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追加义的语用标记“问题是”_话语标记语

  一、引言      《中国语文》2008年第5期有李宗江先生的一篇文章《表达负面评价的语用标志“问题是”》,文章根据“问题”的意义和功能把“问题是”分为“问题是1”、“问题是2”和“问题是3”三类。认为“问题是1”所在的语段里,“问题”的概念意义仍然存在,其中的“问题”可以和词典中的某个义项对上号;“问题是2”保留有概念意义,但是比“问题是1”,更加抽象;“问题是3”不表示概念意义,“问题”无法和义项挂钩。该文在“问题是2”和“问题是3”的讨论中提到了“问题是”的负面评价作用,说这些“问题是”的共同点在于表达说话者对所在语段表达事件或结论的负面评价。还给出一个结论:“问题是”后面的语句不能表示希望发生的事情或说话者的肯定性结论。经过认真分析,笔者发现很多正面评价的事件也能出现在“问题是”的后面。
  下面本文试图提出三个新的分类:“问题是1”(转折性追加)、“问题是2”(解释性追加)和“问题是3”(层递性追加),以此阐述“问题是”是追加性语用标志的观点,以及对李先生的结论做一点深化和补充。
  
  二、“问题是”的篇章功能分析
  
  通过对“问题是”所在句子、篇章前后语境的分析,发现由“问题是”引出的后句是对前句的补充,是附着于前句之上的追加成分,不论这种追加成分和前句的具体关系是什么,总体来看它都是起到了引出追加成分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关系:
  
  (一)“问题是1”――转折性追加
  1、“前肯后否式”
  (1)她虽不是如花似玉,到底正当青春。爱美是可贵的素质。万不可对之轻蔑。问题是她越来越不乐意当售票员。公司发了工作服,蓝色,黄纽扣上的图案是方向盘,她嫌难看。料子很次。车队队长说值四十八块钱。她拿到信托商行估过价,人家只给开九块钱。她不按规定穿那工作服售票。她总按自己的心愿打扮自己,坐到那售票台上去。(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
  (2)那当然,自己全不知道的人却知道自己,这就是名气。你们认识我,有什么用?问题是,我不认识你们呀。(钱钟书《围城》)
  以上各例“问题是”的前句在语义上是肯定的,后句是对前句追加不同意见或情况。
  2、“前否后否式”
  (1)我不喜欢白天上课,问题是,我更不喜欢晚上上课。
  这个例子,“问题是”的前句是语义上的否定,后句也是语义上的否定,但是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说话人表达对“问题是”前句相对肯定的语义倾向。
  3、“前肯后肯式”
  (1)努力工作没有错,问题是,大星期天的也该放松一下啊!
  (2)夜深了,十二点多了,该睡了,问题是,我们还很精神。以上各例“问题是”的前句是客观情况,后句则是说活人追加的另一个事实,通过对比看出说话人认为后句的合理性成分大于前句,表达对后句情况的肯定语义倾向。
  4、“前否后肯式”
  (1)我还不想睡觉,问题是,现在已经凌晨两点了。
  (2)我还不想吃午饭,问题是,已经下午两点钟了。
  上面例子“问题是”的前后句都是对情况的描述,通过追加后句的现实客观性,看出说话人对后句的客观认同度高于前句。
  通过以上分析,只要是“问题是”的前后句形成人们认知心理上的对比和反差即可,因为通常意义上来说,人们认为,星期天就应该好好休息而不应该工作,所以星期天工作就在人们的心理认知上形成了反差;而凌晨两点还不想睡觉,是与通常的认知有悖的,也形成了认知差别,所以使用“问题是”顺理成章。以上四种情况的“问题是1” 都可以换成转折连词“但是”,与前后句语义上的肯定或否定无关,只要形成认知差别,有语义上的转折即可,这就是“问题是”的转折性追加作用。
  
  (二)“问题是2”――解释性追加
  1、过去观众是追着看相声,现在是见着相声就转台,不是观众不喜欢相声了,谁也不愿意哭丧着脸过日子,问题是相声不能让人开怀大笑。
  2、不是我不喜欢看电视,问题是现在的电视剧情节太雷同。
  3、我不买这件衣服,问题是款式太不新颖了。
  “问题是”引出了观众现在见着相声就转台的原因,是相声不能让人开怀大笑。后句是对前句现象的分析和解释,用来阐释前句现象出现的原因。在这里“问题是”都可以替换为关联词“因为”,这就是“问题是”的解释性追加作用。
  
   (三)“问题是3”――层递性追加
  1、从开始收费11万多元到后来的40多万元,这家医院明目张胆地乱收费,严重侵犯病人的合法权益,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问题是,医院如此乱收费,不是只此一家,绝无仅有的。
  2、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招商时,摊主们提前三天三夜就来排队,而上一届更邪乎,提前10天就来排队拿号了。问题是,一些号贩子看到有利可图,纷纷干起了倒号的勾当,一个特级摊位原本8000元,结果光号就要卖5000元,且不说其他费用了。
  3、我不仅不喜欢这个包的颜色,问题是,样式也不好看啊。
  “问题是”后句情况是在前句基础上的递进,程度比前句更甚,在这里都可以替换为递进关联词“而且”,这就是“问题是”的层递性追加作用。
  
  三、结语
  
  通过观察更多的语料,发现“问题是”作为语用标记引出的当前话语都是对前一话语的一种追加,从而表达说话人的话语倾向,为话语理解提供方向,以引导听话者识别前后关系和说话者的意图,所以我认为“问题是”是表达追加义的语用标志。
  
  参考文献:
   [1]李宗江.表达负面评价的语用标记“问题是”[J].中国语文,2008(5).
   [2]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孙慧妍.“问题是”的篇章连接作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9).
  
  (作者简介:武汉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