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险企半年报“把把脉”|险企

  近日,上市保险企业纷纷发布2013年度中期业绩报告。作为保险业“四巨头”,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及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的发展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年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不妨一起来“把把脉”。
  寿险:新业务价值开始拉开差距
  寿险方面,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938亿元,同比增长20.1%,扭转了连续两年低于同期GDP增速的局面。其中,新单保费4310亿元,同比增长近26%,亦走出连续两年负增长的阴霾。
  除了保费规模,对寿险公司而言,新业务价值则是衡量其发展“潜力”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新业务价值通常是未来销售保单所能创造利润的总和,也是影响公司市场价值的最关键变量。近两年来,寿险业整体增长乏力,因业务结构调整程度不一,各大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增减差距开始扩大。
  平安人寿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新业务价值正增长,2013年上半年平安新业务价值为101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领先同业。而新业务价值率已连续三年提升,今年上半年达28.9%,主要来自于趸缴业务不断减少和险种结构的优化,其13个月及25个月保单继续率分别为92.8%和89.7%。
  太保寿险在新业务价值上一直表现平稳,上半年新业务价值42.54亿元,同比增长4.8%;新业务利润率18%,同比小幅上涨。在保费收入中,新保收入同比下降12%,但续期业务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13%。
  今年上半年利润大增68%的中国人寿,主要还是靠主推银保趸缴的短期产品迅速拉高了保费规模,但其新业务价值仅增长了0.8%,与其本身的预期相差太远,这也将是国寿下半年发力的重点。国寿管理层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第三季度开始,国寿已在个险、银保两个渠道同时推出纯保障型产品,其中10年期以上的期缴业务在7月末已经有8%的增长,力图通过产品结构的变化来改善业务内涵价值。
  新华保险的情况则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原保费收入、新业务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均有所下降。据年报显示,2013半年,其实现原保费收入513.4亿元,较同期下降8.2%;其中新单保费大幅下降,续期保费虽然增加,但13个月和25个月的保单继续率均下降;新业务价值亦同比下降4.8%。
  寿险:退保、满期给付“双高压线”仍存
  相较2012年,退保增加和满期给付压力,仍是2013年绕不开的话题。四大保险公司(或其寿险子公司)上半年退保金增幅高企: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四大寿险公司上半年退保金分别为321.7亿元、37.1亿元、96.9亿元、132.6亿元;分别同比上涨70.1%、44.1%、57%、54.9%。
  各家公司业绩报告中显示,2013年上半年寿险退保金高企,主要原因在于银行渠道偏理财类保险产品的退保激增。此外,营销员渠道分红险产品的退保金亦开始增加。
  从目前市场来看,部分寿险公司为了拉升保费规模,存在把长期分红险、万能险异化成短期就具有高现金价值、无退保费用、有承诺收益、一两年即可无损失退保的短期产品现象,但如此一来,会使寿险公司的退保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对公司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容易令寿险公司发生短期负债配置长期资产的“错配”风险。
  多份券商报告称,下半年以及未来两年,寿险公司将面临较大的满期给付压力和高出预期的退保压力。
  财险:综合成本率依然高企
  在财产保险业务方面,各家公司的整体业绩良好,但困扰大家已久的几大问题,如车险业务承保利润下滑、综合成本率上升等问题,依然存在待解。
  综观各家在国内上市保险集团公司旗下财产险公司的中期业绩报告,加之在我国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人保财险(02328.HK)、中国太平保险(00966.HK)旗下的太平财险,可以看到,各家财产险公司全部业务的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都出现了上升。
  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3.6%,太平洋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7.7%,平安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5.5%,太平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9.5%,同比分别提升1.2、3.5、2.4和1.5个百分点。而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则要更高,其中太平洋产险上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已达99.8%,接近盈亏临界点。
  此外,车险销售渠道变化也影响到机动车辆险的赔付率,进而拉高综合成本率。在车险市场的竞争依然白热化的今天,发展新渠道是许多财产险公司的重点。比如,上半年太平洋产险电、网销及交叉销售业务同比大增42.1%,而通过这一类渠道销售的主要是车险产品。
  虽然新渠道可以贡献较快的规模增长,但不可避免的是利润的“丢失”。
  比如,人保财险中报就披露,由于机动车辆险新兴渠道保费占比不断提升,折扣率随之加大,费率及保费充足率均有所下降,与其他因素共同导致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出现上升。
  虽然车险业务发展乏力,但是多家上市财产险公司上半年还是实现了承保利润增长,其中原因可能要归功于非车险业务的突出表现。
  人保财险中报就披露,上半年仅其他非车险种(涉及船舶、家财、农业、飞机等险种)的承保利润就高达20.42亿元,同比增长196.8%,承保利润率为30.9%,同比上升17.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车险业务具有较稳定的周期,非车险业务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而呈现季节性,其赔付率和成本率的波动性都较大。虽然目前非车险业务贡献了较高的承保利润,但基于业务不稳定性的特点,需持续关注此类业务的风险。
  偿付能力各有差异
  投保人购买保险是为了转移自身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充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险公司能否在投保人发生损失时得到有效的赔偿。无论是人身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都要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才能让投保人更安心。
  按照我国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实施分类监管,偿付能力充足率分为不足类公司、充足I类公司和充足II类公司。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100%,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的公司为充足I类公司,偿付能力高于150%的公司为充足II类公司。理论上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越高,说明保险公司越有能力偿还保险赔付和债务。
  从各家保险公司的中报可以看出,中国平安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2.79%,与2012年年末相比下降12.34%。其中平安产险为179.50%,与2012年年末相比上升0.62%,而平安人寿则与2012年年末相比下降了7.61%,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6.10%。
  中国太保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82%,其中太保产险充足率为157%,太保寿险充足率为193%,尽管与2012年年末相比下降了9.62%(财产险下降了16.49%,寿险下降了8.53%),但仍然是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中充足率最高的企业。
  中国人寿维持稳健经营的风格,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7.90%,比去年年末增加0.98%。
  新华保险在国内上市保险公司中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其充足率为174.19%,与2012年年末相比下降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