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200米游泳项目赛程体能分配对比分析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一、前言      在游泳比赛中,如何控制好速度以实现合理的体力分配,对游泳比赛成绩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比赛时的游速有3种安排方法:匀速游、减速游和加速游(负分段游)。综观近年来国内外重大赛事,我们不难发现,在游泳众多项目中,长距离比赛项目,如800、1500米几乎所有的优秀运动员都选择了匀速游。即两头(前100与最后100)快,中间速度保持均匀的体力分配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符合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特点。对这一距离的运动员来说,似乎比赛的最佳游速就是指匀速游完比赛全程。
  目前,关于体能分配的研究一般都是对所有距离进行笼统分析。而200米距离(不包含200米混合泳)比赛在游泳比赛中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中长距离比赛项目。但由于此距离阶段能量代谢系统处于乳酸及乳酸与有氧混合供能区域,相较于上述长距离项目其体能分配问题更为复杂。在近年来国内外的重大赛事中,许多优秀游泳选手的不同表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差异。均匀地配速是否也同样是200米游泳比赛项目的最佳选择呢?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中外优秀运动员200米距离比赛成绩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换算比较,就比赛分段速度分配的运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他们赛程体能分配特点与规律,以期为运动员体力分配问题上的困惑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特选取04年雅典奥运会、04年世界杯韩国站游泳比赛与04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全国冬季游泳锦标赛的中外优秀运动员200米距离比赛的成绩。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200米比赛成绩各分段速度特征分析
  表1是世界范围内男子、女子在200米项目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分段成绩。表内大部分成绩取自优秀游泳选手在上届奥运会夺取冠军或创造世界纪录时的体能分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世界顶尖级运动员采用的仍是均匀的体能分配方式,且第四个50米冲刺段速度有所回升。例如在200米爬泳项目上,I.T的前后程差未超过1.9秒,且表现出了他极强的后程加速能力;而在200米仰泳项目上,K.E之所以能够成功改写该项目的世界纪录,部分地归功于她极佳的体能分配安排(前后程差保持在1.24秒内)。
  
  表2是男子200米项目世界与我国优秀运动员平均分段成绩的比较。在速度分配方面,总体上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选手不具有明显差异。都是第一个50米最快,第二、三个50m游速基本相同,但比第一个50米慢1.5-3.5s,最后一个50米与前两个50米速度基本相同,且大部分略快一些。
  但详细比较我国选手与国外选手200米各分段的前后程差,可发现我国选手普遍在第二个分段,也就是第二个50米速度下降明显。从生理上来说,此阶段正是机体由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转化到依靠糖酵解系统供能的过渡阶段。这一发现与本文作者在与国家教练员的访谈中发现的观点有些不同。我国教练员一般认为我国运动员200米分段速度分配的薄弱环节处在第三个50米阶段。建议我国选手应对此阶段的训练有所重视。
  一般来说,蝶泳、蛙泳项目比爬泳、仰泳的分段速度相差较大。从表2中可观察到此现象大部分只出现在第二分段中。而在最后一个分段这两种泳式与爬、仰泳相比也有些许不同,即运动员较少出现加速游现象。但我们在典型分段成绩中却看到基本上拔得头筹的顶尖运动员在此阶段都有少许的加速。说明后程有氧能力加强是蝶、蛙泳项目的发展趋势。
  
  (二)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各分段速度系数特征分析
  定义一个速度系数指标,即
  ES=VS-VA/VA×100%
  式中:VS――200米比赛的平均速度
  VA――分段的平均速度
  ES――速度系数
  速度系数是一个无因次系数,由于使用自身的平均速度作为标准,它仅与运动员自身的游进速度有关,因此,速度系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运动员自身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体能分配。可以用VS50指标和VS100指标分别表示每个50米和每个100米游速,那么,EVS50指标和EVS100指标分别表示每个50米和每个100米的速度系数,ES值的大小表示比自身200米平均游速快多少或慢多少。另外,在200米项目中前后两个100米的时间差和速度变化也是反映战术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EVS100-EVS100_2表示前后半程差的百分比。
  1、世界200米前三名与中国运动员的速度系数特点比较
  通过对中04年雅典奥运会、04年世界杯韩国站游泳比赛与04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全国冬季游泳锦标赛的中外优秀运动员200米距离比赛的决赛1--3名运动员平均成绩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第一、二、三名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的速度系数表,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世界前三名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的赛--程体能分配安排呈现较一致的趋势。在第一个50米速度系数都较大,这说明决赛运动员在开始阶段均借助出发的优势较快地达到自己个人的最大速度,占据先机。在第二个50米速度系数下降较大。最后一个50米速度系数有少许上升但幅度很小。
  详细对比世界前三与中国的体能分配,仍有一定的差别。第一名运动员的前后半程差最大(5.48%),并且在第一个50米速度系数最小(7.23)。但同时,该运动员在第二个50米下降幅度也是最小的(-1.18),第三、四个50米速度系数保持得较好。这说明第一名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耐力,速度控制能力较强。因此,前后半程差并不是越小越好,比赛时,运动员根据对手的情况和自己实力,合理分配体力,把前后半程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中国运动员的前后半程差距中与世界前三几乎没有差异,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第二个50米速度系数出现急速下降。此种现象与我们在优秀运动员成绩各分段速度特征的分析中发现的现象是一致的。
  
  四、结论与建议
  
  在200米项目上匀速游仍是大部分顶尖选手采用的体能分配方式,且呈现前后半程速度越平均,游进成绩越好的趋势。少数个别优秀运动员根据自身特点和实战情况,采用减速游完成比赛,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我国运动员在200米项目中,第二个分段速度下降明显,此阶段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并且研究发现在此距离中运动员所消耗的能量65%是由糖酵解供能系统提供。建议我国教练员对此加以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动员耐乳酸训练比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