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_马铃薯主要病虫害

  马铃薯是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 可入药。
  一、马铃薯病害防治措施
  1、马铃薯黑胫病
  1.1发生规律
  属细菌性软腐病害,侵染茎和块茎,种薯从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被侵染,而以幼苗最多。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明显矮小,心叶黄化、变小、卷曲,茎基部及根部变黑、腐烂。腐烂处有臭味。病株极易从土中拔出,多半死亡。病薯从脐部开始变黑,向髓部呈放射状扩展,并产生黏液,有臭味。
  1.2防治措施
  1.2.1切薯播种时,用55%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0kg左右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必须随拌随播。或者将55%敌克松350g与15~20kg干土拌匀后直接撒施在马铃薯播种沟内。田间发现发病病株时,及时拔除,或用55%敌克松稀释500~800液灌根,或在茎基部喷雾。
  1.2.2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
  2、马铃薯早疫病
  2.1发生规律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降雨、灌溉、长时间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早疫病产生的孢子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发生早,但其生长传播却更少地依赖于叶片表面的长时间潮湿而且发展速度较慢。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症状是有角的黑色小斑点,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成熟,病斑逐渐变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在叶缘处有褪色的枯黄组织。
  2.2防治措施
  2.2.1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次,共喷3次。
  2.2.2加强栽培管理。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3、马铃薯晚疫病
  3.1发生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青海省大多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发生危害严重。病原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田间残留的块茎、有机体,或储藏的种薯中越冬。马铃薯晚疫病易在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但如果灌溉、潮湿状况和凉爽的温度持续,它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发生,即使在较热、较干燥的地区或季节,受到雨水冲刷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叶冠底下形成一个潮湿凉爽的微环境,该病也会发生。病原能够在叶片中迅速传播,侵入健康的叶片组织,产生新生孢子。
  3.2防治措施
  3.2.1开花前后定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当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时,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系统性防治,每隔7d喷1次。尤其在植株快速生长期,植株每隔几天会成倍地生长,所以关键在于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3.2.2播种健康种子,种薯最好单收、单存、单藏。
  二、马铃薯虫害防治措施
  1、地老虎
  危害幼苗根部、地表面茎,造成缺苗断条,危害薯块,造成虫眼,影响商品薯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及早消灭田间及田间周围杂草。幼虫三龄前喷100倍敌百虫液于地面;马铃薯出土后,幼虫进行三龄钻入地下土中,可用切碎菜叶50kg加15kg敌百虫溶液(2%)搅拌均匀,傍晚撒入田间进行诱杀。
  2、金针虫
  主要薯块,造成薯块穿孔,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可在翻地前在地表面喷施90%敌百虫粉剂1000倍或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另外,也可改变耕作方式,不连作,也不宜和茄科作物轮作,宜用谷类、豆类茬种植马铃薯。春马铃薯种植,冬前进行整地,深翻20-50cm,待第二年春土壤鲜冻后立即深耕耙捞,再播种,均能取得很好防治效果。
  3、蚜虫
  吸食植株汁液,使叶片卷曲,消耗植株大量养分,而且破坏叶片光合作用,更主要的是还能传播病毒,对马铃薯的生产影响特别大。
  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施;一遍净1500倍液喷施;70%杀蚜松1500倍水溶液,可加入洗衣粉来消融蚜虫的蜡质防治效果更佳。在迁飞期可用黄色板涂上机油诱捕杀。
  总结
  对待马铃薯病虫害,要掌握“防重于治”,要及时观察和发现病虫害发病苗头,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才能避免损失,获得丰产丰收。
  (作者单位:155802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二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