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害防治 大通县蚕豆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 阐述了大通县蚕豆主要病害蚕豆锈病、蚕豆枯萎病和蚕豆根腐病的危害症状、发病条件、发生规律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蚕豆主要病害;危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435.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54-01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属省会西宁市辖县,耕地面积4.62万hm2。大通县海拔2 280~4 622 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农作物以小麦、油菜、马铃薯、蚕豆为主,全县播种面积45 487.41 hm2,蚕豆播种面积为1 642.69 hm2。其中景阳镇、新庄镇、塔尔镇是大通县蚕豆主产区。
  1 蚕豆锈病
  1.1 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和茎。初期仅在叶两面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斑点扩大并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发病严重的整个叶片或茎都被夏孢子堆布满,后期夏孢子堆逐渐形成深褐色不规则形或椭圆形冬孢子堆,其表皮破裂后向左右两面卷曲,散发出黑色的粉末即冬孢子。
  1.2 发病条件
  锈菌喜温暖潮湿,气温14~24 ℃均适于孢子发芽和侵染,气温20~25 ℃易流行,因此多数都在3—4月发病,尤其是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可避病。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从土质和地势看,土壤黏重、通透性差、低洼积水发病重。
  1.3 传播途径
  北方以冬孢子附着在蚕豆病残株上越冬。萌发时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传播到寄主叶面,后在病部产生性子器、性孢子、锈子腔及锈孢子,然后形成夏孢子堆产出夏孢子,借气流传播形成再侵染,秋季形成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锈病的发生与品种、播种期、温湿度等有关。
  1.4 发生规律
  翌年越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在寄主组织内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适宜,阴雨天湿度大的情况下,有利于发病。
  1.5 防治方法
  选用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生前收获或接近成熟时收获。适时早播,生育后期避过锈病盛发期。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及时整枝[1]。发病初期用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进行喷雾,隔10 d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2]。
  2 蚕豆枯萎病
  2.1 危害症状
  病株茎基部有黑褐色病斑,潮湿时常产生粉红色霉层。茎基部病斑逐渐向上发展,最后整个植株枯死。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叶常扭折、弯曲,干枯脱落。叶初呈淡绿色,逐渐变为浅黄色,叶缘尤其是叶尖部分常变黑焦枯。病株根系弱小,极易拔出。根系受害,侧根和主根上均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条纹,可导致主根变黑,皮层腐烂,须根全部坏死并消失。
  2.2 发病条件
  土壤湿度、温度和酸碱度对此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发病率较高,土壤越干燥,病势发展越迅速,有的病株在结荚前就已枯死。土壤湿度高、土质肥沃,病株将产生大量自生根,可延迟病势发展,有时病株仅有部分枯萎而其他部分仍能开花结实。土壤温度在l5 ℃时,病株开始显症,土壤温度升高,病害发展快,当达到25 ℃左右时,病株常迅速枯死。土壤温度高于32 ℃时,病害发展减缓。病害在瘠瘦的土壤内比在肥沃的土壤内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酸性土壤比碱性土壤易发病。
  2.3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病原在植株生长期间主要以分生孢子通过流水、农具等传播,从伤口侵入植株须根,再扩展到主根。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发病重。缺肥及酸性土壤发病重。田间以结荚期发病较多,现蕾至结荚期为发病盛期。
  2.4 防治方法
  增施钾肥,科学灌水,要求速灌速排;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可用种子重量0.25%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3]。可用草木灰600 kg/hm2+磷酸二氢钾30 kg/hm2,或3%~4%的石灰水,喷洒在豆根附近的土壤上进行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25%丙环唑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l 500~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9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浇灌豆田。发病严重时,7~10 d后再灌1次[4]。
  还可在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施蚕豆根部,用药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蚕豆根腐病
  3.1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根和茎基部,引起全株枯萎。根和茎基部发病,开始表现为水渍状,后发展为黑色腐烂,烂根表面有致密的白色霉层,以后变成黑色颗粒。病茎水分蒸发后,变
  灰白色,表皮破裂如麻丝,内部有时有鼠粪状黑色颗粒。
  3.2 发病根原
  蚕豆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enw.f sp.fabae),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瓶状。大型分生孢子稍弯,纺锤形,具0~6个隔膜,无色。分生孢子卵圆形至圆筒形,单胞。厚垣孢子基部1~2个细胞,无色,圆筒形,单生。
  3.3 发生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在田间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从根毛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田间借浇水及昆虫传播蔓延,引起再侵染。一般在蚕豆花期发病严重。田间积水或苗期浇水过早,病害发生重。多年连作的田块发病较重。
  3.4 防治方法
  一是合理轮作。实行与马铃薯、小麦、油菜等作物3年以上轮作,效果最好。但不宜与豆科牧草轮作[5]。二是加强田间规划和管理。选择高燥、排水好的田块,播种时尽量避开阴雨连绵时间;灌水实行速灌速排,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干旱时及时灌水,多雨时疏沟排水[6]。三是科学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7]。四是药剂拌种或浸种。在播种时,用种子重量0.25%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或敌克松均匀拌种10 h,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种10 min。五是合理密植。确保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8]。六是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剂应在傍晚时拌细土施用,不宜对水喷雾,避免造成伤苗[9]。七是药剂防治。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灌根,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0-12]。
  4 参考文献
  [1] 尚启兵,高运青,徐东旭,等.冀北蚕豆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2(6):122-123.
  [2] 陈新,袁星星,崔晓艳,等.蚕豆病害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8):108-112,123.
  [3] 李翠英.蚕豆几种主要病害的发生与药剂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09(12):45.
  [4] 刘志平,章朝尧.莲都区蚕豆主要病害及防治[J].丽水农业科技,2007(3):28-29.
  [5] 李春.云南蚕豆主要病害的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6(2):21.
  [6] 马建列,白海燕.西昌市蚕豆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J].杂粮作物,2002,22(4):237-238.
  [7] 张晓兰,杨玉珠,杨卫国,等.保山透心绿蚕豆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88,91.
  [8] 郭志礼.六盘山地区蚕豆丰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12(3):74-75.
  [9] 刘绍莲.蚕豆根腐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2(6):55.
  [10] 马占川.春蚕豆根腐病防治农药筛选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9):29.
  [11] 高志明.蚕豆主要病害的防治[J].致富天地,2004(12):35.
  [12] 李翠英.蚕豆几种主要病害的发生与药剂防治[J].农村百事通,2009(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