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个人事迹]

在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广阔的舞台上,有一位从事新闻采编工作长达21年的新闻工作者,他的名字叫xxx。多少年来,他始终恪守一名新闻人永远不变的准则——一个正直的人,一支负责的笔,一颗善良的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活实践向人们诠释了一名新闻工作者淡泊名利,默默奉献,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操和不懈追求。

“新闻事业是高尚的的事业,只要务实、肯干、敢想、敢言、敢创新,就能干出好成绩。”——这是xxx用激情和奉献沉淀出来的一种新闻精神,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象他这种精神的人,才构成了我县广电事业发展壮大中始终不变的风骨。

xxx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何致正毕业于平凉市柳湖师范学校,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民国时期曾任正宁县参议员,有“正宁县十大才子”的美誉。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xxx从小就非常丰富喜欢文学和书法。上学期间,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订阅《甘肃文艺》、《中学生》、《萌芽》、《少年文艺》等杂志。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同时,他将书中的精华不失时机的记载下来,养成了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数十年来从不间断,迄今已积累读书笔记30多本,逾80多万字。笔记上记载的内容时间跨度达50多年,堪称“史诗”。丰富的知识积累为他日后从事新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少年时期,他的文学才华就崭露头角,他写的《家乡的洋槐花》、《漫话紫花苜蓿》等文章分别在《垦原》、《沃野》等市、县刊物上发表。在广电局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以后,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忘我工作,积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下乡镇、进工厂、入农户,跑遍了全县的沟沟峁卯,采写了许多反映我县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宣传了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他采写的新闻稿件,思想性强,结构严谨,通过鲜活生动的新闻事实、丰富典型的视屏形象,使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真正起到了引领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作用,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1991年是建党70周年,为了配合建党纪念活动,他冒着盛夏酷暑,骑自行车翻山越岭到偏远山区月明乡采访当地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写成了系列报道《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无悔的青春》、《大山深出的奉献》的等新闻专题,播出后反响强烈。1994年,部队野营拉练途径正宁,县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为了宣传好这次活动,xxx主动请缨,担任了“欢迎词”的写作和报道采访任务,并在第一时间出色的完成了欢迎部队野营拉练的采访报道任务。1999年,县广电局总编岗位上只有两个人,在另一名同志因病请长假住院治疗的情况下,他一个人坚持完成了记者派遣、摄像机充电、稿件的修改以及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审改等工作。尽管工作很苦很累,但他却无怨无悔。2001年建党节期间,县广电局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期间,播放了他撰写的向党80岁生日献礼的电视专题片《子午岭下党旗红》,受到参加活动的时任县委书记蒋占全的高度评价。由于他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2001年,他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题作了大会发言,讲了他从事新闻事业的心得体会,人们听后,无不为他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2003年,正值全国非典时期,县委宣传部每天对播出的稿件要严格审查,xxx仍然是一个人担任总编,独立完成了审稿工作,宣传报道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在担任编辑记者期间,全国旱作农业现场会、子午岭林业建设工作会、陕甘两省泾河流域县区政协联谊会以及县上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大型重要活动,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多年来,他累计写稿2300余篇,写各类广播、电视专题片20多部。其中《用希望托起明天的太阳》、《强民富镇展宏图》、《田园风光正明媚》等专题片,摄像、撰稿都由他一个人完成。在编辑工作岗位上,他认真对待每一位记者和通讯员的来稿,耐心的予以指导和修改,许多经过他指点的记者和通讯员都无不感慨的说“老何真是咱的恩师啊!”。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扎实的写作功底,使他连续30多次在省、市、县新闻比赛中获项,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先进个人”。

他创作的散文、诗词、楹联语言简练、寓意深刻、细小中蕴涵着博大、凝练中深藏着哲理。他以“睡在人静后,起在鸟鸣先”的苦读精神,成就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他在第四个记者节庆祝会上所写的散文《记者——崇高的职业》曾受到与会的时任县委书记董建镇、县委副书记辛少波的一致称赞。他创作的诗歌《喜迎香港回归》、《人民战争定天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分别入选大型文学丛书《从胜利走向胜利——诗歌艺术中的伟大祖国》和《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芦沟炮火惊地天,血雨腥风重重关。我党发起持久战,人民奋力保家园。飞机大炮若闲看,小米步枪敌胆寒。天罗地网剿日寇,壮士八年歌凯旋。”词里行间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爱国情怀。2007年,他为2008年奥运会撰写的《奥运寄语》也被收入《时代强音——为中国加油》一书。他的诗充满激情,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他的文章及个人事略先后入编《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家名人录》、《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等30多部典籍。他个人也被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老年文化研究会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并荣获“中华国粹艺术家”、“中国文艺成就艺术家”等多项殊荣。

工作之余,他勤奋好学,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舍不得放下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他的书法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精华,在广泛学习研究各家书体的基础上,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创作素材,做到师古与创新并举。他的书法以楷书、行书和行草见长,笔法流畅凝重,遒劲郁勃。或柔韧,或纤美,或粗犷,都有一种气韵流畅、天成自然的笔墨风格,赢得了同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他的书法作品分别被收入《世界华人艺术名家精品博览》、《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名家书画作品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翰墨精品集》、《一代伟人艺术珍藏大典》,并荣获“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诗词书法创作二等奖”、“全国百杰特色书法家”、“中国当代书法艺术杰出成就奖”、“书画精品奖”、“华夏精英金奖”、“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中国名家书画院举办的“荣归十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名家书画邀请赛中,他的四尺宣书法《巨龙腾飞》在评选中一举夺奎,荣获一等奖。

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厚道善良,为人正直,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更是他一生的写照。1992年,当他从报纸上得知黄帝陵工程扩建的消息后,尽管家境贫寒,月工资仅有120多元,但他毫不犹豫地捐款50元,并寄去了支持黄帝陵工程的信件。他的事迹在陕西省黄陵县电视台作为典型连续报道了四天。在家乡小学的改建、南方灾区的救助以及贫困学生的帮扶活动中,都有他伸出的热情双手。1992年,一群小学生在原毛纺厂背边的沿深崖的弧形道路上比赛自行车,一个小孩不幸掉入一丈多深的土坑,正在路边散步的xxx发现后,立即组织村民抢救,将小孩及时送到医院,直到孩子一切安全了方才离开。1998年秋季的一个黄昏,他在上班时发现一个人躺在路上,走近看时,只见对方血肉模糊,已死去多时,而肇事者已不知去向。善心的驱使,使他很快报了警,并及时联系本单位的同志帮忙找到了死者的家人,帮助料理了后事。多年来他以自己的厚道、善举,塑造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影响教化别人,必先自己言清身正的形象。

xxx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工作热情和勤奋不懈、自强不息的生活实践,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正宁县广电局工作期间,他勤勉敬业,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全部心血无私的倾注在广电新闻事业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如今,年已花甲的他仍然笔耕不辍,勤奋有加。回顾他走过的道路,人们看到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新闻人对生命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看到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