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例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的进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网络文化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网络文化环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了挑战,尤其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或者处于不成熟阶段,加上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可塑性强、鉴别力不足、自制力弱等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足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利用网络,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才能适应网络文化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一、网络文化及其特点
  
  (一)网络文化的定义
  网络文化是由于网络的产生而伴随产生的一种文化。中国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沈杰先生将其定义为“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世界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总和。”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生事物和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于网络文化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即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和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是指对象化了的人类劳动,是能为人类的信息交流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的物质环境。”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资源系统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质层面网络文化的主要内容。而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是个体和群体的网络意识、情感和素养的集中体现”。其中某些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外化为网络的基本原则、网络道德规范与网络法规等基本法规与制度,而另一部分则内化为网络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心理结构。
  (二)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介质决定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化的特点。
  首先,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网络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参与信息传播的可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直接获得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共享软件、流行音乐以及经典电影拷贝等,可以在网上交流、讨论、发布信息,还可以建立个人网站、主页,使得个人自由发表意见、观点成为可能。全球信息相通,一个信息上网,可以传遍全球。然而,网上传播信息渠道广泛,信息管理比起传统媒体来说要困难得多。
  其次,网络文化是一种高时效的文化。网络文化借助了高科技手段,限制少,更新速度快。网络既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又能够高速地传播信息。计算机网络提供给用户丰富多彩的服务,诸如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服务、WWW、电子布告系统等等,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或接受信息,把整个世界联系到了一起,地球变小了,加快了生活节奏,实现了通信的瞬时性。
  再次,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在网上人们能以任何一个名字、任何一种性别进入网上社区,发表评论,身份是虚拟的。在网络中,人们凭借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信息符号交流沟通,形成虚拟的人际关系,网络世界中形成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上网成员的总体,并由此构成虚拟群体,如“网上商店”、“网上学校”、“网上医院”、“网上社区”等等。在网络上开展的一些活动也是虚拟的,与现实生活有着严格的区别,它只能为网上社区成员所知,无法转换成现实生产力。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也有它自身的优势,虚拟的网络环境也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远程教育和虚拟图书馆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培训及资料查询方式,受到各界人士尤其是教育界和科学界的欢迎。它不仅教学资料翔实,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新颖,而且能够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最后,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的传播信息媒体中,受众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受众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受众者和传播者不可分割。网民可以主动获取信息,也可以及时地将信息予以反馈,相互交流经验、感情,相互沟通、讨论。信息的单向传播已被双向交流所代替,一改传统的由老师灌输这种单向传授方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现在OICQ和MSN、BBS的发展和完善更好地体现了网络文化交互性的特点。
  
  二、网络文化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
  
  (一)进行主题网站建设,实现理论教育和榜样教育上网
  目前在国内整个网络系统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少,严重制约了我国网上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影响的深刻性,积极关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对网上出现的问题由被动防范转向主动出击、正面引导。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上网”,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为公众与政府打交道提供方便,同时也接受公众的民主监督,提高公众的参政议政意识。学校自己建的校园网也应该改变这一状况,应组织专门力量,制作一批思想性强、知识性广、趣味性好、适应性强的主题教育网站、网页和多媒体德育软件,对未成年人进行网上人文教育,传播文化素质教育信息,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文化活动,使未成年人各取所需,从而达到文化熏陶的目的,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加快网站内容的更新,及时传播一些好的信息资源和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加强网站建设还要依靠技术手段,对校园网的BBS等版面做到了解、知情、监控,及时有效地对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对某些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点及时予以纠正,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
  少先队、共青团应挺进网络,在网上建设正式组织,建设未成年人喜爱的网站,如青少年在线、中国青少年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加入正式组织。由于校园网和青少年网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构建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宣传思想工作网站系统,使其形成以中央网络系统为枢纽,以各级各地网站、网点为支撑的宣传思想工作网络群。这个网络群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信息库,传播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新的思想文化产品,使未成年人能够接受到生动形象、有效可行的思想道德教育。
  主题网站开理论学习之先河,在主题网站中设立领袖著作、《党章》、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教职工理论学习、学生理论学习、思想理论战线、时代论坛、时代聚焦、时事纵横等栏目,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上网。一个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除了理论灌输外,还要针对未成年人具有远大理想、倾慕英雄模范的特点,将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及时上网,树立一批适合未成年人学习、仿效的榜样,弘扬先进,宣传动人的故事,吸引未成年人的眼球,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的舆论和言行,使榜样良好的思想道德感化他们,促进他们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总之,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二)构建思想政治课网络化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课形象化
  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课本与网上信息、数据库、光盘等结合为学习资源,以互联网学习平台下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民主氛围为学习环境。
  首先,开发建设学习资源。我们应利用网络的优势,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形象的文字、声音、图像来吸引未成年人。把课堂搬上网络,在网上开展“两课”教育和“两课”理论热线,利用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生活化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活泼,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使之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最佳程度的结合,主动应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其次,组织引导教学过程。针对网上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把学生引到健康、正确的轨道上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网上给予点拨,注重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再次,重新调整评价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样化的,涉及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的评价。学生进行网上答题,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网上调查,能够了解学生的价值判断。网上讨论,便于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
  (三)利用专家在线答疑等栏目服务未成年人,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
  1997年9月1日,哈尔滨心理健康指导学校以“曲伟杰心理学校”的名义上网,以网上学校的形式为广大网友服务。据称,这是国内第一所上网的心理学校,开了国内心理咨询业和网络业的先河。
  利用校园网络心理咨询室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育、“成功教育”,使他们能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自然会减少未成年学生对虚拟世界的迷恋。同时,通过“知心热线”、“心理信箱”、“快乐小屋”等途径向专家寻求解答,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咨询的效果。此外,向未成年人和家长推荐好的优秀心理咨询网站。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相结合,也是心理咨询的生命力所在。
  开设未成年人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就业指导、勤工助学等服务性板块,满足未成年学生的需要。通过健康轻松的娱乐,吸引未成年人对正面教育的兴趣,使未成年人在服务、娱乐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杰.透视网络文化[J].半月谈,2002(12).
  [2]刘梦莲.网络文化与网络时代教师素养探索[OR]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资源网.
  [2]陈志.网络化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4).
  [4]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付 娇(1984.5― )女,湖北随州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习和研究方向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