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例子

  化学是未来中心科学,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培养,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育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讨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的创新教育。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火花。
  其次,在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老师们应该恰当质疑。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探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质疑时,常以“原理型”为主。学生掌握某种化学原理后,教师提出有发展性应用型的质疑,进一步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讲授实验室制CO2气体的方法时,讲述了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可向学生质疑:(1)稀盐酸能否换成浓盐酸?(2)稀盐酸能否换成稀H2SO4而与石灰石反应?(3)石灰石能否换成Na2CO3、MgCO3等,通过这样质疑和解疑,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即从惯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怎样培养创新能力呢?这里谈谈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是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想象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颜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浅蓝色;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样处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时,要加强科学实验的教学,实验时,同学们要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方面,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时,要求学生弄清实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静到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要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等方面的指导。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平时实施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
  例如,在进行“CO2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本节的装置图示,再让学生思考:(1)用制H2装置是否能收集纯净的CO2?(2)换用哪些仪器和试剂可收集到较多的纯净干燥的CO2?(3)如何验证是CO2?不一会儿,有的学生提出 “排空气法收集CO2容易混空气”。有的说:“难以确定是否收集满”等等。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要求上台进行演示。第一次实验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有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在学生今后学习氢气制法时,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又如我们在演示S在O2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时,由于生成的SO2具有刺激性气味而影响课堂气氛。我们趁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这一缺陷?学生积极思维,设计改进了多种可行的实验方案。
  而设计性实验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很大帮助,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组织科技小组测定土壤的PH等课外实验,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培养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人才的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阳.化学中的创新教育 .化学教育.2000(6).
  [2] 杨文.浅谈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学化学.1998(3).
  [3]梁永平.普通高中化学教育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