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区别【机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率先推出全国第一家彩信版手机报之后,WAP、彩信等手机报如雨后春笋,目前全国至少已有近百家报社和网站推出了各种版本的手机报业务。手机媒体正在以独立的媒体形象站在了新的媒体平台。手机媒体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
  “所谓手机媒体,就是以手机为平台接收、制作、连接、传输各种信息的媒体。”呼机最初的主要功能就是通信,但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可以提供文字、图像、图片、录音、摄像、游戏、传输音视频文件等功能的现代多媒体信息集散平台。
  
  一、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分析
  
  手机媒体比其他的传统媒体形式更与受众接近,当它的良性运作方式正式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时候,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
  
  (一)手机媒体的时效性
  手机媒体最大的优势是随时、随地、随身,彻底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手机媒体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所以手机媒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第一时间接受到信息。
  当报纸还在印刷厂、邮局时,手机报已经显示在手机上了。“‘十七大手机报’是第一个采用‘即时出报’方式报道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的媒体,创造了传媒领域的诸多第一,即第一个专为全国党代会创办的新兴媒体,党代会期间发行量第一的媒体,读者留言数第一的媒体,手机报实质订阅用户从19万户增加到27万户,增幅为42.1%。”在突发事件中,手机媒体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手机媒体作为5・12汶川地震前两天的主要信息传播途径,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手机媒体的便捷性
  手机媒体因为架构在手机平台之上,因此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捷,未来手机媒体能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方便。用户只须按动几个键,做一些简单的设置,就可以接收最新信息。而且手机媒体不同于电视和网络,必须要求受众同时在信息传输的另一端。信息可以存储在彩信平台的服务器上,一旦对方开机,信息就会自动发送,接受信息的一方既可以实时回应,也可以延迟回应。信息保存在手机中,方便随时查阅。这实际上解决了报纸体信息滞后,以及电视信息存储的线性传播两大问题,而网络的信息接受终端,在目前来看还是比较笨拙。手机作为新型的媒体为信息受众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接受方式。
  
  (三)手机媒体的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与受众的有效、即时互动,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手机这一人际传播的工具,用于大众传播的互动时也显得非常适合。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最快地获得新闻,而且还可以得到自己最想获取的新闻。通过互动反馈,每位受众可以实现新闻订制,手机媒体的编辑可以将受众最需要的新闻发送过来,真正体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这也增强了受众对媒体的信心和阅读的欲望。手机媒体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不同于WAP浏览,无需在线即可瞬间接收内容。而且可把手机提供的媒体数据包一次性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不会像上网浏览一样有掉线或等待的情况发生。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理解信息,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感官,实现信息的多维阅读。
  
  二、手机媒体的传播受众分析
  
  (一)手机媒体的受众最显著的特点是潜在用户数量大
  市场研究公司IEMarketR.esearch(IEMR.)最新发表的题为“2008年一季度移动预测:2007-2010年中国市场”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移动用户数量未来几年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从2007年的5.40亿增长到7.38亿。正是这么大的用户数量,这么快的换代速度,给了业界乐观期待。有关机构预测,2007-2011将是国内中国手机用户的高速增长时期,2011年手机电视的用户将突破一亿,达到1.8亿。
  
  (二)受众组成成分复杂
  手机媒体的用户群体是上班族、商务人员和学生。他们构成了手机电视的主要受众群落。他们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种是时尚人群,注重娱乐消费;一种是商务人群,注重资讯消费。当然,这些人也是社会消费的主流人群,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因此手机电视媒体也是广告商非常看重的广告投放台。据乐观估计,2011年中国手机运营市场有可能达到上千亿元的规模。
  
  (三)手机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在传播活动的发展进程中,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的这一传播理念,是当今传播的趋势所在,受众的地位传播活动中已经日益凸现。手机媒体的受众作为手机的使用者,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和他们对待自己手机的装扮一样――“炫”,与众不同。手机媒体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比传统媒体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受众可以量身定做所需的节目内容。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中说: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们只是单独人,信息会变得极端个人化,而手机媒体是目前最能实现这种个人化传播的优质平台。细分受众,是媒体走向小众化传媒市场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在的受众市场已经越来越“碎片化”,而从理论上看,手机媒体是最能够满足这种“碎片”趋势的个性化媒体。无论从媒体发展规律还是从手机的功能拓展来看,以细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都是手机媒体的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手机媒介的传播内容分析
  
  (一)新闻自身被手机媒体注入新内容
  在手机媒介化时代,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失效了,只要是信息,就可能成为新闻。手机用户创造的海量内容,源源不断地进入公共话语空间,成为手机媒体甚至是传统媒体的新闻来源。同时,手机所具有的新闻采集及新闻传播功能使新闻的发布者往往就是事件的亲历者,现场信息在第一时间就能由手机用户传播,亲历新闻和目击新闻将大行其道,新闻将由事后的追忆变为即时的表达。其及时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是置身事外的其他媒体所不能企及的。
  
  (二)手机媒体传播的内容构成将更加趋向多元陛
  尽管会有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加入手机新闻的传播者队伍,但数以亿计的手机用户仍将是这支队伍的主体。此种情势下,精英们将失去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地位,大众将成为新闻议程的主要建构者。发布的新闻与精英们发布的新闻比肩而立,推动新闻传播的内容构成进一步趋向多元化。
  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根据In-Stat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用户2006年最希望在手机上看到的内容类别情况:人们对新闻的需求程度率达13%,对音乐MTV需求次之,提及率为12%。其次是希望通过手机电视上看天气情况、笑话内容,提及率均为9%,除此最新影视、旅游休闲信息、体育新闻也是用户希望在手机电视上看到的内容,提及率均为8%。因为手机媒体的技术特点,手机媒体融汇了传统媒体所有的优点。正是这些优势,使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上,有了更大的选择。
  总之,在媒介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媒介比手机更具有时效性、便捷性与互动性,从来没有一种媒介像手机这样,将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如此紧密地结合起来。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手机媒介化的过程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手机要真正完成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传播媒体的蜕变,还有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3G手机的普及,但这并不成为问题。事实上,手机运行商已经在着手准备4G手机的提前上市了。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媒体的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