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科技遭遇“计划经济脑袋”:中国为何放弃计划经济

  不久前到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县某局采访,遇到了一件稀奇事。   先是到了办公室,两位漂亮的女士热情接待,我说明来意后,其中一位把我引介到该局的某副书记处。按程序,我出示了记者证。不料,这位副书记似乎对证件不感兴趣,径直问:“你带介绍信了吗?”我忙回答,根据有关规定,只要出示记者证,就可进行采访工作,如果对此有怀疑,可以登录记者网进行查验。这位副书记一脸的不屑,说:“没有单位介绍信,我们不能接受采访。”
  介绍信?这好像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东西吧?
  我记忆中倒有买米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但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没见过介绍信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如何使用介绍信,倒是听说一些四处招摇撞骗的假记者,经常带着盖有多个“吓死人”的部门“红巴巴”的介绍信,到一些偏远地区屡骗不爽的传言。
  不想,介绍信这玩意儿在经济发达的江苏,在这么个县这么个局竟如此的管用,就连新闻出版总署监制的记者证也在它面前矮了N个头。
  也许,这位副书记的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吧,要不然他怎么会让我这个从事新闻工作即将10年的老小伙子张大了嘴,却想不出辩驳的词语?
  以前外出采访,被采访单位接待人员总是先问一句,“带杯子了吗?”因为那时候一次性纸杯还是稀罕物。现在不但不用带杯子了,而且除了饮水机、纯净水,一年四季都有热不着、冻不坏的空调,每个办公室也都配备了性能优良的电脑,眼看着就是无纸化、信息化办公时代已经降临。
  只是高科技武装到了“计划经济的脑袋”上面,电脑的功能却似乎又倒退到打打字、聊聊天的地步。前段日子到连云港的一个景区管委会采访,居然见到一位领导在玩小孩子都已经不屑的“纸牌升级”游戏,还乐得龇牙咧嘴。
  当地一个局的局座,年届五旬,桌上一台电脑的配置让我这么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人直淌哈拉子。一番赞叹后,局座大人的一席谆谆教诲又让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局座大人说:“这玩意儿除了玩玩牌,什么用都没有。”不过让我感叹的是,对高档电脑视同牌友的局座,其桌上一份关于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发言稿倒洋洋洒洒,让人肃然起敬。
  相对于猥亵高科技的“计划经济脑袋”,以往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倒是即将销声匿迹,因为你进了门之后,一些“公仆”连脸都不让你见到。很多次到一些政府机关暗访,门虚掩着,敲了门半天不见动静,心想既然我是人民的一分子,到公仆这里串串门子应该也说得过去,就自己推门进去。办公室内并非无人,而是三三两两对着电脑屏幕忙得不亦乐乎。忙啥呢?这边两眼发绿对着视屏里的美女连睫毛都不曾抖动一下;那边鼠标轻点“连连看”飞速闯关,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不过,即使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也依然还有无法“与时俱进”的可怜人。今年初,我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某镇采访时,竟发现“保先办公室”窗外散落了一地的淫秽光碟外包装。只不过,这和机关工作人员吹着空调与某台电脑中的美女卿卿我我的景象比较起来,不得不让人心里感叹,基层工作真的很不容易。
  到过的城市一年比一年繁华,采访过的部门与数年前比较,硬件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然而,面对这些“没介绍信就不接受采访”的“计划经济脑袋”,我还能期望他们为社会做点什么事?
  想一想有时很是惶惶然,哪一天退休了,什么身份也没有了,也不能到单位开介绍信了,到时候我再去一些政府部门办点需要咱交了税养活的“仆人”帮忙的事,我该怎么办?我还需不需要到居委会去开具一张证明我身家清白、保证不是来捣蛋的“良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