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暑假假期作业10.doc

衡水二中2015暑假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假期作业(十)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 1. 以下春秋战国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位于关中地区的是 (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芍坡 D.西门豹渠 2. 公元前3世纪晚期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这一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的不断创新 B.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C.发达的现代农业生产 D.发达的对外贸易 3. 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4.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 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7. 下列各项属于封建剥削的有①“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③“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④缴纳“班匠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农本思想及重农抑商政策所导致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观点 9.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1. 作为实物史料,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的商朝情况包括 A.青铜铸造和农业生产 B.祭祀礼典和农业生产 C.青铜铸造和文化艺术 D.天文历法和祭祀礼典 12. 从________起,我国瓷器开始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国文明新的象征 A.西汉 B.唐代 C.南宋 D.明朝 13. 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B. 丝织业规模扩大C.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 官府垄断丝织业 14. 公元一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著名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中国炼钢业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夏朝B.春秋 C.战国 D.西汉 15.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16.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
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17. “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口口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清代 18. 对史料进行研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说的是徽人十二三岁就要到城中当学徒,十七岁就要出去闯天下。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 A.明代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 B.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 C.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D.明朝地方政府对社会风俗变化所持态度 19.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的描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农民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返农 20. 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 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 21.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xi)田”, “ ”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22. “己丑了,金牛叫;
风雨顺,五谷笑;
事如意,平安罩;
身体棒,福寿到;
亲满堂,欢乐绕”这是2009年春节的祝福短信,其中的“己丑”、“金牛”等源自 A.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D.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23.汉代中国被称为“赛里斯”即丝国,是因为 A.中国官营纺织业生产规模大,私营纺织业已经兴起 B.中国纺织品各类繁多,工艺精湛 C.中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用家蚕丝织布 D.当时中国的丝绸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24.“工官”制度是官府为地市和朝廷所需的物质资料组织的官营手工业生产所设置的监督管理机构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实际上是 A.服务于封建政府的的手工业生产制度 B.服务于市场需求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C.专门研究手工业技术的机构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制度 25.“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 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6.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汉青瓷釉色光亮、质地纯净 B.战国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唐代时,唐三彩曾经风行一时D.清代粉彩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27. 1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9.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30.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31.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32. 2010年12月24日至26 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33.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34.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3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36.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 亦然。”“三服官”“东西织室 ”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 ) A.规模大B.耗费大 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37.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38.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