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精神是什么【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开篇名义,用八句话概括了大会主题,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第一句讲旗帜,第二句讲指导思想,中间四句讲精神状态,第七句讲实践路径,第八句讲奋斗目标。旗帜、指导思想、精神状态、实践路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轮廓。研读十八大报告可以发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着重解决认识问题,强调“怎么看”,是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着重解决现实问题,强调“怎么干”,是推进实践创新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决定工作状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所描述的精神状态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言论与行动的统一,它如此之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十八大报告的灵魂。
  解放思想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关键点。关键点指事关全局成败的点,关键点出现问题,全局就会功亏一篑。古往今来,世界大国在其崛起进程中都伴随着重大理论创新,当代中国的崛起也不可能例外。历史上,中华民族已出现两次理论创新高潮:一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华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改革空前高涨的时期,也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时期,这一时期所创造的许多思想理论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隋至南宋时期,由于封建社会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矛盾日益激烈,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又一次达到了高潮,所创造的治国安邦理论把中华文明和封建社会的强盛与安宁推向了世界顶峰。当今时代,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再一次活跃起来。“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当今中国只有解放思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状态立足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最前沿,遵循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纵横比较,寻找发展差距,把风险化解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才能借鉴吸收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成果来实现强民富国,才能把指导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社会主义理论推向新境界,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开辟出一条举世无双的大国回归之路。
  改革开放是把握前进方向的着力点。着力点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点出现问题,既抓不好工作重心,又可能迷失方向。就改革开放本身的字面含义而言,从西周开国到康乾盛世的三千多年,王朝更替是在中华民族内部进行的,所产生的强盛王朝都是推行改革开放的典范。到了晚清时期,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华民族面临的则是外来的、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亡族亡国之危险。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斗争一次比一次惨烈。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族的灾难还在延续。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南京大屠杀,国家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才彻底结束了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在随后的岁月里,面对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围剿,新中国第一个30年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政策,依靠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大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研制了“两弹一星”,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国地位;新中国第二个30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依靠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力量冲破发达国家的经济封锁,把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国地位推向了新境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直到今天,伟大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还处在发达国家各种各样的限制、遏制、威胁和围堵之中。“深重苦难锻造民族凝聚力,奋斗抗争锤炼爱国行动力,探索前行磨砺历史判断力”。在社会主义中国第三个30年的历史新征程上,只有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前进道路上的着力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打破限制、摆脱遏制、顶住威胁、消灭围堵,“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回归的大国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乘风破浪、排除万难、一往无前。
  凝聚力量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关节点。关节点是事物之间及事物自身不同部分之间的链接点,关节点出现问题,事物就会解体。从三千多年历史深处驶来的现代化巨轮,迎接“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需要在社会转型的“历史三峡”中穿越一个个关节点。这些关节点由增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减少其内耗力、强化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促协力等一系列节点所组成。就增加内聚力而言,一是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从严治党,解决贪腐等各种问题,化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二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双责任”,即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为指导,以人民群众效用最大化为核心形成民族宣言和行动纲领,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来建设国家能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福祉、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复兴梦想;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共和制为核心,发展和创新源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主义理论,增强中国其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软实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度与广度。就减少内耗力而言,任何社会系统均存在熵增,因此,必须优化看得见的手(政府的力量)、看不见的手(市场的力量)和摸得着的手(管理的力量)的交汇区域和融合程度,通过产生负熵流(正能量)而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和政党、政府、企业、个人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开创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之局面。就增加促协力而言,要把“双责任”转化为“双使命”,通过践行治党纲领建设国家能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兴社会文明(包括政治文明、民生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创建拜放的、实现人民群众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体制,提升承担风险的能力和保卫边疆的军力,这是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增加促协力的必备条件。
  攻坚克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操作点。操作点是战略的归宿,找不准操作点,再好的战略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几百年前,中国还是地球上最发达的经济文化中心,后来,欧洲逐步赶上了中国。到19世纪前后,许多欧洲国家在科学技术上已超过中国,在随后的150年里,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越拉越大。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先后称霸全球又逐一衰落,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后来居上,至今仍是世界头号强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没有成功的操作点就没有大国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成功地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操作点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美国成功地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操作点建成了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当代中国一定要勇敢地站到世界科技革命的最前沿,找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操作点,抓住世界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巨变的历史机遇,发展与中国经济总量、边疆范围和人口数量相适应的高技术经济,为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而攻坚克难,为实现党的十八大设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新目标而攻坚克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以预见。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旦飞起来,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出三千年未有之伟业,五千年未有之文明。
  (责任编辑 史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