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之探索] 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作者对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低效课堂产生原因的分析而提出的应对良策。低效课堂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1.人本理念的缺失:所谓课堂教学的人本理念,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其目标是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畸形发展;二是课堂学习要以情为先,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的培植为首要目标。那种从“三维目标”变成“知识目标”,再由“知识目标”变为“完成解题数量”的教学追求,只能培养出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解题机器”,培养出“高分、低能、缺(品)德”的“半成品”甚至“危险品”。
  2.课堂结构的失衡:所谓课堂结构的失衡,是指课堂教学三大基本结构“讲(教师讲授)、练(学生练习)、导(课堂指导)”的失衡。在这种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课堂练习与课堂指导也就难有时间保证。这类“以讲代教、以教代学、以少数代多数、以口头代笔头”的课堂,是造成一些学生过早地对学习“失情(感)失信(心)”的罪魁祸首,也是造成低效课堂的另一主因。
  3.师生角色的错位:所谓师生角色的错位,是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走向误区。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几乎霸占了全部的课堂时间,不知不觉地成为课堂的“主裁者与主(表)演者”,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自然就沦为“听众与观众”,成为课堂的配角。
  一、“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正是基于中小学课堂存在的上述三大问题,该模式提出了课堂教学“三大基本结构、五个主要环节”的构想。所谓“三大基本结构”,是指“精讲、精练、精导”;所谓“五个主要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精确目标、精练讲授、精准练习、精心指导、精简反馈”。这五个主要环节相互交融、相辅相承,共同组成课堂教学的“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五环模式”,详见右图)。所谓“五环”是指:
  “一环”:精确目标——精确展示学生学习目标与任务,包含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的具体化、书面化与分层化,确保学生能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准确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精确的目标确定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没有精确的目标,就没有高效课堂而言。任何一节课,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才能做到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
  在目标展示中,把原来侧重于教师如何教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强调学生学什么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更具选择性。凡是必须让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不仅口头指令要清晰具体,而且还要尽量实现重要指令的“书面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指令要实现“分层化”。即,不同的学生要得到不同的学习指令,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原则的主要对策之一。
  “二环”:精练讲授——精练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精缩课堂讲授总时间,确保教材的重点与学生共同的学习难点,成为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质疑释疑、当堂练习、获得老师与同学帮助”的权力。
  “精讲”是一切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教师精练的讲授,就没有学生的独立练习与生生互助的时间保证,也就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无法得到个性化的指导与及时解决。因此,教师精讲意识的强化,会帮助教师精选讲授内容、精练教学语言、精缩教学环节,从而挤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质疑释疑。这样的课堂结构,才有可能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追求。
  在精练讲授中,教师要做到“课堂三简”——简约目标、简化教程、简明语言;追求“课堂三少”——越教越少、越讲越少、越练越少;坚持“课堂两个凡是”——凡是学生通过个体努力能独立完成的事,凡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提倡每节课教师都能集中精力讲授主要知识、解决主要问题,其它问题要灵活地、简约地处理,有的可化为练习来处理;教师要摒弃“罗列知识、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到为止”的不良教学习惯,切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原本用简单教学方法能解决的问题用复杂的教学程序去处理。
  “三环”:精准练习——精准选择课堂练习,以知识点或考点细分成的“训练点”为序,选编相对应于训练点的例题与习题,制成“五环学案”(以精确目标、精准练习、精简反馈三大部分为特征的五环模式学案),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允许少量练习留作家庭作业。
  教师的教学艺术,实际上是“精”与“选”的艺术。教师精心选择典型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的练习,让学生的练习准确高效,不做无用功,不让学生掉进无边的题海之中,从而沦为解题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保证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的课堂口头与书面练习乃至表演性、操作性的练习。
  “五环学案”的编写要求符合“分层性”与“双重性”原则。所谓“分层性”就是将练习分成二到三个层次,学生可以自己对号入座,自选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分层训练”;所谓“双重性”是指对学生进行同类题、变式题的“双重训练”,以提高练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当堂过关”的教学追求,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学习负担。
  “四环”:精心指导——精心地开展课堂指导。即,以教师为主、以“学科小先生”为辅的课堂指导,让各学习小组与学生个体,都能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得到来自教师与同学的及时指导。
  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心指导,是组成高效课堂“精讲、精练、精导”三大要素之一。精讲、精练是几乎所有教师都熟悉的名词,可是在传统课堂中“精导”往往被忽视。“五环模式”所强调的正是基于“精讲”与“精练”基础之上的“精心指导”。这也正是该模式强调“以课(堂)为本、以生为本、以情为本”的主要体现形式。
  所谓“精心指导”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力求在课堂上实现“三全指导”——全体指导、全员指导与全方位指导;二是将教师事先设定的重点指导对象与临场出现的,有针对性的个体指导、小组指导相结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及时、最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与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环”:精简反馈——精简地进行课堂反馈。即,通过口头归纳、书面小结、课堂练习、双重训练等,让知识与技能简洁化、程序化、公式化、规律化、表格化、口诀化……,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产生的新问题,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基本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
  “精简反馈”是教师课堂教学意义之所在,教师的教学艺术集中表现在“简”的艺术上。一节高效的课,一定是学生学了许多内容,却带着很少“知识”离开课堂的课。因此,精简反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五环模式”的重要一环。
  “精简反馈”主要包括“口头反馈”与“笔头反馈”两种形式。在“口头反馈”中,教师要尽量多地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师贵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归纳浓缩,而不是进行课堂替代;在“笔头反馈”中,只有针对性强的练习,能体现“双重训练”要求的练习,才称得上是“精简反馈”。那种追求繁、难、偏题,一味追求题目数量的做法,却不属于精简反馈的范畴。
  二、“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理论依据是“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由最先是由美国学者、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后来由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做了类似结论后,提出了目前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如下“金字塔理论”。其具体内容是:学生在各种指导方法下,学习24小时的材料平均保持率为:讲授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讲授或所学内容立即运用90%。
  从学习金字塔理论中不难发现“向他人讲授或所学内容立即运用”是学习材料平均保持率最高的学习方式,紧随其后的是“实践练习”与“讨论”,“讲授”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最低效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多采用保持率超过50%的后三种主动学习方式,少采用其它被动低效学习方式,才能成就高效课堂。
  此外,在教育专著《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中,作者明确提出了“高效课堂三要素”主张,提出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在课堂上的“快速指导”能力,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减少因学生学力差异所造成的学业两极分化现象,实现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个性教学的追求。书中给出一个高效课堂公式:“高效课堂=精练的讲授+恰当的练习+有效的指导。”这里所说的“讲授”、“练习”与“指导”应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可称之为“课堂教学三要素”,也就是“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中所提到的“讲练导三大课堂基本结构”。
  三、“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应强化的十种教学意识
  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易操作的可变式,更是一种传播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平台。教师若不能结合校情、学情与个人的教学特点,进行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就可能把教学模式变为固化的教学套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化为教学行为,必须通过“中间环节”才有可能加以实现。这一“中间环节”就是教师的“教学意识”。在某些强烈意识的长期驱动下,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去转变教学方略,选用让学生更加受益的教学方法,最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就高效课堂。那么,要成就高效课堂,教师应带着哪些意识进教室呢?“五环模式”强调教师应具备以下“课堂教学十种意识”:就是除了“五环模式”所强调的“精确目标意识、精练讲授意识、精准练习意识、精心指导意识、精简反馈意识”等五种意识之外,还应强化以下五种教学意识:
  1.分层意识。分层意识是个性教学的保证。分层意识包含目标分层、任务分层、指令分层、练习分层与评价分层。对于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课堂指令应注意分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应的内容;课堂练习应标注基础题、提高题、选做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础题,较高水平的学生完成提高题,鼓励最高水平的学生尝试完成选做题;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水平,给予多重标准的激励性评价。
  2.互动意识。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只有师生在课堂上产生互动,才能称之为“教学”。如果课堂只是“教师全程讲授、学生被动听讲”,那只能称之为传统意义上的讲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就变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活动;通过情感互动、问题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也就变成了帮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过程。因此,强化师生互动意识,是成就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3.互助意识。互助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具体表现。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是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与过去私塾相比的最大优势与根本区别。如果没有利用好学生的“互助资源”,教师仍然靠一己之力,完成面对一个班几十人的教学任务,那么,其教学效果可能还不如“私塾”来得好。因此,强化生生互助意识,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4.激励意识。课堂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之一。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有情有义、知情并重”的课堂。那种“只见知识不见人”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是“三流教师”。课堂上的情感培养,主要源于课堂激励。在教师艺术的、恰当的课堂激励下,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才会有持久保持的源泉。因此,只有强化教师的激励意识,才能成就更多的高效课堂。
  5.调动意识。课堂调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青少年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不会大于10分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得到来自外界的新刺激,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调动意识是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四、“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应强化的六大学习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强烈的某种意识,才有可能化为实际行动。“五环模式”着力强化学生的六大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走“体验成功乐趣、获得学习信心、开始愿意学习、学会怎样学习、达成高效学习”的学习之路。“五环模式”所强调的学生六大学习意识:
  1.自主意识。所谓“自主意识”,就是学生自己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包括独立学习与超前学习两个含义。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最珍贵的学习品质。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目标性、自觉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理想。
  2.合作意识。所谓“合作意识”,就是学生基于个体努力基础上,通过与同伴合作完成新的学习任务的意识。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主要有“讨论学习”与“互助学习”两种主要形式,这里特别强调互助学习。当学生遇到学习疑难问题时先找同学帮忙,完成练习之后先找同伴批改,之后才寻求教师的帮助。这种“先生后师”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特别珍贵的学习品质。
  3.超前意识。所谓“超前意识”,就是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还没有教授过的知识。超前意识是强化学生竞争意识、尝试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超前学习的学生典型事例的介绍与引导,帮助更多学生养成超前学习的好习惯,以培养更多有超强自学能力的人。
  4.时效意识。所谓“时效意识”,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学习内容的意识。学生在学校里重视学习的时效,走上社会后就会追求工作效率。教师可通过在教室里设置时钟、让学生戴手表,鼓励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努力完成比别的同学更多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养成“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先定完成时间”的好习惯。
  5.规范意识。所谓“规范意识”,就是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包括答题空间的安排、解题格式的规范、尺规作图的习惯、书写字迹工整清晰的意识。在理科学习中,还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与仪器使用的规范意识。教师在培养学生规范学习方面,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规范的教学行为,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6.浓缩意识。所谓“浓缩意识”,就是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浓缩的意识。比如,在学习了一节课之后,学生进行课堂浓缩,得到精练的、规律性的、方法性的知识;在完成了一份练习之后,学生进行练习浓缩,寻找完成这份练习的最大收获、遇到的问题、重要的启示、典型的思路等。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浓缩升华的过程。浓缩意识的加强,可帮助学生实现“把书读簿”的愿望。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