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

地理论文之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 东北大豆 美国大豆 生产成本(元/千克) 1.6 0.8 运输(元/千克) 0.045 0.04 出油率(%) 17 20 加工成本(元/吨) 10+X X 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1)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请你分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东北大豆的出路”为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试简述理由。(4)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解析该题以真实素材设计专题研究的情景,综合考查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基础是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按照“假设-探究-表达”的步骤、要领分析解决问题;
关键是运用农业区位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区域比较,分析原因、找出对策。答案(1)东北大豆出油率低,价格高,加工成本高。(2)水热不足,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3)比较法;
选定对象进行比较,能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措施。(4)建立高油大豆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规模生产;
加大科技投人,改良品种,发展面向市场的产品;
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大豆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探究能力考查的应对策略1.注重基础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多是将学科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应用于实际,分析、评价、论证现实问题。虽然每个现实问题的情景设置、设问要求各有特色,但都需要在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将原有的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并运用地理的方法和思维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模型”。学生只有对学科基础知识“烂熟于胸”、对学科技能和方法“驾轻就熟”,才能应对各种新情景、新变化,架设起思维变通和创新的“立交桥”。因此,复习中要立足于承载和反映地理学科能力、价值观的主干知识,着眼于对原理性知识的活学活用。在考前冲刺阶段要回归课程与基础,对核心主干知识再次梳理、整合,主要有(1)自然地理侧重于原理、规律的运用和基本过程的掌握,要和典型案例结合起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迁移、变通的能力;
(3)重视空间概念的建立和区域特征的认识。2.善用图像探究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关注地理图像的作用,善于发现图像中所蕴涵的丰富信息(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搭建空间逻辑思维的平台。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图像信息的提取、判断、分析与应用,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地理信息分析方法。训练的起点应是图像绘制、判读的基本技能与要领;
在此基础上要综合地看问题,对图中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评价、归纳,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与人文现象间的互动关系。图像训练的最高境界是在具体化的问题情景中探究地理成因,用发展变化的眼光预测区域发展趋势,解决实际问题;
善于从新视角发现新问题,进行知识和能力迁移。3.关注现实“关注现实,设置情景,考查能力”已成为地理高考的一大特色,命题多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与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突出反映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强调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把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热点、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将书本与实际结合起来,拓展能力培养的空间。首先,要筛选热点。一是长期热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的发展、地区热点、我国的四大工程、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大西南、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三大城市群)、粮食生产与“三农”问题、我国的石油安全、海洋权益等问题。这些长期热点或关乎人类前途,或影响深远,是高考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关注现实的主要着眼点。二是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如印度洋地震海啸、“云娜”号台风和“伊万”飓风、北京新城规划、新建的大型工程或交通线、2004年我国的煤电油“三荒”等。三是一些隐性的、微观的、大众化的题材,如城市洪水、坎儿井的保护、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成员、济南泉群复涌、黄河调水调沙实验、水电开发热潮、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我国铁路大提速、东风汽车搬迁等问题。

其次,是整合落实,要把现实问题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热点问题的学习,关键是要把知识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转化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热点问题渗透于课堂,“适时适地”地开展热点评述活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4.精选案例,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保证高考的公平性,试题多设置教材与备考中很难见到的新情景、新图型,即便似曾相识设问角度也不尽相同。为此,复习过程中要提倡“原理+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以原理解释案例,以案例印证原理,逐步形成运用学过的经典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复习“农业区位因素”时可给出下面的案例地中海周围地区冬季多暴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和低地土地沼泽化。为更适合水果、蔬菜、鲜花生产,人们对自然条件进行了改造,但长期以来水果、蔬菜仍以就地消费为主,花卉不能大量生产。20世纪中叶以后,这种局面得以扭转,葡萄酒、时鲜水果蔬菜和花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如今一些国家已成为水果、蔬菜和花卉的专业化生产基地。随之新问题出现了越是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遭受自然灾害时损失越大,同时地区间的农业区位差异造成同类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让学生根据案例材料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对问题进行归纳整合,构建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的思维模式,认识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性和动态性。(山东省年邑二中曹慎中山东省临沂市教研室相炜)(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