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解析).doc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一理科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下图所示是我国汉代出现的重要生产工具,该工具的出现直接有利于 A. 一牛挽犁的普及 B. 播种效率的提高 C. 耕土深浅的控制 D. 山地的开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代的耧车是用于播种的工具,该工具的出现直接有利于播种效率的提高;
A C 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耕作技术的进步 2.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是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古代中国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故选B;
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征,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目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3.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 长安城的落日 B. 坊墙倒塌以后 C. 汴河两岸 D. 宋代东京的辉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是比较唐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变化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4. “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是对工商业发展采取抑制政策的表现,故排除含有①或者②的选项;
“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是北宋对民间私营商业的免税措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故选D。

5.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 禁止走私贩运 B. 抑商、禁海 C. 重农抑商 D. 保护生态资源 【答案】B 【解析】“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体现的是抑商政策,“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体现的是海禁政策,故选B;
AC均属于以偏概全的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CD。

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
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这一题中的AC就是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而只有B完全与题意一致。

6.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 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 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 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 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家庭传统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耕与织分离,纺与织分离,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正确。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是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故A项排除。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是为了便于商品输出,故B项排除。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要求是商品输出的原因,故C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7. 让我们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以下人物活动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可归于同类型的是 A. 孙中山 B. 李大钊 C. 康有为 D. 张謇 【答案】D 【解析】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属于民族资本家,他们大力兴办实业,而选项中的张謇也是实业家,其创办的一系列民族工业企业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故选D;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李大钊参与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康有为参与领导了维新变法,故ABC均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8.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洋务运动的推动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答案】C 【解析】1914~1920年正值一战和战后初期,帝国主义忙于一战和战后处置战败国,所以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才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故选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90年代,故排除AB;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是导致国内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但不是导致出口增加的原因,故排除D。

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专题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9.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生活观念俭朴 B. 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 中国不需要汽车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答案】D 【解析】由“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可知,这是封建制度下的观念问题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故选D;
AC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B不是材料表达的主要问题,故排除。

10.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 解放战争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所以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基本确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故选D;
AB意味着我国迎来新民主主义社会,C只意味着我国确立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说明了建国后民族资本家愿意接受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的特征不符。

考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改造 12. 下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真理标准大讨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刻舟称瓜反映了浮夸风,这是大跃进期间的漫画。故选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排除B;
“文化大革命’运动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国家严重损失的内乱,排除C;
真理标准大讨论是要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排除D。

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大跃进运动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A. 安徽、四川 B. 安徽、贵州 C. 四川、云南 D. 四川、湖南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安徽、四川,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特点,对外开放首先开始于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开辟经济开放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对外开放首先开始于设立经济特区。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A。其它三项明显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 15.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B项所述是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而C项所述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以前坚持的政策。D项是建国初期形成的经济模式,联系史实,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为A。

考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政策的理解和掌握,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16. 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 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 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 C. 报童手持报纸叫卖 D. 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