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车站中“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研究】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摘 要:本文旨在针对特定残疾群体研究现代社会公共交通车站设计,从而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这一设计理念充分的融入设计当中,真正的在设计结果中体现“关怀”,明确设计目的和针对人群,从而真正的为人而设计。
  关键词:以人为本;残疾群体;公共交通站设计;针对性;特殊性
  每当我们立足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设计所针对的人群,为什么而设计,为谁而设计,在设计中我们应当重点的针对哪些要素,哪些问题而去设计,这样的话设计的目的性应当是很明确的,这样在做设计的时候才能明确设计思路,有针对性的提出设计问题,寻求设计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同时更适合针对人群的设计结果。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现状
  据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残疾报告》中得知,当今世界有超过10亿人口带有某种残疾,并且有将近2亿人口患有相当严重的功能困难。在与往年发布的报告中对比得到的结果是,近些年世界人口残疾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未来世界人口残疾率将持续上升。这一报告说明我们对残疾群体需要有更加多的关切。这种“关切”可以体现在政府的政策上,社会的包容中,每个人的行为中。针对残疾人群体进行的设计同样是这种“关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报告中还特别指出,无障碍设施的缺乏是导致残疾人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公共场所、交通体系和信息系统都未实现对所有人的无障碍化。
  时至今日,我国在致力于发展公共场所的残疾人设施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对残疾人的重视以及关爱距发达国家而言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的残疾人基础设施还是不够齐全,尤其是特别针对特定残疾群体所做的设计相对较少,设计体系不够完整,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够广,在设计中没有足够的重视。缺少无障碍交通是阻止寻找工作和寻求医疗保障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阻碍残疾人接触社会的主要原因,许多残疾人的交流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聋人无法获得手语翻译,盲人无法获得触摸式信息等。
  二、残疾人对公交车站“以人为本”设计的需求
  残疾人群分为以下6种
  1、听觉残疾
  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指的是听不到或听不清楚环境的声音,无法收到声音信息,难以和正常人群进行必要的交流和信息传达。针对这类人群在公交车站的设计中应该涉及到加强标识系统的视觉效果和完整性,促使听觉残疾人群在公交车站中足够的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通过标识认知自己可以通过何种渠道到达目的地。因为听觉残疾无法收到交通工具传来的声音,所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听觉残疾者的安全性,比如增加隔离设施,交通工具进站出站时增加视觉警示等等。
  2、视觉残疾
  视野、视觉、感光、色觉障碍统称为视觉障碍。其中也包括感光功能障碍和色觉弱视者。这类人群无法完全通过眼睛得到想要的信息,通常只能通过触觉或听觉来获取必要的信息。所以在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站台以及站台周边通道的平整性,以减少视觉残疾者在区域内的主要障碍。其次,还需要在设计中增加必要的盲人辅助设计,如可触摸式盲文站牌,有声播报站牌站点以及路线,增加上下车辆的引导设施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人体工程学合理的设计站台以及站牌等各类站内措施,以确保视觉残疾者能更好的接收信息。最后需要考虑到安全措施,针对视觉残疾人群的特征,增加护栏和相应的语音提醒功能,并完善引导设计。
  3、肢体残疾
  肢体部位畸形或残缺,统称为肢体残疾。这类人群缺乏正常的运动功能,多半行进困难需要轮椅、拐杖等器械支持。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中充分了解此特点而进行特殊设计。与视觉残疾者一样,这类人群同样需要站内以及周边通道的平整性,普通轮椅无法超越23毫米的障碍,并且其原地旋转的半径相对普通通道较大,所占空间面积也比正常人大。如果站台内避免不了坡度,则应在角度和地面材质上弥补这一缺陷。肢体残疾人群与视觉残疾人群同样需要上下车辆的引导设施,并且由于行动的限制,需要信息提示相对提前,在设计前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即使肢体残疾群体在无人协助和看护下也能充分的接触社会,感受身边的世界。
  4、精神残疾
  精神残疾存在一年以上并且没有痊愈的患者,通常统称为精神残疾。这类人群在正常的情感和认知上具有较大的障碍,同时在社会中较其他残疾群体更容易遭受到排斥和歧视,其中精神分裂症占有的比例较大。这类人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指出,确诊患有精神残疾者,需要得到监护支持。同时我们在针对这类人群的时候应在站内增加简单的通讯设施和经过特殊培训的可以有效辨别此类人群的管理人员。在发现精神残疾患者的时候有效的辨别,并通过特殊设计的通讯装置第一时间通知相应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帮助。
  5、智力残疾
  智力残疾,分为先天智力残疾和后天性精神刺激导致的残疾。通常是由于大脑的损害而形成的。无论是在信息,认知还是语言方面或多或少的与正常人存在差异。这类群体的表现为感知能力差,认识速度迟缓,辨别能力较弱,注意力分散,协调能力差等。为此,我们在针对此类人群的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上因素,对站台功能进行相应的完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因为这类人群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危险信息接收不充分。同肢体和听觉残疾一样,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和语音提示功能加强,以此弥补注意力分散的特点。同时,与精神残疾群体的需求一样,这类群体同样在没有监护人情况下需要简单的通讯设备和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辨认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协助。
  6、综合残疾
  综合残疾是指同时患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残疾群体,这类群体无论生理和心里上都或多或少有某种残缺。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类人群所遭受的不平等和排斥更严重,与社会脱节更加严重,他们需要得到我们设计者更多的重视,通过我们的关怀来贴近社会,贴近他人,正常生活。
  三、当今公交车站“以人为本”设计的缺陷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残疾报告》中特别指出,交通在消除残疾人生理与心理障碍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交通设计规划中应把残疾人因素首先考虑进去,通过咨询残疾人和服务提供者,充分满足起需求达到无障碍的目标。开发具有示范性同时低成本的通用设计。现如今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了交通体系中的残疾人设施。我国在迅猛发展残疾人公共交通设施的背后,也显现出了很多问题和缺陷,导致我国很多地区和城市在此领域依然处于之后状态。比如设施设计的合理性、单一性、适用性等均不够完善。同时覆盖面积不够广、设施设计简单粗暴、设施设计人性化不足、施工不够严谨、施工审查力度弱、设施偷工减料等问题也凸显其中。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残疾人群体得不到社会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无法得到相应的辅助,与社会脱节,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信息来源。结果就是使得残疾人更加的自闭,融入不到现代社会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在设计上发挥“以人为本”的精神,合理的规划和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在充分满足其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给予残疾人群体足够的关怀,系统的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从政府的层面上加强管理和监督审核,设计、施工、审核、验收一系列程序严格执行标准。社会层面,加强民间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充分学习发达国家的残疾人设施设计,并给与支持研究,使残疾人得到更好的服务和社会认可。
  四、结论:
  虽然残疾人公共交通车站只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一个体现,但综合了人体工程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等种种要素,最终目的是将“人”作为设计的本体,在设计中体现出设计师对社会的关怀,对残疾人群的关怀,增加他们参与社会,感受社会的积极性,有助于弱视群体独立的生活。同时从人性化的残疾人公交车站也能反映出社会的平等,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将“人”、“设计”、“社会”充分的融入设计思想中,最终真正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残疾报告》日内瓦 2011年.
  [2]王旸 张宇红 《台北市无障碍设计初探》 江南大学 2012.
  [3]Ziqi Liu《barrier-free Oslo 3311》Oslo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