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堂导入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 苏东剧变示意图 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到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那么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的具体历程如何 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的概况 苏联的发展 改革与解体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和剧变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重难点 1 二战后苏联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和遭遇的艰难曲折2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第八单元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学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吗 目前世界上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 分别是中国 越南 朝鲜 古巴 老挝 1949年10月1日 1945年9月2日 1948年9月9日 1959年1月1日 1975年12月2日 1950年时的社会主义国家 13个 2020年时的社会主义国家 5个 一 苏联的发展 改革与解体 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和剧变 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原因 经验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 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 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 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 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 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 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 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 前面没有铁轨了 前面没有铁轨了 还有人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毁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 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 发展 改革的背景 2 赫鲁晓夫改革 1953 1964年 3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 1982年 4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 1991年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 改革的背景 材料 二战后苏联相继爆炸了原子弹 氢弹 工业发展很快 1913年 1950年增加12倍 农业却徘徊不前 只提高了40 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 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1 二战后 苏联进入和平时期 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 2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 3 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 4 斯大林逝世后 赫鲁晓夫等人试图改革旧体制 尼基塔 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894年4月17日 1971年9月11日 原苏联领导人 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 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8年 1964年 美苏核对抗 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 第二次柏林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在苏共二十大上 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 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 引起震惊 1971年9月11日 曾经叱咤一时 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 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 鲁莽的改革家 1953 9 1964 10 2 赫鲁晓夫改革 1953 1964年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加大农业投入 调整农工比重 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下放部分权力 推行 物质利益原则 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积极性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平反冤假错案 强调集体领导 打破个人独裁 改革干部制度 兴建 极简主义楼房 提出 三和路线 首次访问美国 特点 赫鲁晓夫改革 越来越贫困的 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 技术上落后的工业 最尖锐的住房短缺 居民生活的低水平 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 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 费奥多尔 布尔拉茨基 苏联 贫穷落后 斯大林留下的难题 斯大林体制弊端显露 问题 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的苏联 矛盾尖锐 国门封闭 2 赫鲁晓夫改革 1953 1964年 赫氏改革具有针对性 开创性 取得一定的成效 内容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 强调集体领导 改革干部制度 经济 加大农业投入 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3 思想 秘密报告 打破崇拜 侧重点在农业 三和路线即 和平过渡 和平竞赛 和平共处 是苏联在赫鲁晓夫任内主张的外交政策 其实际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 避免战争 而在和平的竞争中超越美国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取得政权 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 对亚非拉尚未或未完全实现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则积极渗透共产主义思想 以便使这些国家也和平过渡到自己的战略轨道内 扩大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1953 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1958年 莫斯科玛莉娜灌林 Maryinaroshcha 地区正在修建赫鲁晓夫楼时的场景 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种植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急噪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 鲁莽的改革者 美国之行坚定大种玉米的信心 但 苏联除乌克兰和欧洲南部地区外 其他大部分区域都处在严寒地带 日照时间短 气温低 根本无法满足玉米生长所需要的环境要求 对玉米的播种面积 播种结构 单位面积产量及总产量等还是不顾实际地提出一系列的计划指标 仍然实行劳动日分配制集中劳动的 大锅饭 制度等 赫鲁晓夫改革中凭个人直觉瞎指挥 一刀切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对玉米种植中的出现所有反对意见 不论正确与否 一律否决 苏联农业改革之玉米运动 问题 你能从以上材料中找到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失败的原因吗 从 玉米运动 看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主观专断 急躁冒进 玉米种植未能因地制宜 未从根本上触动和打破传统模式 启示 改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敢于突破僵化模式的羁绊 循序渐进 赫鲁晓夫改革 1953 1964 改革采取的部分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改革并不彻底 无法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 期望 是失败的 赫鲁晓夫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 赫鲁晓夫改革 1953 1964年 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 在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 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杂大理石墓碑 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而另一只脚却由于历史的原因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是 毁誉参半 的一生 积极方面 誉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 取得一些成效 推进了农业的发展 消极方面 毁 1 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在维持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调整 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变革 2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3 赫鲁晓夫作风急躁 反复无常也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总结赫鲁晓夫改革 1 内容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 强调集体领导 改革干部制度 经济 加大农业投入 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思想 秘密报告 打破崇拜2 评价 积极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 取得一些成效 推进了农业的发展 消极方面 1 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在维持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调整 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变革 2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3 赫鲁晓夫作风急躁 反复无常也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列昂尼德 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1964年参与推翻赫晓夫的政变 自任苏共第一书记 在他统治下 苏联的军事 经济大大增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 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1976年5月 他成为苏联元帅 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 任最高苏维埃主席 他在1977年 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 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 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 的首脑 1964 10 1982 11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3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 1982年 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氏的难题 1963 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3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 1982 工业推行 新经济体制 改革 柯西金主持 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杠杆 提高效益 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 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赫氏改革失败 国家混乱 斯大林体制弊端突出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赫氏改革的延续 无新意 有何特点 重点在工业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3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 1982年 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对比看 1962年美国占有多一倍的优势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 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 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 美苏军事实力对比的天平已向苏联一端倾斜 他无视70年代末 世界兴起的新技术革命 坚持计划经济理论与实践 他被暂时的繁华表象所迷惑 改革半途而废了 有人这样描述苏联的窘境 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飞上火星 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 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 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 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 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 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军备竞赛 材料二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 从未进行过裁减冗员 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像要求各级行政部门一样对社会下达各种指令和指标 为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规定行为的标准 勃列日涅夫时期 理论上的教条化和宣传上的形式化盛行起来 在意识形态宣传中 改革 竟成了一个忌讳的词语 认为苏联对原有的体制不需要改革 俄罗斯很多学者认为 这一改变是苏联向 停滞 过渡的标志70年代苏联基本上达到了与美国的军事平衡 甚至在诸如战略核武器等领域还超过了美国 但是 其代价也是巨大的 过高的军事投入必然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 抑制创新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 整理 问题 你能从以上材料中找到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吗 勃列日涅夫后期保守专断 国家政治生活与意识形态僵化 军备竞赛加剧 制约发展 未从根本上触动和打破传统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 1982 前期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改革违背历史潮流 压制社会活力 无法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 期望 是失败的 材料一 1975年以后 苏联国民经济的持续低速发展 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为美50 苏联称67 社会总产值为美40 工业劳动生产率为美50 55 农业劳动生产率25 科技落后美国10 20年 苏联的农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 水浇地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7 3 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停滞的年代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 勃列日涅夫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总结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 1982年 1 主要内容 工业 重点 推行 新经济体制 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 利用杠杆 提高效益 农业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军事 美苏争霸 军备竞赛 军事国防 要争第一 2 评价 积极 前期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 军事实力增强 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消极 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 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 影响经济发展 好大喜功 脱离苏联实际 社会矛盾丛生 发展缓慢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课堂讨论 二战后长达几十年的改革 到底为什么改 为谁改 以及应该怎么改 为谁改 为什么改 该怎样改 农轻重比例失调 高度集权体制 人民的幸福生活 调整农轻重比例 激发活力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改善党的领导 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接任总书记 1984年2月逝世 享年70岁 老人政治病夫治国 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当选总书记 54岁 年轻的改革家能否力挽狂澜 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