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造中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的要点

  摘要: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为提高观赏性和实用性,美化优化周边环境,采用“万绿丛中一片红”的造林思路,针对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运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方法,结合生态防火和提升城市化景观,切实增加绿量的层次,提高城市化的生态稳定性和可赏性。
  关键词:城市改造;景观设计;原则;布局
  Abstract: In the renewal of the c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rnamental and practical, beautiful environment, the" afforestation ideas green leaves red",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conditions and site typ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ptimal tree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suitably, combined with ecological fire and upgrade the city landscape, to increase green quantity level, improve the city"s ecological stability and appreciating.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 layout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该城市是以自然山林资源为主体,以自然生态野趣为内涵,以人工度假游憩为外延,以整个社会经济背景为基础,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依据风景资源的特征性,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以及优越的区位条件,作为山林的保护建设利用开发的指导思想
  1 城市改造的设计目标
  增加林相物种的多样性,提高景观的观赏性,丰富结构的层次性,从而改变原有林相较为单一,林相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由阔叶混交林和风景林的模式逐渐更替现存残次的针叶林,提高林相整体自然景观,也降低单一林层所引发的病虫害带来的损失。结合近年来林区因失火造成较大破坏和损失,将现存的单一的防火林线扩展为连贯的防火林网状。
  2 城市改造中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为了营造别具一格、极具岭南特色的林相景观,城市化改造重点突出“万绿丛中一片红”的景观特色,即在增加复合混交林的绿量的基础上,点缀花色艳丽、花期较长的开花种,从而呈现树影婆娑,花开不断的动态景观。总体布局依据岭南的气候条件和山体的立地类型,充分考虑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
  2.1 因地制宜,优化林分结构
  因地制宜,宜补则补,宜伐则伐,宜改造则改造,优化林分结构。确定不同区域运用不同的群落类型、布局规模、以及配植方式,让林相景观既统一又富有变化;对山体已经裸露土层或原林层较疏的区域,进行补苗复绿;对于现状林相残次(尤其是马尾松次生林)的区域,进行疏伐后根据其具体郁闭度进行复绿。既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还满足了林层的自然生长规律,又创造了林层的自然美。
  2.2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树种
  适地适树,选用山体现状生长良好的植物种类和抗性较强的乡土树种,提升林相景观。即采用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且多种乡土树种,以植物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来丰富林相群落和林相景观,增强林相系统的稳定性,维持林相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不仅使林相改造的主题突出,风格鲜明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一致,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与需要。
  2.3强化生物防火功能
  生物防火,根据林层火灾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防火林以块状与网线结合,形成自然防火植物群落,强化生物防火功能。防火作为林相的重要主导功能之一,现存的防火林线位于大排山的主山脊线上,仅宽 10m,未能达到防火林设置最窄宽度 15m,为东西走向,与防火期主风向垂直,并远不能满足防火、控火的生态要求。因此,将防火林带设置在林区各个关键点,如山脊、山背、沟谷等,并将各个点串联起来,形成防火林的块状和网状,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山火大面积地蔓延,而且通过防火林带的纵横界限,把林区自然地划分为若干个局部片区,形成了景观防火性的林层景观结构。
  2.4自然混交,合理配置
  依照区域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进行块状自然混交,配置绿化树种和景观品种。要营造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的林相景观,以生态学和景观学为指导,以突显岭南地区林相景观特色为依据,采用分步、分阶段的形式,将不同高度、颜色和生长习性的植物物种,有机地结合配植在一起,既能形成优美的林冠线,还能林相特有的壮观、蜿蜒、野趣等自然景观风貌。
  3 城市改造的设计布局
  城市的布局应通过山体起伏不同山势,采用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注重协调各种树种的栽植方式和比例,合理地配置各种树种,展现林相的自然色彩美、自然形体美、自然风貌美,突出各片区的林相特色,从而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增强林相的稳定性、提高城市观景的观赏性。
  3.1“点”的改造
  “点”是在开发建设的建筑周边、现存林相较好的主观景点、游人聚集的地段以及各个山丘顶部,该类区域为主要视野观赏区,宜点植补充体型高大、观赏效果佳、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开花树种。重视花期花色的搭配,营造出自然优美、画龙点睛、艳花生辉点缀效果。树种选择方面有:木棉、蓝花楹、南洋楹、凤凰木、火焰木等。为方便施工运输及避免施工操作时对原有植株的破坏,使用假植苗,苗木规格多采用胸径15~18cm,少数规格为胸径 25cm,使用于主要观景点以及登山道路旁。种植方式多采用自然点植,考虑到预留适当的生长空间和避免种植过密造成开花效果欠佳,乔木的株距至少为 15m。
  3.2“线”的改造
  “线”是指在沿途上山的车道、步行道的拐弯处及其较空旷的位置,该类区域作为登山必经之路,游人登高虽停留时间短但仍未主要观景点。宜组团式栽植花色绚丽、姿态袅娜的花色树种,用以提高林相的整体品位,增加其景观风貌。树种主要选择:红花羊蹄甲、宫粉羊蹄甲、大叶紫薇、紫薇、刺桐、台湾栾树、千年桐、黄槐等。苗木规格多选择胸径 6~8cm,及两年生袋苗。考虑到组景效果和花色景观,组团种植的长度、面积要稍大,每个组团的株数不得低于 15 株,株距在5~10m。
  3.3 “面”的改造
  “面”是本次林相改造重中之重,作为大规模的阔叶树种的造景,不能仅作简单的绿量的增加,应充分考虑建群树种和配置密度,以及生物防护,回复生态景观作用。具体是指火烧山片区和土层较多裸露的林区,片植耐贫瘠耐干旱、繁茂浓郁、郁郁葱葱的常绿树种和防火树种,营造绿色葱茏、景致宜人的自然林相风貌,形成深远的、优质的、具有天然景观姿态的和富有风韵美的植物景观群落。树种选择方面:阴香、山杜英、香樟、海南蒲桃 、高山榕、海南红豆、火力楠等以及荷木、台湾相思混植。为确保植株的可持续发展和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兼顾防止水土流失和尽快成林,苗木胸径多为 5~7cm,及两年生袋苗。原设计考虑到尽快成林的需要,定乔木的种植密度为:5~7cm 的种植密度为 3m×3m,两年生袋苗为 2m×2m。后因考虑成本造价问题,经过设计组的内部讨论及征求甲方的同意,将苗木规格统一改为 4m×4m。
  3.4 攀缘植物的点缀,丰富林相的层级和动态变化
  对现存的长势良好,观赏效果佳的开花树种,在其茎根部周边栽植藤本攀缘植物。如使君子、爆杖花、薜荔、凌霄等。强化“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造景效果,减少人工造林的痕迹,增添林区自然野趣的味道。
  4 结语
   依据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运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生态防火和提升林相景观,切实增加高榜山绿量的层次,提高林相的生态稳定性和可赏性。而城市更新改造、古民居保护和旅游开发是可以实现良性循环的。城市更新改造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城市旅游开发则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了一种新思维与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徐高福,王翔等.千岛湖万顷森林林相改造景观设计.林业调查规划[J],2008,(4).
  [2]张荣省.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问题探讨.福建林业科技[J],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