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 [浅析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与规范]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互联网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网络新闻普遍被大众接受,但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新闻的虚假性也为大众所诟病,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新闻的利弊,提出一些规范性的意见,以期正确引导网络新闻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利弊;引导;规范
  网络的日益普及,整个社会也与网络密不可分。由于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许多人选择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大大节省了人们利用传统媒体浏览信息的时间。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感情、发表观点和见解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论坛、微博、即时通讯软件等因为适应网络大众的需求而获得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之一。
  一、网络新闻对舆论引导的正能量作用
  (一)展示民意的平台
  灵活、开放、自由、快捷的网络被人们所喜爱,依靠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浏览新闻,发表对当前热门事件的看法。网络因为其使用者众多,存储空间大致使网络新闻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广,只要有人传上网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迅速传播,人们可以很方面的了解到全球现在发生的事情,并就发生的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网络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网络新闻的快速传播其实就是民众表达意愿的过程,有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以至于政府或者国家也会因为新闻舆论的强大压力而介入。相比之下,传统的新闻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形式来传播,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参与其中,新闻工作者的观点并不能完全代表大众的观点。比如之前炒的很热的“小悦悦”事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使人们开始反思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人的道德的缺失,引起了广泛讨论。当然还有许多事情,凭借网络,广大网民刨根问底,查证事实真相,也使更多的人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追求真相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拷问良心,渴望人性正面价值的外在表现。
  (二)网络新闻具有舆论监督的风向标作用
  网络赋予了普通百姓以真正的表达的权利,网络舆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产生、收集、传播,并以其巨大的监督力量影响甚至决定事件的发展动态。网络上的限制相对较少,一些不太可能会出现在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却可能会出现在网络上。比如郭美美事件,通过微博炫富等,人们马上开始质疑其财富的来源,网民质疑的声浪越来越大,相关部门迫于压力,不得不进行调查以给广大群众一个交代。网络新闻的监督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网络的快速传播以及网民的极大力量,看似不好的小事,可能无限放大,遭到人们的谴责。网络是一个平台,其本身并没有善恶,大多数网民也是理智的,对于善的东西予以赞扬和肯定;对于恶的东西予以否定和谴责。
  (三)各级机关的意见参考
  网络的虚拟、便捷的特点,大部分人没有直面事件现场的压力和顾忌,不再选择沉默无语,对于社会实践、网络现象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真理越辩越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会形成一定的共识。现在,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视,不少政府部门也在网络上开设了经实名制认证的账号,通过网络与民众交流,倾听普通大众对于当前社会事件的看法。这实际上是汇集民意的过程,体现民主化的过程。21世纪的网络,不仅改变了工作方式,更深层次的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网络舆论的重大影响,各级政府部门现在都相当重视。显然,这已经成为了倾听民意、整合民意的重要渠道。
  二、网络新闻对舆论引导的副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虽然网络是一个表达民意的平台,人们对于不良现象可以选择主动曝光、公开谴责等等,但是网络同样存在着虚拟性等弊端,人们可以不负责任的瞎编造谣,人们的看法和判断力遭受到干扰,存在着严重的负面作用。
  (一)不实报道与谣言的传播途径
  网络的传播速度很快,有些人没有进行调查研究,为图点击率传播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此外,不少人和组织,为了金钱利益,为了好玩,为了报复,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博取人们的同情或者引起广大网民的公愤。实际上,这蒙蔽了网民的判断力,暴露了个人生活中的隐私或者损害了他人的名誉权,造成了不必要的矛盾。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很难找出始作俑者,这也使某些人制造不实报道和谣言有恃无恐。
  (二)情绪化、激动化的表达
  网络新闻的时空特性,人们可以不受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或者肯定。人是理性的动物,但受到外部的强烈刺激时,可能表现得很冲动,丧失理智。很小的一件事情,由于不断转载,迅速传播,被无限放大,引发大量网民的加入,升级成声讨。由于部分人不负责任的评说,歪曲了愿意,不是言论层出不穷,网络俨然成为了人们发泄地场所。情绪化的网络舆论的产生和蔓延主要是社会环境和公众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代表了非理性的发泄方式和片面的情绪所左右的结果。这样不但违背了其本质目的,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网络大众低龄化趋势
  新时期,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网络成为了家庭的必需品。根据调查显示,我国25岁以下的网民占其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网民人数的三成左右。这说明我国的网民以青少年为主。30以上的人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上网浏览新闻或者年纪太大,思想观念陈旧,不愿意学。他们依然还是选择传统媒体,因为传统媒体上的信息经过新闻工作者证实的。年轻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成熟,社会阅历较浅,运到问题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失去理智。而且,青少年的思想可塑性强,对于网络问题的各种观点缺乏甄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
  三、网络新闻的规范化措施
  针对网络新闻正负作用,我们不能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封顶,要站在客观的立场理性的评价这一现象。对于网络新闻的正能量作用,我们不能忽视,要充分发挥,使其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对于其负面作用,要加大监管、监督力度,采取规范性措施,消除不良作用。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政府的职能在于保障社会正常的运行。对于网络新闻出现的不实报道、虚假欺骗现象,各级政府必须主动出击,加强规范和引导,避免社会一般大众受到伤害。各级政府部门应承担起引导责任,在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牢牢把握主动权。建立健全监督与引导的法律法规,避免法律真空的出现,不给任何人有乘之机。人们必须对其侵害别人的行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让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行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注重借助传统媒体
  尽管网络媒体飞速发展,但传统媒体依然有一席之地。存在即是合理的,传统媒体的存在说明有其存在的价值。传统媒体依然是不少人认知外面世界的重要途径,传统媒体不能因为网络媒体的冲击,而自掉身价,为了提高收视率来报道网络上不符合事实的新闻,不能因为网络的存在而偏离了自身的价值准则。传统媒体往往有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对社会事件进行筛选、判断,然后进行调查取证,确保所报道事件的真实性、客观性。由于网络新闻弊端的存在,当网络媒体的弊端显现时,我们必须借助于传统媒体,让丧失理智、盲目跟风的人看到事情真相,重新思考,反思。传统媒体与网络新闻二者相互促进才能保障社会真善美的实现。
  (三)培养网民自身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事件是客观的,只有经过人的主观加工才能进入网络世界,这其中网民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起很大作用。没有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强制,那网络就成了是非之地,任何人都可以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坏,那网络新闻的存在就没有任何价值,因而,有必要培养网民自身的道德和法律意识。通过每个网民自己约束自己,冷静的发表意见,不冲动、不盲目,网络新闻的正能量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
  四、结语
  网络的力量越来越大,不容小觑。但是即使这样,我们都不能忽视网络新闻对于舆论引导有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要扬其正面效应,抑制其负面作用,使网络平台真正的民主化,大众化,真正的促进我国民主法治的发展。
  作者简介:
  王瑀萱(1989—),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现为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09级新闻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