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精华版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

2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学科归属上说,它是高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用来专门研究大学中的教学问题,探究大学教学规律,指导大学教学实践。从学科发展渊源来说,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以基础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3. 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4拉特克,德国人,是的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在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学校改革奏本中自称“教学论者”,称自己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5夸美纽斯 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 ,他的大教学论与分析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

6 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的哲学家、教育家、心里学家,他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1.教育性教学思想,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道德,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学。2.教学心理化思想。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钟最近本的术语,其含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7凯洛夫 苏联教育家,他把教学过程概括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他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8 杜威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在教学组织的形式上,他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的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的主要活动代替教师的讲授。

9布鲁纳 的课程结构理论 他的教学理论思想主要是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10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既要从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所构成的研究对象中发现问题。

11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12大学教学丰富的含义1大学教学是基于通识教育的专业教学;
2 大学教育不仅传递知识与技能,而且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3 大学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 4 大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13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去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14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大学的发展经历了英、德、美、苏大学传统的递变过程。

15英国大学教学传统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自由、公平、沉着、稳健和智能”生活习惯的绅士。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德国的大学制度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初始模板。16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宋代的书院产生,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书院是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8、1921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的宗旨,使“学”与“术”分离,确定了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的综合性,确立了大学设评议会、各科设教授会的方针,形成所谓的“教学治校”的制度。1、约翰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2、杜威提出“存在即被经验”的命题,他认为“经验”包含两个部分发出动作和承受结果。

3、杜威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西”“真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应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说成是“人造的工具”。

4、杜威高度重视哲学和教育的联系,他认为“哲学是教育的普通理论,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

杜威提出自己的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5、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

6、杜威认为,心理学化的教材应该统一于儿童的生产和发展,符合儿童的心理的发展顺序。

7、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既看到了民主社会对于促进大学教学的民主精神的保障作用,也看到了大学教学通过对青年一代民主价值的培育而产生的对民主社会建设的持续推动作用。

1、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它以实在论的哲学观为依据,提倡古典主义主义教育,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观,属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新传统流派。

2、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在其代表作美国高等教育中写道“教育的一个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 3、永恒主义者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高呼“回到古希腊去”、“回到柏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

4、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的本性都是永恒不变的。

5、永恒主义者认为,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于课程的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

6、永恒主义主张1.阅读经典著作,培植永恒理念2.重视理智训练,强调教师指导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评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3.通过对话和辩论,学会质疑和推理。

7、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提出的通识教育即共同教育的主张。

8、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智特质能有效的思考;
能清晰的沟通思想;
能适切的判断是非;
能辨识普遍性的价值。

9、“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以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旨在通过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这样一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的目的。

10、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性”以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的研究,其精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典著作中。

1、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卡尔罗杰斯、乔治凯利等。2、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3、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4、“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是罗杰斯的学习观念,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5、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6、人本主义教学观主张1.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2.主张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3.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4.强调感情化的师生关系5.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7、人本教育观对大学教学的启示1.大学教学要提倡学生中心,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的教育,就贯穿了这样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2.大学教学应重视自我概念的发展3.大学教学应主张有意义的学习4.大学教学应探索更加开放的教学方式方法 1、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维果斯基、劳伦斯科恩伯格、罗伯特J斯腾伯格、卡茨等。

2构建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有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他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他们需要重新构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他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
他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必须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2)知识并不能正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个体之外,正确的解释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他取决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2、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3、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交流、意义建构(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4、和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质疑、判断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1、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2、对于课程的概念,不同的人由于其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定义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一,课程即学科。这是较早、影响较深远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应该从相应的学科中精心选择,并按照学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这种课程的一般特点有第一,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
第二,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
第三,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第四,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其二,课程即经验。一般特点表现为第一,课程是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第二,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第三。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其三,课程即活动。这种观点的特点是第一,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一级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
第二,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第三,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
第四,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2、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3、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对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因此学科课程论至今仍然深受教师们的肯定和拥护。4、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4把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归入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归入专业课5、作用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专业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专业方面学有所长。选修教育则能拓宽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6、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紧紧面对某一学选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选修教育课程实行完全的自由选修,既没有选择领域的限制,也没有学分数的限制。7必修课按其结构层次分为1.基础课2.专业基础课3.专业课8现在中小学多称教学计划为“课程计划”。在大学也将教学计划成为“培养方案”1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1、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7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