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诗撷珍2.4蜀道难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蜀道难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 袅娜niǎo 枭雄xiāo 飞湍duān B.塞外si 阻塞sāi 塞车sāi 崔嵬wi C.栈桥jin 蜜饯jin 信笺jiān 卑贱jin D.参宿shēn 参差cēn 峥嵘zhēnɡ 险壑h 解析 A.“湍”应读“tuān”;
B.“阻塞”的“塞”应读“s”;
C.“栈”应读“zhn”。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绝壁 完璧归赵 攀援 地崩山摧 B.峥嵘 扪心自问 崔嵬 巍然屹立 C.峰峦 重峦迭嶂 喧哗 喧宾夺主 D.豺狼 匪夷所思 茫然 义愤填膺 解析 “迭”应为“叠”。

答案 C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 “然后”是“这样以后”的意思,与今义有别。

答案 A 4.对下列诗句的大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盘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弯,蜿蜒小路绕着山崖转。

B.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木上号叫,雄鸟前飞雌鸟跟随在林间盘旋。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听见子规鸟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对着空旷的深山发愁。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官城这儿虽然说是快乐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安全。

解析 “愁空山”是指子规鸟的悲啼之声回荡在空山之中。

答案 C 5.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也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解析 D项,“乐府格律较严”错,乐府诗格律宽松,且本项强加因果关系。

答案 D 6.名句默写。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畏途巉岩不可攀。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所守或匪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避长蛇。

答案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问君西游何时还 3崖转石万壑雷 4剑阁峥嵘而崔嵬 5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蜀道难,完成7~10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两句诗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面对这样的高山险阻,就是举翅千里的黄鹤也飞不过去,敏捷的猿猴也要为翻山越岭而发愁,那么,没有翅膀、不善攀援的人,又如何能翻越蜀道因而,这一句便衬托出“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 衬托。从侧面烘托山势高危,蜀道难行。山高得连黄鹤都飞不过去,猿猱也愁于攀援,人自然难行。

8.“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是如何把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本题,要从“景”与“情”两方面的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首先,诗人驰骋想象,以忧切低回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其次,诗人借景抒情,借“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渲染了羁旅之愁、蜀道之忧。

答案 “悲鸟”“古木”是写景,“子规”“夜月”也是写景。但是“号”“啼”写出了情,作者巧妙地把景与情融合在一起。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愁空山”一句更是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与“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是否重复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人对蜀道难的描写是从“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人事之险恶”三个层次展开的。角度不同而又层层递进,在静与动的表现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侧重。分析本题,可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

答案 不重复。①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而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的震撼心魄的气势;
②前者点面结合,后者全面概括;
③前者写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岭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为“嗟尔远道之人”张本,为第三段写社会环境险恶铺垫过渡。

10.“西游”“西望”表明了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立足点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诗人创作本诗的相关背景,以及说话口吻的变化来分析。“西游”“西望”,题干中已明确告诉我们立足点是在秦,那解答的关键就在于准确把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话语的口吻了。

答案 不矛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模拟蜀人口气,以劝诫友人慎入蜀,意味尤为深长。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3题。

送友人入蜀 □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1.这首诗是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首联“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与蜀道难一诗中相照应的诗句是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根据诗句中的“崎岖不易行”联系课文第一部分“叹高难行”可以找到。

答案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12.请指出“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两句诗的“诗眼”各是什么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眼和意境。“诗眼”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这两句中的动词“起”“生”富有画面的动感。意境题一般先串解诗句,然后用两个或更多的形容词来概括意境的特点。

答案 “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是诗眼。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升起翻腾。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异,境界奇美。

13.诗人送朋友入蜀,写蜀道之险,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还要写“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二句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这两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作用。“芳树”“春流”等词语描绘了蜀地春天的美景。这对即将入蜀的朋友是一种安慰。根据它所在的位置,不难得出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答案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前句写山上蜀道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一幅瑰丽的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