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桥:社区中的“智慧养老”】北新桥海眼的科学解释

  2013年6月8日,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正式启动“北新桥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搭台、长风联盟牵头、企业参与、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北新桥智慧养老示范基地探索出了一条采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IT技术实现的新型养老模式。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00万。而据北京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北京市养老机构总数约为401家,每百名老人的拥有床位数为2.9张,老年人口的剧增和养老机构的资源紧张形成鲜明对比。
  长风联盟北新桥智慧养老项目负责人雷禹介绍,与其他养老模式所不同的是,北新桥社区养老将多个平台同时运用,从多方面关注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从清晨起床之后的医疗保健平台、到为上午外出散步买菜提供的家庭服务平台、下午的健康监测平台、晚上的精神慰藉平台以及为老年人突发状况提供的紧急救助平台,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5个子平台所有数据最终都通过一个综合平台集中展示,所有数据分别传送至老人的子女以及社区。
  各项子系统在技术上进行了较大创新,比如家庭服务平台与某大型家政服务机构合作,建立了北新桥服务平台,利用搜索、定位、精细化匹配、多网融合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和培育地域分散的各类家政服务企业,并通过统一市民家政服务需求入口,可以通过拨打95081热线,提供保姆、小时工送餐等上门服务,实现服务预订、服务受理、服务派单、服务过程跟踪、服务质量回访等全程闭环式服务流程。
  在紧急救助方面,如老年人出行摔倒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利用健康终端手机的一键呼叫功能,通过GPS定位,呼叫中心就可以电话通知其家人或街道,该项目采用的长虹关护通基于位置服务和家庭物联网,结合云服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支持北斗定位系统,同时为街道老人及家人专门开设提供位置查询、远程监控、语音提醒、报警求助、社区服务、医疗救助等服务;在健康监测方面,老年人可到社区服务站或者由定点医院基层工作人员上门检测,通过一套健康管理的系统,将血压、血影、血糖、体温等检测数据定期汇集发送至主治医师以及子女,形成整套预防措施,随时了解老人健康状况;在居家安全以及精神慰藉方面,煤气报警器、门磁报警器响起,子女会在第一时间得知,同时与清华大学合作发明了小型爱乐优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帮助打扫卫生甚至与老人通过语音沟通,为老人唱歌、说评书等。
  “物联网的使用使得养老变得更为简单有效,”雷禹介绍,物联网的应用在智慧社区养老中的应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比如在室内安装摄像头,通过感知技术或3G将老年人24小时起居画面传回子女手中,但由于昂贵的价格以及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尚无法大面积应用,还需量产化后降低成本方可投入使用。在谈到物联网对未来智慧养老的趋势影响时,雷禹说,一旦物联网真正运用到智慧社区养老中,一定会带来相当大的改变,但同时有些问题不可避免,比如老人的隐私问题,那么就需要在未来物联网技术开发的时候,特别注意避免此类问题。
  和传统养老相比,智慧养老更具备便捷性和成本上的优势。北新桥街道原来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依靠热线电话、夕阳红志愿者团队和依靠街道社区人员,专人负责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做到实时监控,相对来说会给政府部门带来较大的压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之后减轻了人力、物力,监控水平得到了提高,从人与人交互转变为人与系统交互,着重将精力放到特别重点的老人家庭进行精神慰藉和关护,一方面提升了街道整体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到街道工作人员,身心得到关怀。对于一些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还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的方式让专门人员提供上门送餐、日常护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