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完整版)教材课程

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编辑刘元生 审核 批准 2016年8月 1.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 山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修改稿)(山东省人民政 府令2016年第303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沂安【2016】21号 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3.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全科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3.2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3.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

4.职责分工 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科 主 任刘元生 副主任刘存武 袁兵 成 员刘星吉 郑玉柱 冯尚选 尹传杰 闫正波 齐磊元 刘 鹏 主任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副主任职责具体负责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公司质量、预算、财务、后勤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5. 术语和定义 5.1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风险R=可控制实施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事故的可能后果(S) 注本公司使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 5.2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5.3风险点 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5.4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5风险评估/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6风险分级 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定为“红、橙、黄、蓝(深蓝、浅蓝)”四级。) 浅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

深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7风险管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
⑵安全性;
⑶可靠性;
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
⑵管理措施;
⑶培训教育措施;
⑷个体防护措施。

5.8风险信息 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5.9重大风险 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5.10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6.风险点识别方法 6.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风险点识别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以生产区域工段进行划分;
其中每个工段按照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不同进行进一步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

6.2 风险点识别方法 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
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7.风险评价方法 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MES)进行风险等级判定。

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负责本工段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报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办公室组成风险分级小组共同审核和逐项评定,最终完成风险分级。

分级标准参照附件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中表1、2、3相乘后的积对照表4得到风险程度等级。

8.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依据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进行编制,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措施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进行制定控制措施。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详见附件。每个记录表格的按照指南附件规范填写,各项记录保存不低于三年。

附件 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 附件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 附件C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 A.1 物的不安全状态 A.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a 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

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其他。

b 防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

c 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

A.1.2 物料 a 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与气溶胶;

运动物。

b 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c 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A.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A.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A.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

A.2 人的不安全行为 A.2.1 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

机动车超速;

机动车违章驾驶;

其他。

A.2.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

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

没有信号就开车;

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

其他。

A.2.3 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

对带电设备;

对加压容器;

对加热物;

对装有危险物;

其他。

A.2.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

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去掉其他防护物。

A.2.5 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

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
其他。

A.2.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

不穿安全服装;

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A.2.7 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

A.2.8 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

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

A.2.9 某些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工具;
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
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
扔代替用手递;
飞降、飞乘;
不必要的奔跑;
作弄人、恶作剧;
其他。

A.2.10 误动作 货物拿得过多;
拿物体的方法有误;
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
其他。

A.2.11 其他不安全行动 A.3 作业环境的缺陷 A.3.1 作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