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怎样提高上课效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再次要巧妙运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使课堂活起来。另外还要创设一些情境,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让他们想学、乐学、学会、会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80-02
  在小学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日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地讲,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地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其次,教师要准确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好与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面带笑容真诚面对每一个学生,会给他们一种亲切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巧妙运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使课堂活起来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充实、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吨”,了解“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1头犀牛重1吨、1条蓝鲸体重能超过150吨、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是50吨,一艘轮船能装6000多吨货物,一辆坦克的质量超过了30吨”等等。由于这些实物不可能真实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对“吨”形成表象的认识。通过媒体课件的展示,教学内容更丰富了,更形象直观了,课堂也更富有情趣了,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也才能使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二年级“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认识角,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辨一辨”、“画一画”、“找一找”、“制一制”等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感知、理解新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北京申奥成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被铭记于心。
  情境的创设还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吨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体验1吨的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环节:“找两名同学,让其中一名同学把一袋25千克的大米从教室的一段背到另一端,来回往返,直到背不动为止,另一名同学为他数一数背了多少回。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看这个同学的表情、动作等有什么变化。”要求一出来,同学们擦拳磨掌,跃跃欲试,一下子来了兴趣。通过欢乐的游戏,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1吨比1千克重得多。这一游戏情境的创设,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牢牢地吸引过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观察,更深刻地认识了“吨”这个质量单位,帮助学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合理运用学具,把知识化难为易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用操作、实验等方法进行形象思维。教学中利用学具操作,正是这个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体现。比如:三年级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的情况,如:52÷4,学生对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再继续除难以理解。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摆小棒的方法,很自然地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我先让学生摆出52根(5捆和2根)小棒,然后提出“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学生很快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摆出1捆(1捆是1个10,因此在十位商1)。此时教师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剩下的1捆零2根小棒怎样平均分成4份”,由于小棒就摆在学生们面前,因此他们一下子就说出“把1捆小棒拆开分”的方法。这样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的1捆继续分,使学生感知到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从有形的具体思考逐步过渡到数的抽象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了算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课改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大胆地实践,不断总结,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