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设计中色彩配置对儿童成长的教育意义|家庭成长环境怎么写

  摘要:“三十而立”是青年人成家立世的年龄,同时也是人生中最苦最累的时期,年轻父母在生活节奏加速的背景下,对儿童的教育难免产生缺失。从传统观点看,年轻父母和长辈们对小孩子的教育停留在个人主观说教上而忽略了客观生活环境的作用。儿童是祖国明天的花朵,儿童的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在现代,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环境设计中色彩的配置对儿童的成长有重大的影响。合理的环境色彩的配置对儿童性格塑造、智力开发、审美能力等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家庭环境;色彩配置;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13-02
  一、家庭环境设计的现状
  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房价畸高,使得许多年轻的父母被房子套牢。大部分收入和储蓄都用在了供房上,在室内的环境设计则更加注重实惠,追求物美价廉。家庭环境设计的质量令人担忧,室内空气质量得不到保证,空间布局由于面积的紧凑而略显缺乏层次感。青年父母在心理上的缺乏成熟,追求个性化的家庭环境设计,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色彩也被个性化,更多的是符合年轻父母的偏好,对儿童的家庭环境色彩需求考虑较少。在青年人三十岁左右时,成为父母,三十岁出头正是人生中最苦最累的时期,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涌上心头,对合理的科学的家庭环境色彩配置产生了盲点,而无暇顾及,难免会忽视色彩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二、儿童成长现状
  在我国多年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背景下,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外加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成为主流的家庭组成方式。这样一来,独生子女显得格外的受宠,尤其是在长辈们的眼里,孩子是他们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拍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而忽视了客观家庭环境。孩子们在衣食无忧的天地里生活,在家庭里称王称霸,年轻的父母及长辈们更加注重言语的教化和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培养孩子,而不注重家庭客观环境的设计规划(尤其是色彩的配置),不注重用客观环境色彩去激发儿童的潜能和兴趣的培养。
  三、色彩与人的心理概述
  色彩作为一门艺术、一种语言,不仅装点着我们绚丽的生活,而且在生活中也充当着美丽的使者围绕着整个人类世界。在观察物体时,人的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是最快的,而且在视觉元素中色彩又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元素之一。色彩对人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心理和情绪上,它还是一种有效的外界刺激。这种刺激通过给人们带来的感受,而使人们产生不同的精神作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色彩通过刺激视觉使人产生心理作用,相比于其他刺激(如特定物体的形状、味道等)色彩更能有效地表达感情。例如,蓝天碧水、金黄的麦田、夕阳西下等都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感受。在通常意义下,颜色和人的性格存在着某种关系,例如红色表示快乐、热情,它使人情绪热烈、爆满,激发爱的情感。黄色表示快乐、明亮,使人兴高采烈,充满喜悦之情。绿色表示和平,使人的心里有安定、恬静、温和之感。蓝色给人以安静、凉爽、舒适之感,使人心胸开朗。灰色使人感到郁闷、空虚。黑色使人感到庄严、沮丧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纯洁、轻快之感。总之,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情绪以不同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四、家庭环境色彩配置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孩子在呱呱坠地之后,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是新的。家庭环境正是幼儿面对的一个小世界,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的启蒙阶段,他们对一切新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儿童最初是通过颜色、形状、声音等感官刺激直接地感知世界,他们没有更多的颜色概念,也不能区分各种各样的色彩,只是单纯喜欢鲜艳、艳丽纯度较高的色彩。然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前庭功能不断完善,其大脑皮层通过外在的感官系统,来综合摄取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形成“感觉”。这种感觉使得他们对颜色的区分更加明确化,对颜色的兴趣也在渐渐地发生变化,开始有了自己喜欢和厌恶的颜色。
  1.从色彩偏好中了解儿童性格。孩子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但不同的孩子对于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不能说因为某种颜色而完全地说明孩子的性格特征以及所体现的现实价值,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孩子色彩感的关注。当孩子们极端地喜欢某种颜色的时候,表露出了他们内心的感受、情绪以及性格,同时也透露出他目前的情绪是忧伤还是快乐。比如很多小女孩都喜欢粉红色,一般情况下,这类女孩子大多充满爱心,有高度的审美观、细致、优雅等特质,但这类女孩儿也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喜欢黄色的孩子一般比较率真、直爽,容易对某事物产生强烈的愿望,甚至产生偏执。对于这类儿童应该满足其愿望,尽量让他去户外接触阳光。喜欢红色的孩子一般比较热情奔放、有活力、感情丰富、坦率、活泼等,大部分儿童都有喜欢红色的本能。喜欢蓝色的孩子大多具有冷静、稳重、智慧的性格,但是也有严重的自私倾向;做事效率高,不拖拖拉拉。喜欢灰色的孩子如这个颜色一样不引人注意,不显山露水,但他们善良,富有同情心,此类儿童属领袖型的孩子。喜欢黑色的孩子比较独立、有主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并有孤独感,而且抗拒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因此,身为父母们,对这类的儿童,必须加以教导与注意。
  2.家庭环境色彩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儿童在成长期间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适时地对他们进行色彩视觉的锻炼是非常有益的,也能同时锻炼他们的视觉力、记忆力等。从有关的研究结果中看,对色彩明暗度较高的儿童有着较强的色彩辨认能力。这个类群的儿童一般有着开放的性格,表现得比较热情开朗,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善于与人打交道;并且具备较强的表达和自制力。为了激发儿童对色彩的兴趣,父母可以在家庭里陪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色彩游戏。比如从家庭实体环境色彩的配置来教孩子认识基本的颜色,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色彩感知觉,渐渐培养出儿童独立搭配自己喜欢的颜色。受到有益环境的熏陶,让儿童在一个自我喜欢的色彩环境中成长。
  色彩对儿童的精神、情绪能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活在色彩缤纷的家庭里,色彩作为有效的外界刺激,能提高儿童的智商和情商。在家庭里,年轻的父母和长辈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不仅能使小孩子快乐生活,而且也能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潜力的开发。同时,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包括看、听、触、摸、嗅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协同活动来感知和感受现象世界,并利用审美直觉来加以表现、表达。因此,家庭环境色彩的配置还有助于培育儿童感知的灵敏度、活跃性,激活儿童对生命特有形式的感受能力,从而强化儿童对事物的感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五、结语
  色彩作为人的一种内在感知本能,家庭环境色彩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属于后天教育的一种。在儿童时期,家庭环境是儿童朝夕相处的地方,室内的色彩配置构成了儿童成长的环境氛围,由于家庭室内色彩具有长期稳定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难为人所察觉,因此适当的、合理的家庭环境色彩配置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审美乃至一生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姚雅雯.3岁-4岁幼儿的色彩认知和色彩偏好[J].早期教育,2012,(1).
  [2]王亦慧,陈平.让孩子画出心中的色彩——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0,(13).
  [3]乐嘉,邹晓峰.因“色”施教:破解学生的性格密码[J].福建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