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学术的翅膀|三角插初学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承担了“百千万工程”的四个子项目:“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项目、“高中理科类名教师”培养项目、“中学名校长”培养项目和“教育家”培养项目。为此,华南师范大学全力调动教师教育资源,钻研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以期在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开辟新路。
  一、双重培养模式,引领研训一体化
  华南师范大学搭建了供培养对象进行常态化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根据培养对象从优秀到卓越的成长路径及其胜任力特征确定不同的课程模块和单元内容,并采用“平台+模块”和“导师+教练”的双重培养模式。“百千万工程”的成功不仅在于培养了多少“名教师”“名校长”和“教育家”,更在于通过“百千万工程”的相关学术研究,积累丰硕的研究成果,真正实现研训一体化。就这样,“百千万工程”插上了学术的翅膀,作出了学术内涵。
  二、科学的整体设计,确保培养效果
  华南师范大学对培养对象实行综合性、系统性培养的宏观、顶层设计,保障项目实施的高端性、科学性与学术性,开创“学术化与学科化”的培养之路。具体而言,华南师范大学把“系统工程”转化为“模块化课程”,把“模块化课程”转化为“专题化讲座”,把“专题讲座”变为“体验性活动”。此外,华南师范大学通过合理的“培养模块”和“关键环节”的安排,将集中脱产研修阶段、岗位行动研究阶段、异地考察交流阶段、示范引领带学阶段、课题合作研究阶段和品牌打造阶段有机结合,使各阶段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合力,提高培养实效。
  三、宏观理论讲授,融合实际操作
  华南师范大学派出了令人期待的“豪华教学团队”,例如国内、国际的著名专家,省内、省外的著名专家,教育行业、非教育行业的著名专家,高校的著名专家,在职、退休的“名教师”“名校长”等,其所授课程均以实际案例为导引,并在上课前了解培养对象的困惑及需求,注重理论提升与实践创新的密切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力争将宏观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坚持“导师+教练”的双导师模式,以促进培养对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领导力,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四、多重理论辅助,研修生成互动
  华南师范大学的每个研修模块都设计了带有生成性特点的参与、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以激励培养对象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生成性研修过程的合作者。具体而言,华南师范大学根据每个阶段的研修主题,有针对性地采用专题讲座、论坛与交流、文化考察和工作坊等培养形式,以使研修者参与研修过程,保障研修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激发培养对象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式地沟通与交流,以引领培养对象解决问题、解除困惑,最终促进思想的提炼与传播。
  五、自主、合作与探究,贯穿培养始终
  “百千万工程”的教学形式呈现“多环节、多场景、创新性”的特点。“多环节”,即表现在融合理论养成与实践指导、集中学习与职场跟踪指导、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及国内研修与境外提升的全方位与立体式学习环节。“多场景”,即表现在学习情景的转换上:既有在华南师范大学的理论学习,又有培养对象之间的学校互访诊断和导师的职场指导;既有省外的学校考察和影子实践,又有国外的学校考察和影子实践,还有本地的学校考察和影子实践。“创新性”,即强调一些生成性的课程设计。例如,“对话访谈”课和“教育家论坛”等。诚然,“自主、合作与探究”始终是培养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词。具体而言,“百千万工程”在课程设计、选修课程、隐性课程、班主任专业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所有研修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式的分组教学,既强调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又以组内互助的形式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还以交互影响的形式增强和放大个人学习的效果,最终保障学习的可持续性。
  六、“百千万工程”重内涵,体现精细与专业
  “百千万工程”通过“精细化”与“专业化”的形式突出内涵。“精细化”体现在全程跟踪、及时反馈和精益求精的过程管理中。“专业化”体现在“班主任专业化”和“服务专业化”等方面。例如“班主任专业化”,即班主任的职责不仅在于日常管理,更在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共同体和引领培养对象的专业发展。“班主任的专业化”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了解并掌握培养的基本工作程序和工作细节;二是了解并掌握引领培养的策略和技巧;三是了解并掌握建立班级共同体的基本要素和策略。又如“服务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以培养对象为本、分工合作和小组服务专业化等方面,以提高培养对象的学习效率,最终进行专业分工、通力合作的专业化服务。插上学术“翅膀”的“百千万工程”主题突出,衔接适宜且侧重不同,并通过教育科研工作坊和学科专业工作坊等形式层层推进,不仅使培养对象感受到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强,更增强培养对象的科研意识,使其逐渐理清思路。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