]Jean Clarke, Richard Thorpe, Lisa Anderson, Jeff Gold. It’s All Action, It’s All Learning: Action Learning in SMEs[J].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6,30(6):441.   [12]Felix Eversley, Keevill Joan. Action Learning in the BBC[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8,5(3):241.
  [13]Jacobs Gaby C.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Being? Reflection and Reflexivity in an Action Learning Programme for Health Promotion Practitioners in the Netherlands[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8,5(3):224.
  [14]Kuhn Jeffrey S., Marsick Victoria J. Action Learning for Strategic Innovation in Mature Organizations: Key Cognitive, Design and Contextual Considerations[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5,2(1):27-48.
  [15]Penney Dawn, Leggett Bridget. Connecting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and Action Learning[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5,2(2):157.
  [16]Thorpe Richard, Cope Jason, Ram, Monder and Pedler, Mik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Case for Action Learning[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9,6(3):210.
  [17]Dean Maraghc.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 SMEs: An Action Learning Approach[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9,6(3):243-263.
  [18]Joan F. Marque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Business Driven Action Learning Process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06,25(9).
  [19]N. Gladson Nwokah. Conversations Outside the Comfort Zone: Identity Formation in SME Manager Action Learning[J].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09,25(9).
  [20]Holmes Mary. Team Challenge and Action Learning[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0,7(2):221-227.
  [21]Olsson, Annika. An Action Learning Method for Increased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Organisations[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0,7(2):167.
  [22]H. Skipton Leonarda, Michael J. Marquardt. The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on Learning[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0,7(2):121-136.
  [23]Lisa Anderson, Richard Thorpe. It’s All Action, It’s All Learning: Action Learning in SMEs[J].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Vol.30 No. 6, 2006.
  [24]Boshyk, Y. (Ed.). Action Learning Worldwide[M]. Hampshire, UK: Palgrave Macmillan,2002.
  [25]Cho Yonjoo,Bong Hyeon-Cheol. Identifying Balanced Action learning: Cases of South Korean Practices[J]. A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0,7(2),137-150.
  Action Learning in Workplac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Review and Future Trend
  WANG Yan-zi1, OUYANG Zhong-ming2
  (1. Colleg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7;
  2.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Law, Nanchang Aviation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action learning has become an attention point in the fiel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es on action learning include three points: the research core of action learning base is changing; the case researches are increasing; the research focus pays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rograms.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of action learning ar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action learning will be popular, the reflective research outcome on action learning will increase, and research on trans-culture action learning will be a trend.
  Key words action learning; workplac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t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