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启发【受Hotmail启发】

  编者的话   “新闻是易碎品,但要把它当成艺术品去雕琢。”梅尔文·门彻这样说过。新闻除了当时记者的精深叙述外,还有一个外在的雕琢力量——时间。
  在记录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化变革浪潮的浩瀚文字中,有一些特质在熠熠闪亮,这些亮点不一定总是成功的荣耀,一些走过的弯路、失败的技术和品牌,同样是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的实践。记录他们一闪而过的瞬间,是本专栏开设的初衷。
  让我们在这里重温历史,汲取经验。
  栏目撰稿人:姜洪军
  jhj@vip.sohu.net
  “Hotmail太吸引人了!太有发展前途了!它一定可以成名!它一定可以上市。”
  在网易草创期,丁磊曾准备斥资10万美元买一套Hotmail系统,在中国建立邮箱站点。可惜对方不买账,先是说不卖,后来又漫天要价,开出280万美元的高价,还要加收每小时2000美元的安装费。碰了钉子的丁磊决定自己搞一套出来。
  “草船借箭”的网易
  “1995年我辞职到了广州,1997年我在广州创办网易。支撑我的信念只不过是对互联网未来的一种信任感。”丁磊称。
  丁磊于1971年10月出生,浙江宁波人,其父是宁波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受父亲影响,丁磊四五岁时就开始喜欢摆弄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小玩意。上初一时他就组装了一台收音机。
  1989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丁磊原准备选择计算机系。可是他父母对他说计算机对身体有辐射,而且当时计算机专业很热门,他没有把握考上,于是他选择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微波通信专业。
  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内,丁磊每天按时作息。但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他从不去上每天的第一节课。他认为眼睛还没睁开就去听课,效率一定不好,而且认为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要老师教才能学会。丁磊认为,大学四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思考。
  在校期间,丁磊把计算机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专业,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计算机图书。当时网络技术方面的图书很少,在他的印象中,TCP/IP(网络通信协议)方面的书甚至要请人吃饭才能借到。
  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进入宁波市电信局工作。在这里,他开始接触互联网。“互联网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的底层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一本书能系统地告诉你互联网的整个结构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东西。所以那时候,我每天去网上找,敲入各种各样的关键字去搜索。然后我把这些打印出来反复看,放在脑袋里去组合。也是在那时候,我洞察到互联网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丁磊说。
  电信局的工作是一份旱涝保收、待遇不错的工作,但丁磊有一种无法施展抱负的束缚感。1995年,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从电信局辞职。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这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丁磊选择去广州发展。问到为什么选择广州,而不是北京和上海去发展,丁磊讲了一个笑话作为回答:如果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100元钱准备去做生意,上海人会留50元作为家用,拿50元去开公司;而广东人则会再向同学借100元去开公司。
  丁磊到了广州后进入Sybase广州分公司。虽然他只是做些技术支撑工作,但他耳濡目染了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资本运作体系,这些后来帮助他比较容易地与硅谷及华尔街接轨。
  1996年,丁磊离开Sybase公司,进入一家做ISP业务的飞捷公司。随后,他在广州电信局的ChinaNet上架设了一个名为“火鸟”的BBS,聚拢了一批早期的广州网友,“大家几乎每三个星期聚一次,聊一聊BBS上发生的事情,聊一聊最近上BBS的哪个女孩最漂亮,有谁见过”。
  1997年5月,丁磊想自己创业,可那时他没有开展互联网业务所需的资源。在电信局工作过的丁磊想到广州电信局拥有他渴望的东西,于是他随后开始了一段被后人称为丁磊版“草船借箭”的故事。
  “当丁磊拿着几页纸的《丰富和发展ChinaNet》的建议书来敲我的门时,我看到的是一个有技术、有理想、敢作敢为的年轻人。所以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引进他来丰富和发展ChinaNet。”时任广州市电信局数据分局局长的张静君这样回忆。
  当时互联网上的中文资讯匮乏,张静君称1997年他曾对互联网用户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让人震惊——96.5%的用户一上网就跑到国外网站上去查资料
  丁磊在广州市电信局数据分局的二楼成立了一个网易工作室,开始在ChinaNet上免费架设自己的BBS业务。
  在“丰富和发展ChinaNet”的同时,网易的品牌也树立起来了。
  这年6月,丁磊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他去工商局注册登记时,工作人员告诉他办公司需要两个人。于是丁磊向朋友借了一个身份证,注册了公司。为了避免将来产生股权纠纷,他和朋友签了一个协议,说明公司虽然由两人共同注册,但丁磊是惟一出资人,拥有全部的股份。
  “当我看到中国互联网刚刚有一点点机会的时候,这个市场也开始慢慢地成熟,我就自己掏钱创办网易。当时我的朋友、父母没有一个看好互联网的,他们也不相信这个公司未来会有好的前途。但是我热爱这个行业,我想尝试一下。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丁磊说。
  丁磊开始寻找在互联网上能赚钱的商业模式。这时美国流行一时的Hotmail电子邮件系统吸引了他的目光。
  Hotmail风云
  “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写商业计划书。第二天我去上班,看上去真的是又累又困。”Hotmail联合创始人沙比尔·巴蒂亚这样回忆创业初期的情形。
  当时他老板问:“又参加深夜派对了?”
  “是啊,差不多吧。”巴蒂亚没说实话。
  老板说:“好吧,看来你只有在下午才能有效地工作了,上午就好好休息吧!”   巴蒂亚当时在Fire Power公司工作,这是佳能在美国投资的一家公司。“两年后,这家公司还是没什么起色。当初把我们招进公司的经理也离开公司创业去了。那时我处于迷茫中。”巴蒂亚回忆。
  随后巴蒂亚想开发一种免费的电子邮件系统,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事杰克·史密斯。对方很感兴趣。起初两个人在周末和晚上开发这个产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巴蒂亚对史密斯说:“我现在还没有结婚,而且没有家室。你为何不辞去工作,专职做我们的事业呢?我可以把一半的薪水给你。”史密斯同意了。
  1996年,世界上首个免费的电子邮件系统Hotmail诞生了。巴蒂亚他们开始四处寻找风险投资,但投资商多对他们持质疑的态度。
  态度轻佻的投资商刁难他们:“你们两个家伙有什么技术背景?”巴蒂亚称他们开发过硬件。这个投资商接着问:“那你们怎么搞起软件来了?”
  正经一点的投资商则问:“你们毕竟是太年轻了,你们有没有管理经验啊?”巴蒂亚回答:“没有。我们是两个年轻人,但我们有个伟大的创意。”
  认真一点的投资商这样问:“既然你们免费提供产品,那你们怎么赚钱?你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巴蒂亚说可以把Hotmail放到网站中,它可为网站带来流量,进而转化为商机。他后来还说:“不要在乎刚开始无法从消费者那里盈利,最终你会盈利的。如果你有很大的消费者群体,并且能够接近他们,向他们销售服务或广告,那么你就能一直从他们身上赚钱。”
  最后,DFJ风险投资公司对Hotmail产生了兴趣,并投资30万元来获得15%的股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Hotmail很快进入了狂飙之路。巴蒂亚曾这样解释Hotmail的成功之道:“不要试图改变用户的行为。你也许期望着人们能戏剧性地改变做事方式,可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你可以试着去做一些细小的但很重要的改变……网络的易用性和申请账号的便捷性,促成了我们的成功。”
  Hotmail很快吸引了微软的目光,巴蒂亚曾这样评价微软当时类似的业务:“当看到微软公司笨手笨脚地给其250万名用户提供邮件服务时,我知道它并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
  1997年10月13日,巴蒂亚受邀参观微软总部,并和盖茨见面。随后,在一个放有一张巨大的桌子的房间里,微软的一个由企划人员、律师、会计师组成的15人的豪华谈判团队正殷切地等着他们。会谈开始后不久,微软的谈判人员就急不可耐地表示出对Hotmail的兴趣,并开出1.6亿美元的并购价格。
  巴蒂亚欲擒故纵,说:“感谢你们报出这个价。我们确实喜欢你们公司,我们很欣慰你们也喜欢我们公司。我们想回去讨论一下,然后再跟你们联系。”
  微软的财务总监赶忙说:“别急啊,你们觉得这个报价是否合适呢?”
  巴蒂亚笑而不语,离开了会议室。
  在巴蒂亚回复微软的报价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远在东方的丁磊在吃了Hotmail的闭门羹之后的举动。
  网易邮箱借势而出
  丁磊找到在BBS上认识的、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学生的陈磊华,两人开始研发网易的邮件系统。陈磊华称丁磊懂的东西不少,是个系统专家,但“他是学无线电的,不善于写程序”。丁磊说邮件系统是由他想出来的,“我虽然没有具体写程序,但系统的整个结构全都是我设计的”。
  陈磊华一开始想要网易的股份,但丁磊说陈磊华是学生,不好给股份,并称即使给了股份,陈磊华可能会坐享其成,不再努力了。不熟悉股票期权制度的陈磊华错失了一次成为网易股东的大好机会。
  丁磊死死地把控着网易的股权,为他后来避过资本市场上的无数惊涛骇浪打造了坚实的舱体。
  产品开发完成后,丁磊向网易当时栖身的广州市电信局数据分局申请增加免费邮箱服务的时候,却碰了钉子。对方不容许网易独立经营免费邮箱业务。
  丁磊很焦急。他带着这项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四处寻求合作。“这个项目什么时候可以赚钱?”对方问。丁磊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赚钱,但我知道这个项目很有前途。”这样的回答不能打动对方,他无功而返。
  而正在这时,美国《商业周刊》刊发了Hotmail的创业故事。在杂志封面,Hotmail的总裁拿着一个灭火器在电脑面前称:“我要灭火,因为我的系统太火爆了。”文章刊发后不久,微软就以3.5亿美元收购了Hotmail。巴蒂亚说:“我一直相信总有一天Hotmail会取得成功。真正令我感到震惊的是,创业后仅仅20个月这一切就发生了。这种事情不常发生。”
  消息传到国内,广州市电信局找到丁磊,称准备买一套网易免费邮箱系统。
  丁磊的创业资金即将消耗殆尽,此时的他尚未接触到风险投资,而且“我也不愿意负债经营,因为互联网风险很大。而且我们能否成功,我也不敢肯定”。
  1998年1月24日,广州市电信局下属的飞华电信工程有限公司以119万元从丁磊手中购买了这套系统,不过飞华提出要同时附送163.net域名。丁磊想:“我也知道里面的价值有多少。广州电信建163.net,连硬件投资只用了100多万元,其中硬件和数据库系统占整个投入的75%。我们税后的利润很少,但网易的发展需要资金注入,我们不得不为之。”后来,飞华以5000万元把163.net卖给了新飞网。
  丁磊虽然心痛,但无可奈何。好在163.net一炮打响,他此前接触过的客户纷纷上门求购这套系统。
  “10万美元一套。”丁磊说。
  “不可能吧,中国的软件哪有像你这样卖的?10万元人民币还差不多。”对方回应。
  “网易做的这个系统不比美国人的差。”丁磊一口咬定。由于当时在中国还没有能与网易竞争的产品,大家只好掏钱买了。
  到1998年6月,网易卖出10套产品。与此同时,网易那个提供个人主页服务的网站的浏览量与日剧增。这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网友推荐的优秀中文网站排行榜,网易名列前茅。   听到这个消息后,丁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们一直把自己看成是搞技术的,是靠开发软件维持公司运行的公司,而不是做内容的站点”。于是他开始琢磨怎么利用好这个网站。
  网易“北伐”
  “丁磊你疯了,卖软件这么好赚钱,一张光盘就可以卖10万美元。如果改做门户,你的公司就会变成吃钱的大怪物。”1998年年中,丁磊身边的人劝他打消做门户网站的念头。
  此前,一家国外门户网站的CEO曾向丁磊炫耀:“我们一个月的广告收入就有25万美元。”这让丁磊一下子找到了网易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那就是做中国的门户网站。
  “做门户网站是一个很冒险的事情,因为你的收入源将由软件收入变成广告收入,而那时候很少有公司愿意在网络上做广告。我的同事也想不通。”丁磊回忆,“我说你们要看到公司在未来两年或者三年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那时候上网的人会很多,潜在的广告价值会很大。”
  1998年9月,网易将它的主页改成门户网站模式,并启用netease.com的域名,后来又改为163.com。此后,在没有任何风险投资介入的情况下,丁磊开始把卖电子邮箱系统赚的钱统统用来进行门户建设。他给早期加入公司的员工发工资,而公司股权则牢牢地掌握在他和自己的亲弟弟丁波手中。
  到了1999年4月,丁磊感到在中国做门户网站必须在北京,因为当时新浪已风生水起,拿到了第二轮风险投资。于是丁磊将网易大本营迁到了北京。
  “刚到北京时我们什么都怕,要面对那么多陌生人,公司在北京并不出名,而且没有多少钱。要管理这样一个公司,我的第一个做法就是去找人,找最重要的人。我把能帮我融资的人找来。我自己不会融资,不知道融资的每一个步骤,我也没有经验。”丁磊回忆。
  起初,风险投资并不看好网易和丁磊。“这很正常,尽管网易当时在国内排名第一,但是我没有在国外受教育的背景,公司没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公司收入也不到100万美元。”丁磊苦涩地回忆,“没融到钱,却花了很多时间。”但网易连续两届获得CNNIC评出的中文优秀网站第一名的荣誉。这让丁磊很自豪,这也是他融资乃至憧憬未来到纳斯达克上市的底牌。
  2000年6月30日,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5.5美元。按照这个价格计算,丁磊的身价约为2.7亿美元,在当时堪称“中国网络首富”。
  (本文作者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人生就像酒心巧克力
  “人生就像酒心巧克力,没准你会尝到哪种滋味。”这是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一段台词,丁磊曾经很喜欢它。
  丁磊就尝到了公司上市带来的甜蜜之外的另一种滋味。网易股票挂牌首日便跌破发行价,收盘于12.125美元。他的身价瞬间缩水5857万美元。
  丁磊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称自己不会随着股价的上下沉浮而大悲大喜。而当时媒体纷纷用《网易流血上市》、《网易在美上市首日交易遭受重创》、《网易上市开局失利的三大原因》等醒目标题来报道此事。有媒体称,如果把路演比喻为演戏,那么至少导演、编剧没有为丁磊量身定做一个好本子,网易的路演团队“没有考虑丁磊的个性,一味按照国际惯例打造他的演讲,致使丁磊无法尽兴发挥,率性而为,结果弄巧成拙”。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市不是个人崇拜,丁磊个人持股超过半数,这对于一个年轻的上市公司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丁磊当时持有的网易股份比例,远高于张朝阳所持搜狐、王志东所持新浪的股票份额。
  到了这年7月底,网易和搜狐两家公司的股价跌势不减,都曾经一度跌破5美元。一些媒体将之形容为“跳水比赛”和“瘦身秀”,并质疑这两家网站会不会成为纳斯达克的垃圾股。
  当时,在网易主办的一场论坛上,丁磊在台上依然靥如花,但没有人知道他当时的真实心态。当有记者提及垃圾股话题时,时年29岁的丁磊反问对方,“定义垃圾股的标准是什么?也许你明天再上网看的时候,股价又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