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_如何收集文献

  地方文献是反映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情况的文献资料的总称。      一、地方文献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是认识一个地域的百科全书。珍贵的地方史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地方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在本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科研等方面制定方针政策和规划决策提供地方资料,防止决策的主观性和盲动性。(2)是修史编志的参考依据。许多重大社会变革和技术改造及社会变迁的轨迹都记录在地方文献里,为专业人员从事专业研究、编史修志、文艺创作、繁荣地区文化事业提供了系统的、可贵的资料及素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是弘扬地方文化的倍增器。开发地方文献既能加深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增强地方民族的凝聚力,又能保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通过对地方文献的研究,把一些已经失传或是很难觅到踪影的老风俗、老手艺记录下来,再次被人们熟知、掌握,使得这些特色文化得以继承发扬。(4)是发展地方科研、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能为本地区的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同时还提供了宝贵的乡土教材,为本地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特殊的教育材料,促进科教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5)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源,对国内外了解该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的生态资源、独特的历史和人文景观起到宣传和桥梁作用,吸引国内外经济实体前来投资、开发、旅游,推动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6)是反映图书馆馆藏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图书馆保存地方文献典籍,形成馆藏特色,完整保存地方文献典籍,对本馆的文献资源和文献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图书馆的藏书所具有的地方文化特色。
  
  二、地方文献的特点及范围
  
  (一)地方文献的特点
  (1)地域性。地方文献反映了区域范围的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牲。(2)广泛性。地方文献跨学科、跨行业、跨时代,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旁及社会、人文领域的各个方面,包罗万象;载体形态多样,按不同标准可划分众多类型,具有广泛性。(3)专门性。地方文献的专门性也很强,记一人、述一事、言一地等等。内容相对集中,专指性强。(4)翔实性。地方文献主要由地方史、地方志、地方年鉴、谱牒、传记等组成,有极强的史料性文献信息,内容详实,数据准确,具有权威性、可靠性。(5)时代性。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特征。(6)复杂性。地方文献有的年代久远,有的脉路不清、只言片语;人物生卒年月、生平介绍等多无从考究,给收集、考证、研究、评价、利用等带来一定困难。
  
  (二)地方文献的范围
  (1)地方志。是记述某一区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历代地方人物、艺文、名胜、风俗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2)地方性百科全书。年鉴、词典、手册、图录、专用的参考检索工具书。这些都是概述或者是汇集地方志知识的工具书,又具有检索地方文献的功能作用。(3)地方史料。包括甲骨、皮革、缣帛、金石、木犊、竹简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汉文、少数民族文、外文、手抄文献,古代、近代、现代的地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文献等,以及会议文件、公报、法规汇编、讲话稿、大事记、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史、革命史等。(4)地方人物资料。包括名人的著作、传记、评传、回忆录、调查报告、游记、文学作品、纪念文集、研究评论文集、哀挽录、年谱、照片、日记、信函、笔记、手稿、文集、著作目录和家谱、族谱、乐谱等。(5)地方报刊。是某一地域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所编辑发行的地方文献,地方信息密度大。(6)地方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影像制品、统计资料、概览、指南、地方风情录、地方民俗、地区介绍等本地区的正式出版物及非正式出版物,以及胶卷、胶片、影片、光盘、幻灯片、录音带、录象带等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的。(7)私家收藏文献。一批民间文献收藏家多年来致力于挖掘搜集整理本地区文献,其中有许多珍品。(8)地方文献照片。它以影像及文字方式来记录、定格某一地域事物、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人物及建筑物的名称、老字号、会馆的名称等,再现事物瞬间的历史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再现历史的珍贵史料。(9)地方档案。如谱录、簿记、地图集、地形地貌图,民族或家族起源、演变、繁衍生息、语言文字、风俗人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资料;区域建制沿革、疆域变迁、人口增减的资料;资源分布图谱、统计资料;水文、气象、气候、灾异资料;党政组织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设置和变化、会议记录、文件汇编等资料;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学位论文、科技报告、舆图等资料;诗歌、戏曲、小说、故事、绘画、雕塑等文化艺术资料;地方碑志、地方印章、票据和表格、证券、商标、印谱、拓片等。
  
  三、地方文献的收集方法和原则
  
  (一)地方文献的收集方法是其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前提
  (1)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印发宣传单,召集座谈会、举办地方文献展览和知识竞赛等,向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公众宣传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增强社会公众自觉保护地方文献和参与收集意识。宣传是收集文献的前提。(2)依靠政府法规支持。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使其收集工作纳入政策化、规范化轨道,确保新产生的文献收集完整性。(3)面向社会广征。建立健全地方文献收集机构与制度,设立专门部门和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尽力收集社会上或私人保存的有价值的文献,将收集地方文献列入图书馆采购计划,拨出专项经费,确保征集工作顺利开展。(4)协调合作收集。与档案馆、博物馆、情报所等单位协调合作,平等互利,开展文献交换、转让、补缺、复印等工作,变一馆文献为多馆资源。(5)征订与现购。多渠道获取地方文献发行动态。本地出版发行的报刊、资料,图书馆要尽可能征订,对内部发行的书刊、资料的收集,应采取复制、捐赠、代集以及到书店、书市、书摊或函购或现场采购、主动上门等形式收集。(6)受赠与析出。接受各单位和各界人士赠送的地方文献。通过复印、扫描、摘抄、剪辑等手段收集收录于大型丛书、总集、文集、报刊中的文献。
  
  (二)地方文献的收集原则是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保证
  (1)地域性原则。既要收集本地区地方文献,又要收集与本地文化、历史相关联的周边地区文献。(2)系统性原则。要求做到全面、完整和连续。力争做到不同载体类型的地方文献完整收集;常规地方文献和灰色地方文献并重收集;零散于其他资料中的地方文献广泛收集。(3)针对性原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形成丰富的、独特的馆藏地方文献特色。如吉 林省曾是东北抗联重要的活动和战斗区域,省会长春市又是伪满洲国国都,其珍贵的历史图片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侵略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献,应重点收集。(4)协调性原则。馆际协调分工合作。省、市(地)、县图书馆之间要处理好协调、统筹、合作的问题,明确各自收集的侧重点,建立地方文献网络,为实现资源共享打好基础。(5)适效性原则。避免相同内容不同载体的重复收集,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形成最佳收藏结构。(6)近期与长远规划原则。确立本馆近期与长远规划,使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全面系统、完整准确、长期积累、持续发展,建立起合理、科学、规范的地方文献藏用体系。
  
  四、加强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1)建设一支地方文献工作队伍。过硬的专业队伍是搞好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保证。其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和公关能力。要掌握图书情报学的知识和工作的技能,了解馆藏地方文献基本的结构、内容和用途的特征,掌握地方文献所涉及到的各类知识,具备同有关的文献生产、发行、收藏单位以及个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2)加强对地方文献的保护。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础。针对载体的不同特点、质量和价值,分门别类地存放,注意文献的防潮、防虫和防光的保护,特别是古籍文献。及时修复文献,注意使用过程中对文献的损害,保证文献的继续使用和利于保管。(3)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以实现信息通畅、资源共享。如建立各类文献目录、编制专题文献索引及人物资料、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等数据库,充分展示本馆的馆藏和本地区的特征,方便读者检索利用,为社会各界提供并共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4)定期举办地方文献展。为读者提供相应信息,拓宽读者的视野,以此吸引更多的读者重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为本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还可获得社会各界的捐赠,以补充、丰富本馆的地方文献资源、扩展服务领域。(5)实行副本开架借阅。复制一批专题或利用率高的文献,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满足读者利用和研究的需要。(6)开展地方文献咨询工作。研究、挖掘、开发本馆的地方文献,大力开展文献咨询工作,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建设。(7)建立查阅档案。记录档案应标准、规范、详细、科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即: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查阅内容、使用意见等,以便对使用者利用地方文献的效果进行跟踪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协和,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2)。
  [2]南丽萍,地方文献收集与开发利用之我见[J],攀登,2005(4)。
  [3]钱华,论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9)。
  [4]林伟,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