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20春《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2

西交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在带电作业中,工具在击穿前通常都发出吱吱的放电声,这种由电介质的化学变化使耐电强度完全丧失的击穿过程,称为 。

A.电击穿 B.热击穿 C.化学击穿 D.电化学击穿 答案D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接地相的对地电压( )。

A.降低 B.略有升高 C.升高为相电压的√3倍 D.无法确定 答案C 3.接地装置按工作特点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的电阻值对高压设备约为( ) A.0.5-5欧姆 B.1-10欧姆 C.10-100欧姆 D.小于1欧姆 答案B 4.下列各种极化形式中,极化所需时间最短的是( ) A.电子式极化 B.离子式极化 C.偶极子极化 D.夹层极化 答案A 5.下列材料中,耐局部放电性能最好的是( ) A.纸板 B.环氧树脂 C.聚酰亚胺 D.云母 答案D 6.保护间隙动作后会形成截波,对变压器类设备构成威胁的是 。

A.对地绝缘 B.相间绝缘 C.主绝缘 D.匝间绝缘 答案D 7.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电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电离 B.光电离 C.热电离 D.表面电离 答案C 8.导线上出现冲击电晕后,使( ) A.导线的波阻抗增大 B.导线的波速增大 C.行波的幅值增大 D.导线的耦合系数增大 答案D 9.输电线路的波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长度(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不确定 答案C 10.有一条长为l的线路,单位长度的电感为L0,电容为C0,则波阻抗为( ) A.根号下(C0l/L0) B.根号下(L0/C0) C.根号下(L0l/C0) D.根号下(C0/L0) 答案B 11.直配发电机母线装设电容器的目的是( ) A.限制雷电流的大小 B.降低侵入波陡度 C.降低侵入波的幅值 D.抬高电缆首端冲击电压 答案B 12.切除空载变压器出现过电压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弧重燃 B.截流现象 C.电容效应 D.中性点不接地 答案A 13.气体中产生带电粒子的最重要方式是( ) A.光电离 B.热电离 C.碰撞电离 D.电极表面电离 答案C 14.绝缘电阻的测量可以发现() A.介质内含气泡 B.介质局部磨损 C.介质分布不均匀 D.介质已经受潮 答案D 15.110kV进线保护段应有的耐雷水平是( ) A.30kA B.60kA C.75kA D.110kA 答案C 16.下列仪器中,不能用来测量直流高压的是( ) A.高阻微安表 B.电容分压器 C.电阻分压器 D.静电电压表 答案C 17.屏障对油间隙的工频击穿电压的作用( ) A.没有作用 B.提高不显著 C.有时会降低 D.有显著的提高 答案D 18.雷电流通过避雷器阀片电阻时,产生的压降称为( ) A.额定电压 B.冲击放电电压 C.残压 D.灭弧电压 答案C 19.220kV及以下系统,决定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 A.最大长期工作电压 B.大气过电压 C.内部过电压 D.不确定 答案B 20.沿固体介质表面的闪络电压比固体介质本身的击穿电压( ) A.高 B.低 C.相同 D.不确定 答案B 21.电力系统中实际采用的防雷保护装置不包括( ) A.避雷针 B.避雷器 C.隔离开关 D.防雷接地 答案C 22.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通常是指雷击概率为( ) A.0的空间范围 B.1的空间范围 C.0.1的空间范围 D.10的空间范围 答案C 23.避雷器到变压器的最大允许距离( ) A.随变压器多次截波耐压值与避雷器残压的差值增大而增大 B.随变压器冲击全波耐压值与避雷器冲击放电电压的差值增大而增大 C.随来波陡度增大而增大 D.随来波幅值增大而增大 答案B 24.多油式断路器中油的用途是( ) A.灭弧介质 B.灭弧介质和绝缘介质 C.绝缘介质 D.导热介质 答案B 25.下面哪种理论只是对较均匀电场和短距离气隙适用( ) A.汤森德理论 B.流注理论 C.巴申定律 答案A 26.稍不均匀电场中不可能存在稳定的电晕放电,一旦出现局部放电,即导致整个气隙的击穿,它的冲击系数( ) A.远大于1 B.约等于1 C.远小于1 D.不确定 答案B 27.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不包括( ) A.改善电场分布 B.采用高度真空 C.增高气压 D.提高温度 答案D 28.{图} A.A B.B C.C D.D 答案D 29.以下不属于电力系统中的接地类型的是( ) A.工作接地 B.保护接地 C.防雷接地 D.等电位接地 答案D 30.彼得逊等值电路可用来计算() A.一次折射电压 B.一次反射电压 C.多次折射电压 D.多次反射电压 答案A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31.行波在理想无损线路上传播时,能量不会散失,但在实际线路中都是有损耗的,引起能量损耗的因素有( ) A.导线电阻 B.绝缘的泄漏电导与介质损耗 C.极高频或陡波下的辐射损耗 D.冲击电晕 答案ABCD 32.表示一条输电线路的耐雷性能和所采用的防雷措施的效果,通常采用的指标有( ) A.雷暴日 B.耐雷水平 C.雷暴小时数 D.雷击跳闸率 答案BD 33.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实际采用的防污闪措施主要有( ) A.调整爬距 B.定期或不定期清扫 C.涂料 D.半导体釉绝缘子、新型合成绝缘子 答案ABCD 34.按照外界能量来源的不同,电离的形式主要有( ) A.碰撞电离 B.光电离 C.热电离 D.表面电离 答案ABCD 35.与非破坏性试验相比,绝缘的高电压试验具有( )特点。

A.直观 B.可信度高 C.要求严格 答案ABC 36.高压分压器按照用途可分为( ) A.交流高压分压器 B.直流高压分压器 C.冲击高压分压器 答案ABC 37.电介质按物理状态可分为( ) A.气体绝缘 B.液体绝缘 C.固体绝缘 D.组合绝缘 答案ABCD 38.电介质的极化形式包括( ) A.电子式极化 B.离子式极化 C.偶极子极化 D.夹层极化 答案ABCD 39.工频高压试验常用的调压供电装置有( ) A.自耦变压器 B.感应调压器 C.移卷调压器 D.电动-发电机组 答案ABCD 40.对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具有良好的( ) A.电气性能 B.热性能 C.机械性能 D.其他物理-化学特性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41.耐压试验时,试验回路呈容性,由于回路电容电流在试验变压器漏抗上产生的压降与被试品上的电压方向相反,从而使被试品上的电压高于试验变压器高压侧电压。

( ) 答案正确 42.由于旋转电机在结构和工艺上的特点,旋转电机的冲击绝缘水平在相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中最低。( ) 答案正确 43.不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在直流电压下的击穿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 ) 答案正确 44.K 内部过电压幅值/电网最高运行相电压的幅值。用以表示内过电压幅值的 大小。( ) 答案正确 45.试验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不小于由被试品试验电压及试验电压下流过被试品的电流决定的被试品容量,在被试品击穿或闪络后能短时维持电弧。( ) 答案正确 46.对于均匀或稍不均匀电场,因平均场强高,放电发展较快,放电时延较短,故伏秒特性比较平坦,且分散性较小。() 答案正确 47.电机绕组的中性点一般是不接地的,电机中性点的过电压与入侵波陡度有关。三相进波时在直角波头情况下,中性点电压可达来波电压的两倍,故应对中性点采取保护措施。( ) 答案正确 48.对于极不均匀电场,其平均场强较低,伏秒特性在击穿时间较大时便随击穿时间的减小而上翘,即伏秒特性较陡,且分散性较大。() 答案正确 49.避雷器在安装时应和被保护设备相串联。( ) 答案错误 50.含卤族元素的气体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气强度。() 答案正确 以下内容可以删除 (一)非标准劳动关系产生的原因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从标准劳动关系发展而来。标准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契约关系,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要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需求增大。因为,在工业、机械制造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下,固定用工制度、长期就业合同是主流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但随着商业、服务业的不断扩大,简单、统一的传统就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自身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形式灵活、富于弹性的就业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来雇佣非核心员工,弹性用工能够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追逐利益最大化。“企业想要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的运用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劳动弹性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认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不再愿意从事那种传统的束缚于单位的就业形式,而更愿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意愿的、满足自己爱好的、更加自由的就业方式,从而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近年来兴起的SOHO一族就是典型例证。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小办公室、居家办公室)的缩写,它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家或小型场所为办公室而从事工作的小型事业体(个体户)。SOHO代表了一种自由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高低也不确定,特别适合与高新科技、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如软件程序员、网络工程师、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音乐制作人、广告工作者、咨询师等。

(二)非标准劳动关系面对的挑战 我国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更多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产物。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城镇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僵化的固定就业模式刚性太大,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于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方便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机会等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非标准劳动关系突破了标准劳动关系的内涵,对原有的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非标准劳动关系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需求。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法律适用和劳动主体方面 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主要以标准劳动关系为主,很多非标准劳动关系被排斥在基本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外。

此外,我国劳动法主要覆盖的是传统行业的劳动者,范围狭窄。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中有些是在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之内,如劳动者派遣关系中的劳动者等,但还有很多人被排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