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成语润物无声

  〔关键词〕 德育;传统文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30—01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养”。如何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挖掘祖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知悉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让他们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中的传统美德融入自己的践行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多年以来,我校坚持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认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其核心应体现在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教育上,教育学生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形成个人良好品质和健康的沃土,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尤其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形成广泛的爱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中国人要懂中国文化,要学习中国文化,要传承中国文化”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将传统文化中初中生易学、易懂的古诗文精心汇编,开发了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内涵的校本课程《初中生诗词诵读与书写》。教师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浩瀚与伟大,学生们在多样化的校本课上,学《论语》,背诵古诗文,认识文房四宝和书法的精奥,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
  其次,我校自2001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每天早晨十分钟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并在每学年开学的两周内,全校以《初中生古诗词诵读与书写》为基本内容,以背诵、书画、表演为主要方式的读书节启动仪式,坚持开展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之星评选活动。学校还组织学生办起了《好书伴我成长》《与经典为友》手抄报,并在校园电视台开办了“雅言经典”栏目,设经典作品朗读,名作欣赏,师生优秀习作选播,信息交流平台4个栏目。同时,学校还将经典诵读和养成教育有计划地有机统一,进行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不仅读在口上,记在心里,还要体现在行动上,内化为一种道德自觉和行为习惯。
  再次,为了配合经典诵读,学校又有计划地将此项活动和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机统一,开展了善行引导活动。学校以“孝敬父母,友爱同学,关爱他人,关注自然”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善良、博大的胸怀。并以“守法、诚信、负责”等为条目,使学生懂得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准则。
  在善行引导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感恩”,即体会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感恩别人对自己的用心,从而以一颗爱心回报他人。学校也在每年春季举行一次“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全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邀请中国时代励志教育讲师团专家进行生动的励志感恩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先由“感恩父母”开始,进而到师长、同学、他人,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逐渐增大学生内心的容量。教师还引导学生用“沙子里挑金子”的眼光找别人的优点,而当看到有些人做了错事时,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而是设身处地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进而学会理解和宽容。
  最后,创设良好育人环境,打造校园文化,使学生生活、学习、娱乐在其中,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如,我校校门两侧的浮雕和教学楼门前的几块地雕,将古书籍、彩陶、秦兵马俑、古战车、“四大发明”、“愚公移山”、“司马光砸缸”、“闻鸡起舞”等人、事、物呈现给学生,激励学生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材。学校修建的古朴典雅的仿古长廊以及长廊中的历史长卷《中华千秋颂》等都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经典图文并茂地呈现给了学生。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能激起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成为我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阵地。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感到,在德育工作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不仅能让学生们在文化环境中、在校本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博大,同时,更为学生们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成为有文化、有品位的现代中国人、现代国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