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到底是好是坏【宋江为何不好好上班】

  郓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宋江仗义疏财,热心公益,见义勇为,闻名山东、河北,被群众誉为“及时雨”,如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在家是个大孝子,被誉为“孝义黑三郎”,好比“精神文明标兵”。这样一个好人,他为什么不安心本职工作,走黑白两道,由顺民变成贼寇呢?
  广纳贤能,量才使用,野无遗贤,是历代王朝的人事政策。《水浒传》第十八回中说,宋主任年近三十,“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由此可见,宋主任年富力强,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有理想,有抱负,行政能力比西汉开国名相萧何强,非权力影响力与孟尝君那样的“副省级”领导干部不相上下。一个旷世奇才,才做得个小小科级干部,英雄无用武之地,科级公务员宋江难免心生不平,漠视岗位,藐视级别,将县衙公务淡然视之。庙堂不养爷,爷向江湖行。宋江仕途无望,心灰意冷,便逐渐疏离官府,下海从事“第二职业”,在体制外实现自身价值。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宋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好人好事出了名。路过本县的贤达、学子、客商、游侠慕名而来,他不分职务高低,不论出身贵贱,一视同仁,在自家热情接待,悉心照应,耐心陪同,毫不怠慢;客人走时还要资助些路费。亲友、同事、熟人借钱,他从不推辞。因此,他的好名声随着客人的足迹传遍全国各地。他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为群众排忧解难,做了大量救命救灾的善事。他给贫困户捐赠棺材、医药、食品,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被山东、河北两省群众誉为“及时雨”。有一词人专门为宋江写了一首《临江仙》颂歌,热情讴歌宋江的好人好事。如果活在当代,宋江可能获得“××式的好青年”、“新长征突击手”、“五讲四美先进个人”、“精神文明标兵”、“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扶贫帮困模范”等光荣称号,政府一定会作出“向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宋江学习的决定”,并掀起一个又一个向宋江学习的新高潮。宋江生不逢时,好人好事闻名于世,但宋王朝视而不见,宋江能不心寒意冷吗?
  宋江是个识时务的俊杰,他的人生选择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宣和年间,王安石等变法派遭贬,林冲等杰出人物遭受不白之冤,蔡京、高俅等贪官奸贼当道,中层有梁中书之辈鱼肉百姓,基层社会日趋黑社会化,有些好人都在开始变“坏”。东溪村村长兼治保主任晁盖、教书育人的吴用、传经布道的公孙胜、老实渔民阮氏兄弟等拉帮结伙,由维护地方治安教化的人演变为拦路抢劫团伙;刑警队长雷横、朱仝之流充当黑社会保护伞,黑白通吃。相反,像杨志那样品德高尚、奉公守法的基层干部却穷困潦倒,甚至办公事竟然还要行贿。宋江痛恨奸佞,所以,他认为挨奸贼高俅整的都是好人,与贪官蔡京作对的也是好人,因此,他帮助那些朝廷查处的“罪犯”丝毫没有罪恶感。
  人之初,性本善。犯罪心理学认为,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罪犯,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必然有客观原因。宋江的案例说明,北宋宣和年间,吏治败坏,优秀基层干部无法脱颖而出。一心想出人头地,渴望封妻荫子的宋江走正路无望,便改正归邪,走杀人放火受招安的野路子。宋江等人的故事也说明,野有遗贤,国之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