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钢琴考级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注重手指孤立地、机械地高抬,使钢琴的声音又干又硬,毫无音乐的美感。有的学生句法混乱,使听者不知所云。笔者认为,弹钢琴要讲究音质,在钢琴演奏实践中不断加强艺术修养从而提高钢琴演奏水平。这个教学课题值得探讨和深思。
  
   一、 关于“入”的问题
  
  日本铃木教学法中,提倡给孩子们听最好的音乐,请最好的老师,演奏最好的乐器。铃木镇一把给孩子们听最好的音乐放在第一位,可见听音乐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听”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先把学生带入音乐中,从单音开始就要重视音乐的音质,让他们认识到美好声音的重要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运用音乐的语言,做好分句,掌握好呼吸,学会从容而流畅地表达音乐。另一方面,钢琴教师示范性的教学,从感性上给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弹奏意识,使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美育教育以及艺术熏陶。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在于对音乐形象、意境的刻画和烘托,从而体现音乐风格。
  学习钢琴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听。无论中外音乐,都需要听,让现成的音乐感动自己,使自己进入音乐中,成为受益者。在欣赏中,注重掌握音乐的意境、情绪、风格等,继而对触键、力度、速度、句法、层次、音色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可以避免把所有的曲子弹成一个味道。
   (二)看。比如钢琴教师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使学生大开眼界。去音乐会现场或有条件可以听大师们的演奏,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观摩机会。
   (三)想。通过主动积极地学习,把零乱的、片断的、分散的信息逐渐整合内化为完整的、客观的知识,透彻地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奏法及音响要求。因为“一首乐曲的正确演绎,来源于正确的理解,而这又得完全依靠细致的正确视谱”。所以,全面深刻地了解音乐是准确诠释音乐的前提。
  
  二、 关于“出”的问题
  
  钢琴家鲁宾斯坦说:“我的乐感所考虑的是把音符和乐谱背后真正的含义表达出来。”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对乐谱深入细致的研究始终是弹琴的出发点。
  首先,丰富的音色、淳静的音质往往更能打动听众。好的钢琴音乐声音是第一位的,所以从入门起就坚持不懈地学弹优美的音质,并把技术训练同声音的要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拉赫玛尼诺夫认为:“应当在作品中看到音乐联系的基本特点,他应当懂得,是什么东西使这个作品完整、有条理、有力或是优雅,他应当知道怎样去表现这些因素。”大师提到的这些都要有一个积累过程,把演奏者内心的感受在充分尊重作曲家的基础上,对钢琴作品作进一步的提升,因为新的创造更具有魅力。这个过程是建立在更深刻的理性基础之上。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先生提倡“要分析乐曲,以多种手段表现音乐内容”。钢琴是多声部的乐器,把握好每条旋律,才能最终把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其次,是对音乐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伟大的钢琴家鲁宾斯坦和李斯特有着渊博的知识,他们对包括全部分支的钢琴文献进行了研究。”由此可见,优秀的钢琴家的演奏往往含蓄而深刻,朴素而自然。比如在巴洛克风格中,音乐的旋律均衡、严谨。每条旋律的层次感要求很明确,在弹奏练习中就要训练“设计思维”,即在音响没有发出前,就预先把音乐设计得是薄一些,还是厚一些,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练习往往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音乐表现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直接的手段。其中,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两方面尤为突出。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教育背景等都不同,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各有纷呈,但深入体会理解音乐,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用深厚而扎实的艺术功底去表现优秀作品始终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值得提出的是,在学习中注重文化知识以及其他姊妹艺术的知识积累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弹好钢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旅英钢琴家傅聪在谈到自己的演奏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得益于中国古典的文学、诗、词。”可见,多方的积累才能收放自如,弹得好琴。在表现音乐时更能积极、自然地投入,也最终能打动听众。
  音乐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钢琴弹奏技巧是可以学到的,要把钢琴弹奏技巧运用到表现音乐上就需要去“悟”而非“学”,因为“悟”包含了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也正是音乐艺术不断发展的源泉。由此可见,在学习上不断探索提高艺术品位,对于表达不同音乐风格、提高艺术表现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102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