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电子采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隧道工程安全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在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建设中,必然涉及大量的隧道工程施工,隧道施工安全问题十分严竣。本文浅析隧道工程特点及安全问题,探讨了加强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隧道工程;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隧道工程涉及的不确定性和不确知性,导致在建阶段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可使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采用系统、科学、适用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模式非常必要。
  一、隧道工程施工特点
  1、隐蔽性大,未知因素多
  因为隧道工程施工中,虽然进行地质勘察,但地质勘察点并不是全线满布,在工程进程中,随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与地质资料不完全吻合的情况。
  2、作业空间有限,工作面狭窄,施工工序干扰大
  隧道工程施工有施工机械、通风设备、照明设施、排水系统等,这些设备和施工人员都要在隧道进行施工中相互配合,按照各自的施工顺序完成作业任务。
  3、施工过程作业的程序性强,不能随意变动
  因隧道工程是纵长的,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一定顺序循环作业,是不可逆作业。如开挖就必须按照“钻孔—装药—爆破一通风一出渣”的顺序循环。
  4、施工作业的综合性强
  在同一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多工种的在同一施工平面作业(掘进、支护、通风换气、照明、出渣、排水等)
  5、施工过程的地质状态是变化的
  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也是变化的,施工过程是动态的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了解和掌握地质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和安全状态的稳定。
  6、作业环境恶劣
  在狭窄潮湿的施工空间里,施工噪声大,施工粉尘、烟雾、有害气体、潮湿、光线暗、地质条件差及用电安全问题等不利环境同时给施工人员构成了不利的工作、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威胁。
  7、作业风险性大
  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是隐蔽性和动态性相关联的,随时都将有事故发生的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随时关注隧道的施工风险。
  8、隧道工程施工用电有照明用电和施工用电之分,不能使用同一种电压。
  二、隧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用电设置不按规范
  1)施工用电使用裸露闸刀,未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中临时用电的要求使用配电箱接电,未实行三级配电结构,未实行“一机一闸制、两级漏电保护”。
  2)施工照明用电均采用220V工作电压,遂道施工照明电压与工作电压相同,使用裸露照明白炽灯。不符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中“动力配电箱与照明电箱宜分别设置”;“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4M等容易触电的场所,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和采用防护灯等的规定。按照规范要求实行三级配电、分箱、实行“一机一闸制、两级漏电保护”,并分电压供电和进行防护。
  3)隧道中硝氨气味严重,施工中通风换气设施未正常使用。隧道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中防止施工人员患职业病的重要安全技术措施,风机应距洞口20米布设并确保隧道中的瓦斯稀释或有害气体的浓度到允许浓度以下后方可进入施工。
  4)隧道内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严重,应当在隧道打进过程的同时,使排水沟同步排水,以保证隧道内干燥。
  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安全检查
  (1)安全检查的组织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并按制度要求的规模、时间、原则、方式落实,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
  (2)安全检查的准备
  首先应分析隧道工程设计资料,确定检查重点,把精力侧重于事故多发部位和工种;然后确定安全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并成立检查组,安排检查日程,同时还要规范检查记录及表格,使安全检查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3)安全检查的形式
  形式有日常性安全巡查、定期安全检查、突击性安全检查、特殊安全检查,检查应结合施工管理的需要和施工季节性变化。
  (4)消除危险因素
  安全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处理、消除危险因素,避免事故伤害,实现安全生产。
  (5)检查结论
  下达隐患通知书,通知书建议措施要有可行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使其整改隐患的整改能达到要求。
  2、安全考核工作
  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标准,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并成立以安委会安全领导小组为首的考核小组,定期对在建工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由考核小组讨论后决定。考核内容侧重于本阶段施工重点,按照安全责任制和标准进行现场对比。考核结果要通过奖惩挂钩来促进安全管理效能的发挥。
  3、隐患整改闭环
  单位或隧道施工队对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内容,应落实到班组或具体责任人,按要求整改后,单位或隧道施工队应向上级提交隐患整改报告书,下达隐患通知书部门要及时组织进行整改效果的验收
  四、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1、采用现代隧道施工安全技术,降低安全风险度
  1.1控制掌子面变形、坍塌
  (1)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即所谓的“先支后挖”技术,是通过在掌子面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一定范围内,进行水平预加固的支护结构。常用的超前支护种类有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大管棚;软弱围岩超前支护施的超前管棚为保证管棚与钢架的联合支护作用,管棚外露部分应焊接于钢架上;同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压浆,以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
  (2)掌子面锚杆
  设置掌子面锚杆的目的是控制围岩开挖后的先行位移和掌子面位移,也是给大断面开挖创造条件,有利于控制先行和后期围岩、支护变形。掌子面锚杆的长度一般都在10~20m之间,宜优先采用易于切割的玻璃纤维锚杆。
  (3)掌子面喷混凝土封闭
  掌子面喷混凝土是现场使用较多的另一种维持掌子面稳定的支护措施。
  (4)掌子面预留核心土
  掌子面预留核心土防止掌子面失稳、坍方是隧道中运用最广、最简单、最经济的安全技术措施之一。
  1.2隧道支护施工安全技术
  (1)初期支护
  喷射混凝土:技术上要保证必要的早期强度,以尽快对围岩提拱支承力,24小时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0MPa;锚杆:按照一定间距布置的径向锚杆,将隧道周边一定深度内的围岩加固,承担外层围岩传来的荷载,从而达到保持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的目的;钢架:钢架分型钢钢架与格栅钢架两种,与锚杆、喷混凝土共同使用。钢架具有前期支撑围岩、补强喷射混凝土、超前支护支点、共同稳定初支的作用,要求是采用工字钢或“八字结”形联系钢筋的格栅钢架,应有控制钢架位移和下沉的大拱脚、锁脚锚杆。
  (2)仰拱施作
  隧道施工中,仰拱与初支钢支撑成环,形成环式拱圈,其承载力增加数倍。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铁道部规定,仰拱开挖每循环进尺不得大于3m,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3)二次衬砌
  主要发挥着承载,并与初期支护共同承担后期围岩变形压力,为隧道体稳定安全储备和保障运营的安全作用。二衬适宜在初期支护的位移收敛后施作,但对于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应适时施做加强二次衬砌;软弱围岩段均应采用带仰拱的衬砌,仰拱与边墙应圆顺连接,减少应力集中;二次衬砌仰拱(底板)超前,并分段整体浇筑;衬砌背后空洞应采用二衬同级混凝土或注水泥砂浆回填密实,为保证隧道的安全稳定,铁道部规定二次衬砌与掌子面Ⅳ、Ⅴ、Ⅵ级围岩间距不得大于120m、90m、70m施作。
  1.3采用科学的监控量测技术方法,防患于未燃
  按围岩级别设置监控量测点,并定期进行监测分析其变化数据,在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丰富的危险地段和洞室关键地段,应根据围岩监测系统设计和技术要求,设置收敛计、测缝计、应力应变等监测仪器观测隧道成形段面,以辨别预知隧道围岩的变化,提前预警和应对,消除重大风险的危害。
  结束语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铁路隧道工程复杂,施工过程采用现代科学的施工安全技术和工艺,实施科学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方法,从而保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林伟,江锋.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2]喻永华.浅谈瑞士隧道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及对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建议[J].北方交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