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现今的口语交际练习,存在着学生不敢说、不会说和说假话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优化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欲望,做到言之有礼,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节,言之有情呢?没有训练就没有提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口语表达、交流。要想达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三定”入手,即定位、定性、定法。
  一、定位——体现真实性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总体目标。从这个目标出发,首先生发出来的一个要求就是真实。在沟通和交往中,我们应该根据谈话的主题来组织自己的语言,确定自己的语气,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会怎么说,我该怎么回答,虚拟交流过程。
  1.追求情境的真实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方设法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再现交际的情境,让学生的内心充满喜悦,使他们体验到课堂学习的愉悦,产生沟通的欲望,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建构新知。
  如苏教版第四册中的一个口语交际内容是“学会劝阻”,在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书上四幅图的情景再现。我把学生带到教室前面的垃圾桶前,让一个女孩扮演丢废纸的露露,其他同学试着劝说露露不乱丢垃圾。在真实的场景中,学生说话的兴趣浓了,而且当他们看到本来干净的地面被废纸弄脏时,劝阻的欲望更强烈了。在表演中学生逐步掌握了劝阻的技巧,同时明白环境的卫生要靠大家共同来保持。
  2.追求情感的真实
  所谓真情实感,就是人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要想有真情实感,教师就要让学生感悟生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有感情、有个性的人,教师要理解、尊重、信赖他们,让他们在交际中展现他们真实的情感,绝不能让他们无病呻吟,说空话、套话。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敢于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以“你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为例,说话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老师一天的工作,说一说自己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深情地说:“老师,您真好,比爸爸对我还好,我真希望能够永远和您在一起。”句句发自肺腑,情感真挚。
  二、定性——抓住交际性
  1.强调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它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以往的听说训练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单向传递,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如三年级的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学会商量”,要求学生在自己和别人的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学会和别人商量,通过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说话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了解彼此意见的不同之处,再商量如何适当让步,寻求观点的统一。这个过程是一边倾听一边互动接话的过程,是主动交际的过程,是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把握角色
  课本上的口语交际训练,既有介绍自己或者解决问题的内容,也有代替别人与人沟通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清醒地把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说出适合自己身份、情境事件的话来。角色表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角色表演”,就是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的一个口语交际内容是“我来当导游”,这时候学生的角色定位是导游,要用导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注重语言的口语化、规范化、大众化,又要把家乡的美景、特产介绍清楚。
  三、定法——追求可行性
  口语交际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口语交际重在实践,它通过实践来形成能力。单靠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交际的实践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日常的交往中得到锻炼。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营造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
  一线教师深有体会:当我们端起架子,一本正经地上口语交际课时,学生会拿腔拿调,放不开;当我们以谈话轻松导入时,他们往往能有很好的发挥。我听过于永正老师上的一节口语交际课“认识蔬菜水果,招待客人”。一上课,老师就提着一篮子蔬菜、水果急匆匆地走进教室,然后告诉学生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所以中午忙着去买东西招待客人,谁知道一进学校,上课铃就响了,只好把东西带到教室里来。老师让学生上台来介绍水果,给水果分类,用水果招待客人……这样的氛围将学生带入了民主、和谐的交际情境,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是在上口语交际课,但口语交际的要求已经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悄然得到践行了。
  2.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陶行知曾经抓着一只大公鸡并掏出米按着大公鸡的头让它吃,但是大公鸡偏偏不吃,陶行知放开大公鸡,并后退了几步后,大公鸡才吃起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教师强迫学生去学,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创设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兴趣的方法。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1)通过实物、课件创设情境。直观具体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说话情境,触发学生的语言机制,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如在“聊聊春节”的口语交际中,我用对联、鞭炮等物品唤醒学生的记忆,并通过课件展示从们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等场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通过语言、动作等创设情境。有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怒也能创设情境。如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介绍一种小动物,我就以“耳朵长,尾巴短,不吃饭,只吃菜”的简单谜语引入,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绘小白兔的可爱,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争着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3.开发资源,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听说能力。课堂教学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口语交际训练的因素,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合理利用。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词、扩句、造句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汉字的书写方法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质疑、讨论、评价、背诵、复述等环节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在生活中创造说话的机会。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就要让学生融入课外更广阔的天地,提供课外训练的机会,以拓展学生的交际空间,如班队活动、社团活动等各种校园活动和社区活动。教师还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如今天是重阳节,你想对爷爷说什么?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兴趣,在玩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并受到了思想教育。
  4.立体多维阅读,扩大知识面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而立体多维阅读,就是利用一切可以阅读的材料获取信息的过程,如阅读广告、请柬、说明书等。生活中处处有文化,处处有知识,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立体多维阅读不断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果腹内空空,就像空空的茶壶,即使想倒也什么都倒不出来。
  当然,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语言规范到吐字清楚,从说话周密到见解独到,从交际语言中的反应敏捷到态势的得体,从简单的对答到带有较高语言水准的辩论……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断地摸索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守得青山”并“见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