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实施】多元智能理论测试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并把该理论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这在当前对促进我国的教育是一大突破。他提出,人的智能至少有七种甚至更多,主要包括音乐智能、语言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加德纳教授提出了新颖且实用的智能概念即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以往的智能理论,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智能体系,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有所了解,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去挖掘他们的潜能。
  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学生自我表现与创造性表达的媒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目前,随着情感教育地位的提升,我国教育界对人的非智力教育也日益重视,教育的目的不再只局限于传授系统知识、技能为主,而把对人的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德纳提倡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以往的智能一元化理论相比,它肯定了学生具有多元智能,对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的世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如火如荼、春风得意之时,把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中国,无疑给我国美术教育注入新的生命,也带来了新的活力;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而言也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它促进美术教师对每个学生树立“对症下药”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就目前美术教学提出了新课题、新观念,教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化教学呢?
  
  一、给学生创建多元、自由化的学习情境
  
  不同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作用是不同的,在加德纳提倡的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中,首要的条件应当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他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中提出“多彩光谱项目评估”这一测验,与“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测验相比,“多彩评估”通过有趣的场景化、鲜明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有效地调动学生智力的发挥,能够激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进美术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授美术时,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生活在北方的人都知道,北方的冬季总是能见到晶莹剔透的冰块、皑皑白雪,一场大雪的到来,房顶上,树上一下子全白了,无人不赞美。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天然资源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平时不喜欢美术的,受情境的影响,他们也对美术产生兴趣,想象力在这也充分显示出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分成几组或个人,尽情地在雪地上把自己的构思表现出来,让思维得到拓展,激发他们的学习与创造欲望,这正说明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身体――动觉智能、空间智能等多种智能的开发。在这样的多元智能环境中,教师既让学生的智能得到释放,又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又不拘泥于课本,真正体现了智能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二、教师应结合个体的智能发展进行教学
  
  没有一个人能把知识完全掌握了,更不要说精通了,每个人在智能发展上都有自己的专长。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地去分析每个人的智能状态,应善于挖掘、利用并让其尽情发挥。加德纳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可教的,每个人都有智能强项和弱项,打破了以往的IQ思维理论和智能界限,让我们深刻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
  有些学者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在授课时,应及时发现他们的亮点,以亮点来掩盖他们身上的缺点,这样就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有足够的信心去钻研,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美国雕塑家、艺术顾问伊莱恩・皮尔・科汉在给学生上课时,发现学生的某些能力没有被其他老师认识到,反而被认为是差生,智商低下等等,但在他的课上,这名学生能有目的地、全神贯注地从事美术创作,他对美术的兴趣敞开了一条适合他的路径;还有的学生不喜欢素描、水彩课等,偏爱卡通画,教师就从他的爱好着手,循序渐进地去引导,鼓励学生寻找卡通形象,把卡通形象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这样他利用他们的专长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以及学习动向。学生是教学主体,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有效的艺术教学。
  
  三、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中获得知识。”合作学习是在由异智的学生所组成的小组(合作的群体形式),按照一定的学习,通过共同的学习活动,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达到目标。
  教师应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尝试多元互动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相互沟通的学习场所,让学生自己讲解作品的构思,这体现多元智能中的语言智能的应用,无论是人的交往,还是学习,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智能是所有智能中最首要的,在美术教学中,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师徒制”教学模式,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语言智能,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作品,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语言智能,让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在广西二十一世纪园丁工程教师培训时,某位老师在上一节美术课时,就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她要求学生画集体画,每组都画自己喜欢的一个共同的主题,让同学们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表现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解作品中包含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之间的情感得以交流、沟通,又加强了同学的语言表达及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这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智能。
  教师在进行美术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多元互动,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多元化的合作学习,也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四、教师应开展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
  美术在培养人的潜能与智育发展方面得到了教学上的肯定,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的评价观念,了解多元智能评价方法,使教师较快地适应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当今教育上的难点;当然评价也是教育活动当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通过评价可以检验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
  在我国,中小学学校教室中都设有“学习园地”或“故事角”,对学生一星期或一学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其表现好、创作好的,就奖励一朵小红花等;但是,有些学生因其表现不佳而得不到,这使学生认为教师不喜欢他。这种不科学的评价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上也没有兴趣。教师习惯性地运用固定的模式去评价学生,用同一标注去评价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参与绘画活动的程度和水平上,而不是放在学生对创作技能的掌握上,作品的质量是不能用标准测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的。由此可以看出,评价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元职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由多方面的能力组成,而不是单一的,所以教师评价标准及方式、内容也应该多元化,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美术这门学科本身包含着多种智能的成分,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先进理念,给中国美术教育带来希望, 也正迎合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政策方针,我想它也与我国周代提出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表达的涵义相吻合,给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动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理念能否得以落实,关键就在于教师能不能在课堂教学上去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教学策略上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套路,美术教师要不断地去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存在的多种智能强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人生价值,实现教育的人性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 多元智能新视野[M].美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 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科汉・盖纳著.尹少淳 翻. 美国: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张民琰,女,山东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