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地看城乡规划中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什么是现实性

  摘要:通过对城市规划中理想性与现实性具体涵义的阐述和二者辩证关系的分析,并针对现   阶段中国城市规划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中理想性与现实性相辅相成,二者
  缺一不可。
  
  关键词:城市规划理想现实相辅相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最近偶然看到一本书,是冯仑的《理想丰满》,书中谈到的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或许是那句很经典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文章核心讲述的是民营企业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能否将“骨感的现实”发展为“丰满的理想”,关键在于能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治的政治体制以及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体制。中国民企面对的是“骨感的现实”,但拥有的却是“丰满的理想”。而反观我国的城市规划,从整体上来讲,不仅“理想不丰满”,而且“现实还骨感”。不仅对现实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可气的是图案上虚假的理想主义充斥业界。文章试图通过辨证地分析城市规划中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相互关系来说明理想和现实在城市规划中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切实的结合点,脚踏实地地针对现实采取规划的手段和步骤,逐步地实现理想的目标。
  
  一、城市规划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含义
  1、城市规划中的理想性
  理想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预设,是人类针对现实的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期望。相对应的,城市规划中的理想则是人们针对城市问题或者说针对城市现状的不足所提出的一种能够实现的城市的美好场景。
  城市规划的性质决定了城市规划必须具有理想性。孙施文在《城市规划哲学》一书中这样描述了城市规划的性质:“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规划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未来导向性。” 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期,而这种预期由于规划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必然要带有某些超越于现实的理想。
  2、城市规划中的现实性
  城市的现实指的是城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或许是城市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的现实性决定了城市规划也具有现实性。现代城市规划最初就是由于解决工业城市造成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直到现在,避免城市问题的产生、解决城市问题依然是城市规划工作者所做工作的主要目的。既然规划是针对城市现实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或者手段,那么也就要求规划的实施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因而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又由于可操作性是有效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可操作的不一定是有效的,但有效的一定是可操作的,所以有效性是最终目的。也就是说,最终评判一个规划优劣必须通过其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所发挥的实际效用来进行评价,而不应该以规划编制的成果中所表现的图件以及其它方面来评价。可见,不论城市规划的目的,还是手段,亦或是评价标准,都具有现实性。
  
  二、城市规划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城市规划的理想源于城市的现状,以现实为基础并对现状加以补充和改善
  前面提到,“城市规划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未来导向性”,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期并为了达成这一预期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而这种预期必然要带有某些超越于现实的理想。而这种超越于现实的理想,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而是与现实直接相关,并对现实中的城市问题加以批判的同时提出一种更为美好的理想城市生活。因而,城市规划的理想性源于城市的现实性,没有现实,理想也就无从谈起。
  每一代人依据当时不同的城市现状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理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莫尔针对资本主义城市与乡村的脱离和对立,私有制和土地投机等所造成的种种矛盾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针对当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后所暴露的社会矛盾,欧文主张建立“新协和村”,当然还有后来傅立叶提出的以名为法郎吉的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的理想社会、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尽管这些理想社会的提出并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并未真正实现,但由于具有对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因而对于解决现实的城市问题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理想总是和现实紧密相关的,没有脱离现实的理想的存在,即使是空想社会主义也是如此。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真正追求的的城市理想不应是空想,其不仅要有“想”的成分,更要有“理”的成分。这里所指的“理”指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可以依循的的客观现实规律,这些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揭示这种规律就必须从城市发展的事实出发,而且需要这些事实作为人类认识的检测工具。对象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我们认识、思考、处理和行动的基点。规划绝非仅仅是理念性的勾画,它必须是有事实基础的。
  2、城市的现实有待于发展为理想,但必须将实用的规划上升到理想性的层面实施。
  在一定条件下,城市中的现实与城市规划的理想间可相互转化,一旦这种条件存在,现实与理想间就会由对立关系转化为一种“远近”关系而变得统一,也就是遥远的理想的近距离现实表达。而这种条件从规划角度来讲,个人认为是一种从理想层面出发的具有实用和实践意义的规划。
  没有理想性的存在,城市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再注重现实再有操作性的规划对城市的进步也无济于事;没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空谈理想自然也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好的规划。理想性必须融入到具有现实性的规划中才能将现时的城市发展为理想的城市,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渡。
  3、城市规划的理想性和现实性互为补充,不能完全割裂。
  现实性强调解决问题的实用性,理想性则强调规划的未来导向性,在实际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中,实用性作为手段、措施,理想性作为目的,目标,二者缺一不可。
  
  三、反观当今城市规划中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个人愚见,当今的规划,整体来看,“理想不丰满,现实还骨感”。
  现实中,有些规划工作者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理想的含义,不懂得理想是基于对现实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逻辑,仅仅追求的是图案上的美观,图案上的理想,完全忽视了现实的情况,缺少一种对规划图纸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现实解释。而领导喜欢的是不顾现实的所谓的理想方案,越是做得千奇百怪、出其不意、或者越是与众不同的,甚至做出来的效果是从未看见过的或者只在国外大城市才能看到的,就越被认为是好方案。因而,我们在失去了规划的现实性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规划的理想性。因而我们只能说,“理想不丰满,现实还骨感”。
  当然,也有不少规划者没有采用追求“图案理想”的讨巧方式,而是开始更加重视规划的现实性,期望运用规划以及其它一些学科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在的城市的问题。这类规划者或许更需要的是在充分认识城市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从长远角度看看是否适合城市规划的“理想性”要求。
  
  四、结语
  从城市规划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可以看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城市规划不断向前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城市规划本质上就是连结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因而,理想性与现实性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希望广大的城市规划从业者能够怀着一种孜孜不倦追求理想的精神勇敢地直面城市规划现实中的困难。唯有这样,才能使得中国的城市规划“理想丰满,现实也丰满”。
  
  
  
  
  参考文献:
  [1]冯仑.理想丰满[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Eliel Saarinen,1943,The City:Its Growth,Its Decay,Its Future,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