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7届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题(一)附答案

广东省东莞市2017届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题(一) 说明 1.全卷共6页,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学号按要求填写好。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共24分) (1)采菊东篱下,口口口口口。(陶渊明饮酒)(1分) (2)口口口口口口口,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分) (3)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王安石伤仲永)(2分) (4)杜甫在春望中融情于景,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两句诗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4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惊涛png pi( ), 掀起万丈狂澜。

(2)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 zu( )。

(3)同样也能全面揭示ɡuǎnɡ mo w yn( )的宇宙。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书经院哲学,盖此辈皆chuī mo qi cī( )之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C. 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耿耿于怀。

D.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5.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4分)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

二、阅读(共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计日以还( ) (2)弗之怠( ) (3)卒获有所闻( ) 7.请将文章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为下文作铺垫。

B. 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

C.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表现自己有刻苦学习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

D. 作者在文中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进而勉励东阳马生勤奋学习。

(二)至公之道(9分)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②君统治,主宰。③被遍及。④堪胜任。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B.故知君人者/故时有物外之趣 C.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惧其不已也 10.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凡 一 面 尚 自 相 亲 况 旧 人 而 顿 忘 也 才 若 不 堪 亦 岂 以 旧 人 而 先 用 11.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三)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10分)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 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

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用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抵御百万虎狼之师的例子,诠释了静气的“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的内涵。

B.第④段用杨利伟在飞船里手持操作棒200多次按电脑键盘零失误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

C.第⑤段引用俗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和林语堂先生的话“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论证了“越是博学的人,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D.结尾画线的句子“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形象地论述了人行世间静气的重要。

13.下面材料不能证明文中“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始悟大道,终开少林寺一脉。

B.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苦,踏遍祖国河山,查阅各种资料,誓不放弃,终成大作史记。

C.“板凳甘坐十年冷”,袁隆平克服浮躁,一头扎进田间地头,静下心来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居里夫人抛弃浮华,与丈夫埋头实验,平心静气,终于在几百吨废料垃圾中发现了“镭”这一放射性元素。

14. 联系全文,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养静气”(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陪着母亲坐火车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得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