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境界 教师从教思想境界略谈

  〔关键词〕 教育;教师;境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5—0053—01
  一、立足于高尚的道德境界从教
  师德高尚的教师有三种:1奉献型,就是一个人的能力、体力、身心的超量付出,来对待所从事的职业;2守业型,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干,潜心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诲人不倦,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2情感型,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在职业活动中把仁慈、博爱、善良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特别是转化差生。
  对班主任从教状况的调查表明,班主任也有三种类型:一是放任型。不控制学生行为,也不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就会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的思想倾向;二是包办型。包办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全凭个人的好恶任意赞誉毁贬学生,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表现出情绪紧张,对立,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等倾向;三是民主型的。尊重学生,使学生如沐浴春风,轻松愉快,表现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等倾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 是人学,这个“人”首先是人情、人道和人性。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对教师职业素养最严峻的考验,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教师是一个以爱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是爱的传递与心灵的呼唤。爱是阳光,爱能包容一切,温暖一切,融化一切,改变一切。
  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最大根本,德育是学校生命的心脏,是学生身躯的脊梁。教师是雕塑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其灵魂应该是高尚的。教师的人格是学生第一本人生的教科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教学过程中师生是面对面的,但情感不能对立,亲和力是最大的教育力,教师要由衷地接纳每一个学生。学生是教师知识水平最苛刻的审视者,是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最严格的评论家。师爱往往在一次谈话、一举手、一投足中不经意地得到体现和升华;教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表扬,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希望和鼓励。
  因此,我认为,打造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感境界,至少应该做到“期待、赞誉、扬长、宽容、知心、排忧”这12个字。
  二、立足于科学发展的认识境界从教
  1.从教育层面上讲,教育应该是呼唤人的灵魂的伟大创举,教育在本质上是要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而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求末的办法。可见,教师的教育智慧关乎学生的一生幸福,使学生的精神、思想、信念、情感、意志层面的东西健康地发展。
  要呼唤学生的灵魂,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精彩,而在于学生感悟了多少真善美;关键取决于师生之间真实情感的交流与体悟。教师带给学生的应当是愉快、期待和追求,用自己智慧的光华去滋润学生的情感,激励他们求真、向善、爱美,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开启心智,提升品格,使他们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奥。
  2.从教学层面上讲,主要是认识、探究、运用、理解。我认为,新课改的精髓在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我们可以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去研究教与学相结合的实质和规律。教与学互相适应又互相矛盾的。教与学作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然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应为学生的学而施,它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而学生的学则有赖教的引导,它不能脱离教师的教育。这也表明两者具有相互适应性。但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又是有矛盾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往往不同程度地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长。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心理准备、自主学习的自觉程度、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自控能力以及原有知识基础等方面同教师的合理要求之间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距。这一矛盾的解决取决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这正是教与学过程的辩证统一。应当指出,教与学的统一是在教与学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从教与学产生矛盾到矛盾暂时的解决,教与学就达到了相对的统一,随着教学活动的继续,矛盾又产生,再解决,教与学便再一次达到相对统一,如此循环往复,教与学的运行便不断得到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之不断提高,他们的各项素质因而不断地得到发展。这就是教与学统一的实质和规律。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