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血案 [利用“研学案”提升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

  一、“研学”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性不断丧失。长期以来,我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与同类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见表1),具体表现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如何改变现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研学后教”是广州市番禺区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它体现了“研”“学”“教”的有机统一。“研”是前提,“学”是基础,“教”是保障。“研”“学”“教”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谓“研学后教”,是在利用“研学案”的基础上,有机融合自主、合作与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
  “研学后教”的核心是“研学案”的编制与使用。“研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为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方案。“研学案”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研学案”强调学习内容的结构化、问题化和层次化,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研学案”旨在将教师的“研教”与学生的“研学”相结合,在强调教师“研教”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研学”,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
  二、利用“研学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益的实施原则及有效策略
  1.编写“研学案”的原则
  (1)结合思想品德教材
  思想品德教材是核心教学材料。学校要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思想与品德。因此,“研学案”必须源于教材,重点把握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2)结合学生实际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地域、背景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且学生的受教育基础、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研学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结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与考试、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它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它倡导“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学习。因此,“研学案”内容的编写要符合《课程标准》。此外,《课程标准》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学科的性质、理念和设计有合理的考量,对学科的目标、内容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规范表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特征和学习需求。
  (4)结合思想品德评价标准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思想品德评价标准》)在改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发挥三方面的基本作用:首先,它能引导教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其次,它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它力求引导教师和教学评价人员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学业评价。
  2.思想品德课“研学案”的实施策略
  (1)制定学习目标
  思想品德课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分析课标,吃透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目标;二是目标要明确、具体、科学和具有可操作;三是围绕学生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我将学习目标表述为三方面。其一,熟记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之源。其二,列举我国近年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其三,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举例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2)预习与梳理
  “预习与梳理”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即让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内、轻松的环境中对授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换句话说,就是学生通过课堂的教材阅读与相关知识的学习,能找出重点和难点,从而在“研学案”教学中消化与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
  (3)师生共同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是“研学案”编制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多维探究、学生合作讨论与共做结构导图等方面。旨在以“学生之脑、学生之口、学生之手”将所学内容转化为结构导图,使学生将知识的整体逻辑结构记在脑海中,从而逐步形成构建知识框架的意识。
  “师生共同探究”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分组合作,讨论释疑。学科小组长明确分工,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整理与展示。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拿出来与组内成员交流。第二步,班内交流,组组合作。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交到全班,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步,教师点拨,有效拓展。教师在学生争论之际,及时点拨、启发和追问,使问题迎刃而解。然后,教师针对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拓展,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掌握规律。
  (4)巩固与提升
  “巩固与提升”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即通过深化与提升,强化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一学就会、一做就知、知而践行”的效果,最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内化和掌握。这部分“研学案”的编写要加强“变试训练”的设计,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要注意把握题目的难度,引导学生用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进程,严格进行限时训练,以拓展学生思维,达到“巩固与提升”的效果。
  (5)学习与反思
  “学习与反思”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所用方法进行主动回悟,建立本堂课的知识框架图,从而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与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教师的“导学”变为学生的“研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思想品德课实施“研学案”教学的实践效果
  1.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研学案”教学适应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可有效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学习过程中,“研学案”教学可有效检测评价、板演展示,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实施“研学案”教学能把学习内容问题化,把课堂的“学”和“做”有机结合,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与复习任务。可见,“研学案”教学能有效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学生成绩,有助学生发展
  “研学案”教学主题突出、主旨明确,令课堂教学具有高度、效度、精度、密度与速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例如2011学年,通过比较我校初三政治中考成绩(见表2),便知“研学案”教学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积极意义。采用“研学案”教学的实验班的成绩超过同类学校2分多,未采用“研学案”教学的常规班比同类学校少5分以上。可见,“研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学案”教学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积极互动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研学案”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通过实验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对比(见表3)可知,“研学案”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采取“研学案”教学顺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产生的效果有目共睹。近年来,通过实施“研学案”教学,我校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均有显著提高。实践证明,“研学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
  (责任编辑:吴婵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