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柴米贵 当家方知柴米贵

  某市委党校的一位副校长,“近年来连续三次访问美国”。据他介绍,波士顿市长年初发布市情咨文时向全市告知:“波士顿2009年将面临1.4亿元的经费短缺。”这位副校长认为,“这种市情咨文的口气,实际上把困难和责任一起交给市民了”,如此一来,“市民也就不会遇事只知道埋怨政府了”。而我们这里呢?老百姓由于“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因此才经常议论。在这位副校长看来。只要政府“给市民‘晾家底”’,市民就“容易体谅政府,和政府一起分担责任”了(见《南方周末》2009年8月20日30版)。
  听了副校长的这一番议论,其中有一点笔者十分赞同,那就是中国的老百姓确实“不当家”!比如,我们这位市委党校的副校长,“连续三次访问美国”,花的是谁的钱?花了多少钱?老百姓,尤其是该市的市民,该校的教职员工,他们都知道吗?再说,一个市级党校的领导干部“连续三次访问美国”,有这个必要吗?说实话,我们的老百姓虽然“不当家”,但深知柴米有多贵,因为他们天天都得为柴米油盐奔忙,都得为一点一滴的消费而仔细计算。我们的官员则不同了,虽然当家,却根本不知柴米有多责,否则他们就不会花起钱来如流水。每年的公款消费都高达七八千亿,如今恐怕已接近万亿了吧?当然,老百姓实在没有那种想像力,能想像出那些公款是如何消费掉的。但仅看看各地那些高大豪华的办公楼、高级豪华的小轿车。即可略知一二了。美国的市长每年都发布“市情咨文”。那是因为他们把老百姓,或者说纳税人,当做了真正的主人。政府不仅要“晾家底”。更重要的是必须告知全体市民,这些“家底”政府都是怎么管理的。或者说是怎么“代管”的。因为这“家底”无论是多还是少。那可都是纳税人的财产。政府每年收了多少,花了多少,以及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都必须一一在“市情咨文”里向市民交代清楚,而绝不是在遭遇金融危机时,才去寻求市民的“体谅”。让市民来承受困难。分担责任。
  尽管早在60年前,我们国家就声言人民当家作主,但在不少地方实际上一直是政府替人民做主。自古以来。对一个官员的最终评价,就是看他能否“为民做主”,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也。不过,诚如前面所言。中国的老百姓虽说“不当家”,但绝非“不知柴米贵”。老百姓过的无非是再庸常不过的生活,他们最敏感的乃是物价。大自房价小至水价。无不牵动他们的每一根神经。这些年来,如孙悟空翻跟头似的飞快攀升的房价,实在令他们望房兴叹,无可奈何;而最近又一次准备上调水价的消息,也足以令他们心跳加速了。窃以为,在老百姓还不能当家的今天,替老百姓当家的政府官员们,还是多“知”一些“柴米贵”为好。别拿着纳税人的钱不当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一旦花过头了,就让老百姓“体谅”,去“和政府一起分担”理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既然“当家”的是政府官员。而非广大民众,那么,我们又如何保证政府“晾”的“家底”是真实可靠的呢?就拿刚才提到的水价来说吧,之所以要上调,据有关部门的说法是因为企业年年亏损。且不说是真亏还是假亏,就算是真的亏损了,至少也得把怎么亏损的。为什么会亏损,给老百姓“晾”出来吧?就笔者居住的这个城市而言,近年来就屡屡发生自来水水管爆裂的事故;而一旦爆裂,自来水就如汹涌的河水一样,在马路上哗哗漫流。我们小区内的自来水管,修建安装才十余年,竞也时常爆裂,仅去年一年之中就爆裂了三次!如此低劣的管道工程,如此水资源的浪费,该谁负责呢?其损失是由责任人承担,还是分摊到了水价中去了?那就只有老天才知道。城市供水乃是公用事业,倘若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内耗性亏损以及腐败性亏损,莫非也都得由全体市民来埋单?再比如遍及全国的那些过路过桥费,有许多明明若干年前就收回成本了,怎么还要无限期地收下去呢?至于那些垄断的暴利行业就更不必说了。
  去国外访问考察一番自然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只学习那些仅对自身有利的东西。凭个人的需求来取舍,更不能根据所谓的“口气”来任意揣测和发挥。就这位副校长所介绍的内容来看,窃以为我们首先应该向人家学习的,是如何理顺政府与市民的关系,也就是说究竟是由谁“当家”:然后再弄明白,政府“晾家底”的目的,乃是为了让纳税人监督和制约政府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人家波士顿市的市长,即使遇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只是在“市情咨文”中希望“各工会领袖能与市府合作”,并非“把困难和责任一起交给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