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网络】 燃料 化石燃料 燃烧 能 量 废弃物 灭火 方法 条件 分类 煤 石油 能 量 能 量 天然气 可燃物 氧气 着火点 氢气 乙醇 清洁燃料 对环 境的 影响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例1.对于被困在火区的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打电话报警、求救 例3.(2020济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面的两个实验 (1)按图1实验(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
水温不低于70℃)可观察到铜片上白磷发生燃烧,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按图2实验(集气瓶底部铺有少量砂子)可观察到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集气瓶内部有黑色的碳和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照实验(1)、(2),你对燃烧和灭火有哪些新的认识 。

【常见误区】 1.对于给定的某种状态的可燃物来说,它的着火点一般是个定值,而环境的温度却是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
大家不要以为物质的着火点是随意可以改变的,在促进燃烧或进行灭火时,我们只能改变环境的温度,以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的。

1.纸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4.下列几种警示标志,表示禁止存放易燃物的是( ) 8.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 ) 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要达到着火点 17.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1。请回答有关问题 蘸有水 的棉花 棉花 图1 图2 1 通过图2所示的对比实验,可以探究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基础演练】 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甲烷、天然气、CH4B.乙醇、酒精、C2H5OH C.甲烷、沼气、CH4 D.一氧化碳、煤气、CO 5.我国部分省区最近发生了多起小煤窑瓦斯爆炸,造成人身伤亡的恶性事故,从安全角度,你认为采取下列措施得当的是( ) A.进入矿井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巷道内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 D.进入矿井必须戴呼吸面具 6.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 和 。其中, 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8.在氢气、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填空最清洁的燃料__________;
有剧毒的气体__________;
能灭火的气体__________;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__________;
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爆炸的气体__________;
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例2.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毒气体,其净化过程如下(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大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成份;
(2)再通入过量的空气,使剩余的CO转化为某种化合物。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

(2) 。

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 B.就地焚烧垃圾 C.汽车改用清洁燃料D.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在排放 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3.下列各种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大气中CO2增加 ②SO2、NO2排入大气中 ③CO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4.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8.某校“酸雨”(pH<5.6)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雨水的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见下表 测定 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1)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推测“正常雨水”的pH 7(填“>”“<”或“=”),引起这种pH变化的原因是 。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填“是”或“否”) 。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4)其治理措施可以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水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或将工厂产生的废气通入 中。

一、选择题 1.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森林着火,可在火区周围伐木开辟隔离带 B.高层住宅着火,可用高压水龙头灭火 C.精密仪器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电器短路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2.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
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如氢气属高效无污染的二级能源,是因为自然界中现成的氢气很少。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属于一级能源 B.一氧化碳属于一级能源 C.家用电器使用的电能属于一级能源 D.太阳能属于二级能源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与氧气接触 B.无水酒精是液体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酒精没有可燃性 6.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后,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① 氢气 ② 汽油蒸气 ③ 煤炭粉尘 ④ 棉尘 ⑤ 天然气 A.仅① B.仅①②⑤ C.仅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8.通过学习化学,要学会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洁净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B.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 C.进入山洞探险,先做灯火实验 D.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9.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尽快脱离火灾区 D.所处位置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1.现已探明我国南海海底深处蕴藏着一种固体“可燃冰”,其化学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8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可燃冰燃烧后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可燃冰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08 D.可燃冰分子中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8 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石油分馏 C、酒精燃烧 D、食物氧化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酒精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5、下列情况中可能会发生爆炸或失火的是( ) ①乘火车时携带鞭炮;
②在面粉厂吸烟;
③店铺开张时大量悬挂氢气球;
④在加油站中照明装置出现电火花;
⑤点燃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它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为二级能源,下列说法或设想正确的是() A、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 B、火力发电厂提供的电能是一级能源 C、太阳能和地热能是二级能源 D、“海底可燃冰”是绿色二级能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林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 B、酒精灯不慎翻倒失火时用水冲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没失火应立即盖上锅盖,关掉灶具 D、图书档案失火时选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3、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其净化过程是(1)在催化剂作用下,用CO将NO还原成N2。(2)再通入过量空气,使剩余CO完全氧化,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 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 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3、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三、爆炸 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①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 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③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 合理开采,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