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苏区革命史略】 革命苏区是哪里

  中央苏区创建时期,朱德、陈毅、朱云卿、罗荣桓、聂荣臻、粟裕、谭政、罗瑞卿、萧克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丰顺苏区留下了可贵革命足迹;丰顺还为中央苏区输送了李坚真(曾任中共闽粤赣妇委妇女部长、长汀县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兼妇女部长等职)、李井泉等等一大批政治、军事指挥人才。
  1929年6月、10月,红四军主要领导人陈毅两次到丰顺,丰顺苏区就开始与朱毛红军密切了关系。10月,红四军进入粤东北丰顺后,在朱毛红军政治、军事行动的推动与影响下,丰顺苏区已成为红四军控制的“闽粤赣三省边境红色割据”区域。
  1930年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期间,丰顺苏区在西北分委的领导下随闽粤赣根据地一起划归中央苏区管辖。
  1931年秋,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位于粤东北韩江上游的丰顺苏区,已随以闽西为主体的闽粤赣(1932年3月,改称福建)苏区一起,与赣西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中央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
  丰顺县地处广东东北部的韩江上游,与闽西山水相连。1930年夏,丰顺县是粤东北地区苏区县。同年1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期间,丰顺苏区随闽粤赣革命根据地一起,纳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1931年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位于韩江上游,属粤东北梅丰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丰顺苏区,先后归属中央苏区之下的闽粤赣省、福建省苏区管辖至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
  朱毛红军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初,丰顺县在红四军游击粤东北进入丰顺的政治、军事行动影响、推动下,很快成为苏区县。
  早在大革命时期,丰顺县民众就积极参加东征、北伐战争。青年团、共产党就在丰顺县建立了组织。1926年9月,经汕头地委批准,丰顺县支部升级成立丰顺县部委员会,部委书记冯连山,组织部长黎凤翔,宣传部长彭在璇,农会部长蔡宁。
  进入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四一五”以后的武装暴动,丰顺县地方党组织领导民众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之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入粤,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二十军第一、二师和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南下潮汕时,中共丰顺县部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粤省委即刻以全力在东江接应”的指示,在县城策划外攻内应,举行暴动。起义军进入丰顺攻陷留隍后,即派出地方干部和农民自卫军,配合起义军并参加与国民党反动军队激战的“汤坑战役”。同年10月,郑兴、朱公伟、黎凤翔、邹玉成、杨淑庆等,组织经南昌起义军“汤坑战役”战火洗礼的丰顺农民武装,在九龙嶂柑子窝村建立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团。开始在农村建立红色割据区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的土地革命运动。
  1928年2月4日,丰顺县建立了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潘田乡苏维埃政府,进入创建工农当家作主的红色革命政权的探索实践新时期。是年5月,中共丰顺县部委在九龙嶂改组为中共丰顺临时县委。同年秋,为加强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运动的领导,粤东北地区先后组建了“五县暴委”和“七县联合委员会”。在上列粤东北联合机关的领导下,丰顺县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革命政权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城乡广泛开展。10月15日,丰顺县委在丰北的大龙华乡叶华村宝田庐召开丰顺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黎果为委员长,李坚真和朱士庵为副委员长的丰顺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彭化民任主席的丰顺县军事委员会,组建邹玉山任团长的红军独立第十四团。大会公开号召在根据地内开展土地革命。劳苦大众纷纷加入农会,全县会员约万人,获中共中央巡视员贺昌(毅宇)评价称:“丰顺工作最好,有组织的农民群众约万余人。”广东省委也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的红四军下井冈山,游击赣南、闽西,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更鼓舞了丰顺县党和军民的斗志。丰顺县召开中共党代会,改组县委,黎凤翔任书记。成立丰顺县模范赤卫总队(后编入红军四十六团),刘春任总队长。把一区(九龙)武装和二区(黄漈)武装各编为一个小队,然后集中到黄漈训练并改称教导连。此后,全县上下,在恢复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二、三、四区委,党员发展达1000人左右。2月17日,将丰顺县革命委员会改组为丰顺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邹玉山任主席;同时组建邹玉山任团长,彭化民任政委,杨学哲任参谋长的丰顺县红军独立第十四团。3月5日,中共丰顺县委在黄漈召开扩大会议,制定“发动大大小小的游击战争,鼓动群众革命精神”的斗争方针,作出健全各级党组织、建立军事委员会、建立健全工会、农会、妇女协会、共青团等组织的决定。在县委扩大会议精神的鼓舞下,丰顺县的革命斗争出现新局面。4月2至3日,丰顺县军民在县委的领导下,与进剿八乡山的五华、丰顺、揭阳三县国民党军进行殊死战斗,并取得史称“八乡山第一仗”的胜利。同月7至8日,举行了震撼粤东的“丰顺暴动”,攻陷国民党丰顺县2个区公所,13个乡公所,毙敌11人,俘敌174人,缴获各种枪支301杆,给了反动派沉重有力的打击。暴动后,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赤卫队发展到4000多人,拥有900多支枪。武装斗争在全县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迫使敌人只龟缩在县城、留隍、汤坑等大圩镇。此时,丰顺红色割据区域初步形成。
  1929年6月,红四军政治部主任陈毅,从闽西到丰顺革命根据地的西山南寮,商议共同开创闽粤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等事宜。从此,丰顺革命根据地与红四军、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0月,朱德军长和朱云卿参谋长率领红四军3个纵队共6000多人,从闽西分3路进军粤东北。攻占梅城后,颁布署名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陈魁亚、朱子干、陈海云等7人为主席团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第一百七十七号)》。接着,红四军主力游击丰顺并在马图休整。朱德、朱云卿、罗荣桓、聂荣臻、粟裕、谭政、罗瑞卿、萧克等都在丰顺根据地的马图等地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当年,马图到处有“热烈欢迎红军第四军”、“组织起来,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实行武装暴动,夺取东江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口号。10月,陈毅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返闽西时,又经过丰顺苏区,为丰顺的党组织和军民带来了党中央的新部署。   红四军到丰顺,有力地鼓舞了丰顺人民的斗志,推动了丰顺土地革命运动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步伐。1930年5月,黎果为委员长的丰顺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辖5个区苏维埃政府,4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1930年9月13-1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报道:“丰顺县已经有四十多个乡苏维埃,五个区苏维埃的政权,而且苏维埃也于当年五月成立了。不过苏维埃的政权,虽已由群众斗争中,普遍建立(占全县幅员的半数)”……。“故农民分得土地后,足食者已十之七八。”
  此时,丰顺成为完整的苏区县,各项建设进入鼎盛时期。苏区与粤东北、赣南寻邬县等地赤色区域连成一片,并与赣南、闽西各县边界相通。当年红四军主要领导人陈毅向中共中央报告中称:粤东北“……丰顺、……各县群众大部分归我们领导,……”丰顺苏区成为红四军控制的“闽粤赣三省边境红色割据”区域之一。在此前后,李坚真、李井泉等一批优秀干部从丰顺县苏区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央苏区鼎盛时期,丰顺县苏区先后隶属闽粤赣(闽西)、福建省苏区,在苏区积极配合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及各项斗争。
  1931年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后,中央苏区逐渐进入鼎盛时期。但由于敌人的分割、围剿与封锁,位于潮阳大南山的闽粤赣苏区西南分委与机关设在闽西的闽粤赣苏区特委联系困难。粤东北地区与闽粤赣苏区特委机关所在地的永定虎岗山水相连,西北分委在闽粤赣苏区特委领导下,进一步完善以黎果为书记的梅丰苏区县委,丰顺苏区的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同年秋,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反“围剿”。丰顺苏区积极配合西北游击队,扩大武装力量,出击敌人,牵制进剿中央苏区的广东军阀。并在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反“围剿”中,与梅县苏区军民紧密配合,在斗争中梅县、丰顺两块苏区连成一片。
  1931年秋,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在中共中央“闽粤赣向北发展前,需恢复、巩固闽西南部、粤东北苏区”指示推动下,梅(县)丰(顺)红军游击队,通过武装出击,促进了梅丰苏区进一步发展,被称为梅(县)丰(顺)县苏区时期。梅丰苏维埃区域内调整成立了黎果为书记,叶明章为副书记的县委兼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党、政领导机构,黎通为大队长的梅丰苏区红军游击队得到壮大。1932年3月,“闽西苏区已与江西苏区打通”。位于闽西苏区与江西苏区中间的梅丰苏区,已为中央苏区的连片区域。随着西北分委的消失,闽粤赣省改称福建省。此时,福建省苏区省委领导除组织部长刘晓是中央派来的外,书记罗明,宣传部长李明光,秘书长肖向荣,妇委书记李坚真等主要领导,都是从梅丰县、饶和埔苏区等根据地调任到闽西的,特别是宣传部长李明光,秘书长肖尚荣,妇委书记李坚真,他们都是梅丰苏区主要的创始人,他们对曾倾注智慧、心血,艰辛开创的梅丰县、饶和埔县根据地,怀有特殊的感情。上列根据地又与闽西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战略地位重要,始终把其保留在辖区内。与闽西武平岩前、象洞等连成一片的梅丰县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福建省的南部区域。
  福建省委曾直接对梅丰县委下达指示,如1932年2月16日《中共闽粤赣省委特别通告》,这些文献充分说明,梅丰县委属于福建省(闽西)苏区党组织领导,梅丰苏区与福建省(闽西)苏区是一个整体的,同属于中央苏区。
  1933年2月,中央苏区进入第四次反“围剿”,丰顺苏区军民在丰梅根据地县委领导下,在八乡山、大竹园、贵人村等地袭击国民党地方反动联防队,为牵制广东国民党军,使中央主力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贡献。
  1934年1月,丰顺苏区从梅丰苏区中分出,成立以胡坚为书记的丰顺苏区县委。同年夏,国民党丰顺县长林彬为配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抢修通往中央苏区的通道“丰汤公路”,并亲临工地监督,丰顺苏区军民在县委领导下积极配合丰梅游击队,在南蛤龙岗工段伏击,当场击毙国民党丰顺县长林彬及国民党军士兵多名,为配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作出了贡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丰顺苏区军民的斗争一直坚持到193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