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准备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 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 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探究点三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探究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 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
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归纳总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拓展教学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规律总结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三、板书设计 第1节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反思 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要求人人放开包袱畅所欲言,教师在各组间巡视点拨,看到同学们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去说明上面问题,课堂气氛活跃的情况下,教师给每组发下一张表格,让各自归纳这节内容的知识要点。全班通过汇报、总结、教师作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的不完整性,鼓励小组内争论“怎样描述这话才具有准确性”。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为什么“飞机怕鸟”让学生接个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解决,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学生积极讨论,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一节课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