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涨工资】涨工资吧

  最近几年,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断涨工资,涨不涨、涨多少,一律按官职、职称、资历对号入座。涨多的高兴,涨少的也无话可说,因为有政策条文在那儿摆着,从不会出现哭鼻子抹泪、找领导讨说法,甚至拼个你死我活的情况。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文革”后第一次涨工资时的闹剧。
  那是1978年还是1979年,记不清了,反正是“文革”后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第一次涨工资,涨幅是2%(即单位干部职工总人数的2%),评选条件有几个,记得最主要的是“贡献大小”4个字。当时人们的工资普遍很低,涨一级工资虽然只有五六块钱,现在看来是小菜一碟,也就是一包低档卷烟钱,但那时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上上下下闹得沸沸扬扬,还不时传来一些“壮举”,如有开车撞墙的,有绝食的,更多的是撂挑子不干的……那情势,至今想起来还令人不寒而栗!
  我所在的省直某单位有一百七八十人,不足二百,四舍五入,算二百人,即按2%计,有4人应涨工资。那时很讲民主,领导不指定,要从“海选”中选出4人。因为“贡献大小”这个评选条件,对干部来说很难操作,对桌办公,各干各的活儿,你能说谁的贡献大,谁的贡献小?所以,为选出这4个人,单位领导可谓绞尽脑汁,大会小会一个接一个,不舍昼夜。最后决定,把全单位这一百七八十人按不同工作性质的科室划为8个组,每组预选出1人,这8个人作为候选人,再在全单位大会上投票选出4人。
  分组初选时我正在北京出差,没在场。回来后同事们告知,我和同组的另一位老同志票数一样。那位老同志解放前参加工作,觉悟高,他不当候选人,把候选人指标让给我了,我就成了小组候选人。
  短暂的惊喜后,我转念一想:不妥!我绝不当这个候选人,也绝不想涨这一级工资。这倒不是我思想先进风格高,也不是我富足(当时我全家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子女都上学,我的工资是52.50元,爱人工资是29.50元,总共82元,月月入不敷出),而是想:一、那位与我同票数的老同志,参加过解放战争,资格比我老,贡献比我大,我如愧领这份“让”,不合情理;二、当时涨工资,是“百里挑二”的一件大事,众目睽睽,死死盯着呢!如果谁涨了这一级工资,必定成为众矢之的,同志之间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如说:他贡献大,让他干吧!)。为平和计,五六块钱不要也罢。
  于是,我当即找到单位领导亮明态度,态度真诚而坚定。领导听后很为难,说:你们俩都这么“让”,精神可嘉,但你们这个组总得出一个候选人吧?不然,下一步怎么进行?我说,怎么进行由领导定,反正我坚决不当这个候选人!
  正当领导为难时,单位有关部门想了个办法,即把我们这个组因病、因事没投过票的同志都找到,让他们在我和那位老同志之间投票,只要有一票之差,就可确定一个候选人。不知怎么这样巧,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那几个人,结果出人意料,我俩的票数还是相同。
  怎么办?单位领导见票数拉不开,遂决定每个组都由原来出一个候选人变为两个候选人,从16人中投票选出4人。
  紧接着,一天晚上,全单位老老少少在礼堂投票,从选票上的16个候选人中选4人,当然也可以另选他人。至深夜,投票结束。
  投票结束后,其他同志退场,留下单位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计票并公布结果。我本想回家睡觉,因是一个科室的负责人,只好留下。计票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小黑板上“正”字的变化,很像现在彩迷们看彩票将要摇出几百万的大奖。鬼使神差,我竟以高票当选为第二名。说实话,当时我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像做了什么亏心事……
  近30年过去了,现在翻腾出这件事,我绝不是在这里“卖乖”,进行“自我表扬”,而是当时心态的真实记录。清代大学者纪晓岚的“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清代诗人苏曼殊的“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的名言,都是我从青年至晚年一脉相承、至死不渝的人生信条。我总想,人生在世,也就是这么几十年,争什么?抢什么?该得到的,必然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争抢也没用。物欲永无止境,官职也都是暂时的。平时保持一种平和心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多活几年,多做一些于己于人都有益的事,并以此为乐,才是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