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言权【书不读三遍就没有发言权】

  我有两种不同的阅读生活:一种是娱乐性的随便翻翻。桌案、床头摆放着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空闲时便随手翻阅,当作惬意的消遣,也是精神的愉悦。《读者》里的小品文清新优雅,我喜欢;《杂文报》中的时评深刻尖锐,我喜欢;《参考消息》上的时政要闻,我也喜欢。至于小说等文学作品,只有在假期里,我才有时间去欣赏一番、沉醉一回。然更多的是另一种带有研究性的专业阅读。凡是和语文教学研究有关的书刊、专著,都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最近一个阶段,我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关联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即将开题论证,对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需作专业的研究,我在两个星期里通读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三部理论专著。
  假如说娱乐性的随便翻翻如品味美食,滋味鲜美,是一种享受,那研究性的专业阅读就是捏着鼻子喝中药,味道有点苦。《关联性:交际与认知》是法国学者斯波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于1986年合著的一本认知语用学著作,是当代语用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基础理论。然而翻译过来的关联理论,不是一本容易读得懂的书。阅读这样一本书,是极其费力的脑力体操,我常常处于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总想着读个通透,又缺乏足够的理解力,头脑中与之匹配的概念、实例少之又少,与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或组块课题研究,一时半会儿还搭不起边来。但直觉告诉我,关联理论对于组块教学研究至关重要。读透了,想通了,用活了,组块教学研究便能显示出独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变得可理解、可操作、可普及。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红楼梦》不读三遍,就没有发言权。”的确,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之作,内涵何其丰富,你不读个三五遍,一知半解,又怎么能有发言权呢?越是精深的理论,就越是需要反复的阅读和思考,或许三遍之后,就能领悟到其中的奥秘,就能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解释那些艰深晦涩的名词、概念了。如此,就可以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用于解释或者建构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果然,读第一遍,我边读边划重要词句,还理不出关联理论的头绪;读第二遍,我把重要概念、原理作了摘记,梳理出了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了点底;读第三遍,我边读边作批注,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论阐释对应起来,常常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那么,何谓关联理论?我想借用林肯的一个段子来阐释:
  林肯在弗吉尼亚州做律师时,遇到一个案子,一个女人杀了丈夫。她丈夫很坏,是该杀的那种,但女人在法庭上仍然要被判死罪。休庭时,女人问林肯:“我口渴了,哪儿有水喝?”林肯拉她到角落说:“田纳西州有水喝。”美国各州法律不同,这样的刑事案在田纳西州罪不至死。女人悟性很高,即刻跳窗逃走,由此捡得一条性命。而于律师,也没有教唆犯的嫌疑。
  段子里林肯说“田纳西州有水喝”,在一般人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而这个女人处在被判死刑的紧要关头,自然不会仅仅当作“田纳西州有水喝”来理解,经过由此及彼的层层推想,领会了“到田纳西州审判才能活下来”这个暗含着的意思来,这也是林肯所要告诉女人的真正用意。
  由此可见: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话人“明示”自己的话语意图,听话人据此“推理”出话语的暗含意义,从而“互明”对方意图,达到交际目的。其间,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是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能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
  基于上述观点,关联理论提出了最佳关联原则:每一个言语交际行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人们对话语和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内在的关联性就越强,无需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语境效果。最佳的语境效果取决于语境的选择。关联理论认为话语本身具有内在的最佳关联性,理解话语就是选择一个能够实现最佳关联的语境。因而关联是已知的不变量,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变量,既包括言语交际时的环境,又包括由话语所引发的各种信息,如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人生经验等。
  简而言之,关联理论阐释了“听说读写”的发生原理,遵循最佳关联原则,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那么,关联理论对于语文教学又有何实践变革的意义呢?我想再借《晏子使楚》中的一段故事来阐释: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看到这个五尺来高的门洞,不但准确领会了楚王的用意(侮辱晏子身材矮小),而且将门洞视作狗洞,向楚王传达“要我钻狗洞,楚必是狗国,楚王即狗王”的话语意图,从而变楚王以强凌弱的交际环境为平等对话的交际环境,并改变了楚王的做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实现了既定的交际目的。
  由此可见:交际主体不但能准确地领会与传达话语的意图,而且能借助语境关联,积极改变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影响并诱发对方的行动符合自己的意图,实现既定的交际目的。这种卓越的语言运用能力称之为“言语智能”。语文教学正是借助文质兼美的语言运用范例,让学生学得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习得言语交际的实践机智,生长出晏子般的言语智能。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唯有在语境中加以综合运用,解决实际的言语交际问题,才能化作言语智能。可以说,言语智能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由此,“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自然成为语文组块教学的核心目标。基于这样的理解,语文教学就不能只走“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的路子,而应另辟蹊径:引领学生从文本中发现并提炼出语言运用的规律性知识,进而在生活化的语境中加以实践运用,从而化知为能、熟能生智,呈现出“板块式课程、联结性学习、交际性体验”的组块教学特色。这就是语文组块教学的要义所在。
  借助关联理论,我尝试着解释言语智能、组块教学等概念的内在原理,并尝试着重构组块教学的实践模式,进一步鲜明组块教学的实践特征。但是,对关联理论我仅仅读了三遍,也只读了其中的三本,远未达到通透的境界,所阐述的内容仍然处在生涩与繁复的阶段,因为我还是一个门外汉。
  一个朋友跟我说:“《易经》难读,但一旦读懂了,万事皆通。”对于我来说,关联理论就是我研究的教育《易经》,再用心读个三五遍,有一天读懂了,教育的视界就敞亮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我推荐的三本书
  1.《解放阅读:文学批评与语文教学》,汪政、何平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该书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九种文学批评方法,并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作品作深度的探讨、分析与评价,给文本解读提供了范本,也打通了文学批评与语文教学的阻隔,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新思路。
  2.《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该书反映了国内外学与教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尤其反映了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及研究的心理学基础。
  3.《看见》,柴静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忙碌于事务,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看见》诚实地写下了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思索作为记者的责任和社会良知。