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把素材变整句,打造考场最佳作|2018社会热点作文素材

  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据“半壁江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据统计,每年因作文成绩差而与理想高中失之交臂的学生不在少数。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才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什么样的作文才能获得高分呢?细看近年来的中考优秀作文我们不难发现:获取高分的作文大多数以素材新鲜取胜,以及对整句运用得天衣无缝。巧把素材变整句是作文激情四射的亮点,是作文中亮丽的风景线。巧妙运用素材整句能使作文耀眼夺目、流光溢彩。那么如何让素材在整句中华丽变身呢?
  用古诗文素材,连引构建整句
  利用古诗文,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又体现了迷人的灵动风采。这样的古诗文,不能简单引用,而要有人物故事蕴含其中,让读者读诗如见人,如此才能彰显丰厚的内涵。
  精段展示:历史记下了无数这样的“呆瓜”。从“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些呆瓜们,为了一个可道而又不可道的“道”字,甘守清贫,粪土权贵,直至殉道,他们真是呆得可爱,可敬! (一考生《答案在风中飘扬》)
  名师点评:
  本段的名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类似借代,诗句化为名人的代言人,且符合“呆瓜”的形象,选择恰到好处。
  把新颖微素材,排比连缀整句
  很多同学都擅长用排比,可以并列,可以递进,但是选择素材时,一定要找到与中心相切合的点,就像一线穿珠,大小相同才有整体感,如若参差不齐,就显得零落散乱。另外,排比构成整句的手法,适用于简明扼要的微素材,才显得铿锵有力。
  精段展示: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双相同的眼睛。不同的国度给我们以不同的眼睛。
  或许大洋彼岸美利坚的阳光正在你眼中折射成活泼自信的微笑;或许北欧的冰雪正在你眼中融化为沉静与深邃;或许长江昆仑的清风正在你眼前幻化为中国式的内敛与神秘。
  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土地,不同的风、不同的雨、不同的阳光,灌溉出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并在上面牢牢地打上了民族的标签。(一考生《解读世界的眼睛》)
  名师点评:
  从文段可见,排比前总起,排比后总结,排比中格式相同、类型一致、句式整齐,使得观点鲜明。
  利用意象素材,比喻组合整句
  比喻式整句,就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深邃的哲理的语段。这种气场营造,适用于哲理类的话题,且比喻时,选用意象丰富又新鲜的素材为宜。
  精段展示: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一考生《生活是什么?》)
  名师点评:
  每一个人生阶段都用不同的酒来象征寄予深意,颇有新意。
  引历史类素材,假设构造整句
  这种构成整句的方式就是利用假设的句式来组织语段,利用排比推理的方式构成相对整齐的句子。陈旧的历史人物素材怎样在文中现新意?简单的陈述已经不能吸引眼球,不妨尝试用假设的方法来构造整句,给读者思考的余地。
  精段展示: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反过来说,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谏言,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实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徵的劝谏,又怎么会有“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呢?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一考生《历史的镜子》)
  名师点评:
  文段运用的素材属于大家熟悉的类型,变换了句式,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站在熟悉的人物立场换位思考,将假设和排比相结合,富有新意。
  社会热点素材,对比营造整句
  如果你手中有丰富的社会热点素材,可将它们分类整理,加以提炼,用对比的形式打造整句。对比式整句,就是用对比形式的整齐语句来构成语段,正反鲜明,从而收到突出文意、强化主题的效果。
  精段展示:有所拒绝,才能有所追求。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拒绝诱惑,是为了追求道德的完善;拒绝随波逐流,是为了追求独立的人格个性;拒绝同流合污,是为了追求高风亮节的品质……我们拒绝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奴性,拒绝臣服邪恶、明哲保身的怯懦,拒绝巧取豪夺、唯利是图的贪婪……拒绝假丑恶,追求真善美。拒绝的过程,是在放弃、抵制、批判一些东西的同时,选择、坚持、张扬另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更多自由的空间,摆脱了身上的许多束缚,从而能够清醒地关照自身,参与社会。应该说,拒绝是一项生活的本领。 (一考生《拒绝是一项本领》)
  名师点评:
  本段节选的部分,每一个排比的分句都形成对比,让读者对拒绝与得到的意义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突出论点。
  妙用同类素材,并列铺出整句
  短句或词语的并列,既增加了素材的丰富感,又有长短结合的节奏感。选用并列的短句或词语时,需要找到二者的共同点,展现深厚的积累和筛选的功底。
  精段展示: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愉人耳;涛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启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这斑斓绚丽的事物,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认知。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曾写过一行不朽的绝唱: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说明人拥有两面性:感性和理性。感情亲疏是感性的,对事物的认知是理性的。从历史的源头漫步到现代,我们人类便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演绎着人生哲学。(一考生《无题》)
  名师点评:
  选文开头多是四字句连用,读来朗朗上口。简短的整句在并列素材的融合下显得层次丰富。
  将综述类素材,转折构成整句
  有时面对可以一分为二,需要哲理分析的素材,将转折的语气加入整句中,会令观点的呈现更意味深长,不直白。
  精段展示:面对滔天巨浪,成熟的船长从不会害怕,而是沉着面对,因为他要亮剑;面对残酷的侵略战争,士兵们绝不会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因为他们要亮剑;面对艰难的比赛,运动员们即使倒下了,也会迅速站起来,继续前行,因为他们要亮剑……亮剑,亮出的是一种气质,亮出的是一种性格,亮出的是一种不服输的决心。 (一考生《亮剑》)
  名师点评:
  本段文字将船长、士兵、运动员的共同特性进行排比,并运用了转折,使观点鲜明,感情激越,读来使人备受感染。
  把亲情类素材,联想铺排整句
  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是有着较为突出的联想及想象能力的。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喜欢用整句,但联想点过于平面,角度过于单一,内涵过于单薄,思维的广度打不开,比如表达母爱,无非是:“母爱是贴心的小棉袄,母爱是手上的手套,母爱是脚下的千层底”。其实这几个意思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母爱给人以温暖。思维没有发散,不能多层面、全方位地歌颂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只要张开想象的翅膀,便能够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
  精段展示: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名师点评:
  这一段文字,作者以无比丰富的想象,让你读之有声,嚼之有味,思之有情。
  要想文章有创新性,语言有突破性,就必须要先有建构整句的意识,这样以后才能够明确地运用技法技巧,在丰富的想象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构建整句。当然,整句的构建必须要立足语言表达的真实需要,巧妙而灵活地进行构建,不能为了整句而构建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